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考的“五五分流”政策以來,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壓力前置到中考上來。
有人說“每有一個孩子升上高中,就會有一個孩子被擠進職校”。
而近日,國家發布的重磅文件《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長們的焦慮。
圖片來源:新華網
文件指出,新建改擴建1000所以上優質普通高中,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到校比例。
而前一陣,國家發布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里也提到:
“以職普融通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推動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融合發展。加強優質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銜接培養。”
圖片來源: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
這份《綱要》傳達出了這樣一個信息,以后普高和職高,將走向融合、融通發展。
而具體來看,最近中考出分,有些地方的普高升學率也已高達68%、63%:
有人說,這意味著2021年開始實施的中考分流政策,已經宣告失敗。
曾經令家長們最焦慮的“普職分流”,也終于要解決了。
那么改革之下,中考分流是真的失敗了嗎?上普高的機會是變多還是變少了?學生和家長又應該如何應對“分流焦慮”呢?讓我們展開聊聊。
01
“普高擴招”意味著什么?
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表示,將有序增加招生計劃“擴容一批”,深入挖掘現有優質普通高中校舍資源潛力,并結合實際優化招生計劃安排,有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規模。
“普高擴招”這一消息無疑是一針強心劑,讓家長們安下心來。
前段時間各地陸續發布的中考招生政策中,普通高中擴招也更加顯著:
北京市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規模8.5萬人左右,比上年增加3000人左右。
成都市將進一步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計劃,預計全市新增投用普高招生學校10所以上。
威海市中心城區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總計劃7440人,比2024年增加670人,主要是新增2所學校普通高中招生計劃。
長沙市教育局近日在網絡問政平臺回復網友提問時稱,為保障入學需求,長沙市計劃通過新建、擴建、內部挖潛等多種方式,增加高中學位供給。
江蘇省2024年共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30所,增加學位3.84萬個。
浙江省近日發布《大力提振和擴大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提出2025年新增公辦普通高中新生學位2萬個:
另外從真實的數據上來看,普高與職校并非是嚴格的五五分的比例,近幾年普通高中的招生數量也在逐步增加。
圖源:網易數讀
“普高擴招”既擴大已有高中的招生規模,又新建一批優質普高,從整體上增加高中的學位供給。
讓想要讀高中的孩子能繼續讀書,避免了在中考這一關被淘汰掉,能通過高考讀大學,順利獲得本科文憑。
畢竟即使學歷嚴重貶值的今天,技術型人才開始吃香,不少家長還是認為本科生總是比職校生更好,“讀職校等于這輩子就廢了。現在年紀小不知道,等大了就知道后悔了。”這是家長們常對孩子說的話。
在家長們看來,現在職校發展還有待提升,讀職校,學校氛圍差,培養質量不佳,孩子容易學壞,學不到有用的技術,畢業之后找不到好工作,也是渾渾噩噩。
圖源:網易數讀
所以覺得寧可把孩子放到高中里混日子也行,也不能去中專“混圈子”,這一想法也能理解。
不過如果覺得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規模,意味著普高錄取率會進一步提高,意味著國家放棄發展職業教育,就埋頭沖應試擠進高中、再擠進大學就對了,則是對《擴優提質行動》的片面解讀。
因為《擴