前言
6月23號到24號,短短一天時間,英國忽然發瘋了。軍事、外交、經濟,招招沖著中國來。
有意思的是,英國航母剛到新加坡耀武揚威,咱們的山東艦就掉頭往南海走了,遼寧艦也悄沒聲地回了東海。
英國這是唱的哪出戲?中國雙航母回家,又透露啥信號?
#優質作者流量激勵計劃#
英國這一天都干啥了
這一天英國可真夠忙的。從清晨開始,就像個急眼的演員,在國際舞臺上連連出招。
6月23號上午,英國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大搖大擺開進新加坡樟宜基地。這艘號稱價值31億英鎊的"鋼鐵巨獸",從4月份就開始了為期8個月的亞太巡航。表面上說是什么"加強印太合作",實際上心思明著呢。
英國國防部那幫人張口就來,說這是為了"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可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看得出來,這哪是什么和平使者,分明就是去給美國印太戰略站臺的。
更離譜的是,英國媒體還吹牛說這艘航母能單挑中國的雙航母。聽著就讓人想笑,真把自己當回事了。這"威爾士親王"號從服役開始就毛病不斷,動力系統三天兩頭出故障,在熱帶海域更是水土不服。
艦載的F-35B戰機也是個半殘廢,為了能垂直起降,硬是把載油量和載彈量給閹割了。作戰半徑只有800公里,在遼闊的太平洋上根本施展不開手腳。更搞笑的是,這個編隊的預警能力主要靠直升機,跟咱們的空警-500比起來,簡直是拖拉機跟高鐵的差距。
到了24號,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就開始"作妖"了。這家伙在議會大放厥詞,說未來英國要在南海和臺海搞更多"自由航行"。還給6月18號"斯佩"號巡邏艦穿越臺灣海峽的行為辯護,說什么"合法正當"。
臺灣問題是咱們的核心利益和底線,全世界都知道這事兒不能碰。英國明知道是雷區,偏要往上踩,這不是給"臺獨"勢力撐腰打氣是什么?
同一天晚上,英國又發布了什么對華關系審查報告。這份報告寫得那叫一個矛盾,前腳還承認中國是英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后腳就開始渲染"中國威脅論",說什么中國在英國的間諜活動增加了。英國這算盤打得叮當響,可咱們的反應更絕。
中國這招夠漂亮
說到反應絕,你看這時間卡得多準。英國航母剛到新加坡顯擺,咱們的山東艦說走就走,直奔南海老家。
6月22號,山東艦從巴林塘海峽悄然返航,沒有鑼鼓喧天,沒有大張旗鼓,就這么靜悄悄地往回走。遼寧艦也不含糊,6月19號就從西太平洋回到了東海。兩艘航母一南一北,這架勢擺得,任何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能看出門道。
這可不是什么巧合,時機掐得這么準,說明咱們早就洞察了英國的小心思。人家還在海上飄著呢,咱們就已經布好了棋局。雙航母這么一擺,威懾力立馬就出來了。
更關鍵的是,咱們在南海構建的可不只是雙航母編隊這么簡單。天上有空警-500全天候盯著,海面上055型萬噸大驅護航,水下還有先進潛艇游弋。岸上的東風-26"航母殺手"更是隨時待命,這是一套完整的立體防御體系。
特別是055驅逐艦裝備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這玩意兒的威力可不是鬧著玩的。任何敢在咱們家門口撒野的家伙,都得掂量掂量后果。
在外交層面,中國駐英使館也發了聲明,有理有據地駁斥了英方那些子虛烏有的指控。什么"間諜活動",純屬胡扯。咱們要求英方停止政治操弄和惡意抹黑,同時重申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干涉都不可接受。
有意思的是,當英國在南海上演這出鬧劇時,美國的態度卻相當微妙。美軍"尼米茲"號航母始終與英國艦隊保持800公里以上的距離,這出"精神支持、風險自負"的好戲,說明連美國都不愿為英國的冒險行動買單。話說回來,英國真有這個實力跟咱們叫板嗎?
英國那點家底
咱們就扒拉扒拉英國的老底。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如今也就剩個虛名了。
先說那艘"威爾士親王"號航母,雖然造價31億英鎊,看著挺唬人,實際上就是個"樣子貨"。建造過程中就問題不斷,為了省錢放棄了核動力,自衛武器系統也是能省就省。服役后更是狀況頻出,動力系統故障、水密性問題,簡直是家常便飯。
更要命的是,這支航母編隊完全是七拼八湊的"雜牌軍"。主力護航艦艇包括45型驅逐艦和23型護衛艦,45型的動力系統在熱帶海域經常趴窩,23型更是服役超過30年的老古董了。為了湊數,英國還從荷蘭、比利時借了幾艘軍艦,不同國家、不同型號的艦艇混編,協同作戰能力可想而知。
脫歐之后,英國的經濟更是一團糟。通脹率高達7%,勞動力短缺嚴重,GDP增長乏力。曾經號稱能夠"重拾全球影響力"的英國,現在連軍隊裝備都要依賴別國。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還要硬撐著跟中國過不去,說白了就是想討好美國這個老大哥。
一邊想賺中國錢,一邊又要給美國當小弟,英國這種"既要又要"的心態,注定是要兩頭落空的。中國是英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是英國大學第二大國際學生來源國,每年超過10萬中國留學生為英國帶來可觀收入。離開了中國市場,英國的經濟復蘇簡直是癡人說夢。
可英國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一邊承認離不開中國,一邊又要跟著美國對中國指手畫腳。這事兒怎么看都覺得似曾相識,想起75年前那檔子事。
歷史這面鏡子
1949年那會兒,也有個不長眼的。英國皇家海軍的"紫石英"號闖入長江,企圖干擾解放軍的渡江戰役。
當時的英國還挺狂,遠東艦隊司令甚至放話說:"中國軍隊沒有能力擊沉我們的軍艦。"結果呢?解放軍的岸炮一開火,"紫石英"號的艦橋中彈,艦體多處被擊穿,最后只能擱淺掛白旗。
英軍派來增援的"伴侶"號驅逐艦也被打得灰頭土臉,兩座主炮被毀,只能被迫撤退。萬噸級的"倫敦"號重巡洋艦從上海趕來支援,還是被解放軍岸炮擊退,艦長都被打傷了。
丘吉爾知道后氣得要命,叫囂著要"派航母到中國海武力報復"。可連英國議會都覺得沒理,反對黨領袖直接反駁:1943年英國就已經放棄了在華內河的航行權,"紫石英"號純屬非法入侵。
最后,我國高層出于大局考慮,密令前線:"如果英艦逃跑,可裝作沒有發現。"7月30號晚上,"紫石英"號趁著夜色偽裝成商船,尾隨客輪潛逃出長江口。直到1957年,我國高層才透露:"其實是我們放它走的,還偷偷給它加了油。"
75年過去了,時代完全變了。那時候咱們還弱,現在不一樣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和日益增強的軍事力量,讓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更加自信。從山東艦和遼寧艦的威懾布局,到055驅逐艦的高超音速導彈,中國已經有能力讓任何挑釁者掂量后果。
結語
英國這24小時的折騰,說白了就是個沒底氣的表演。既想討好美國老大哥,又舍不得中國這塊肥肉,結果兩頭不落好。
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如今淪落到這個地步,讓人既覺得可笑又有些可悲。真正的強者從來不需要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英國這種做法只會讓自己在國際舞臺上更加孤立。
面對挑釁,中國的回應堪稱教科書級別。雙航母的精準布局,既展現了實力,又保持了克制。這就是大國風范,有理有據,不卑不亢。
你覺得英國這種"既要又要"的心態還能維持多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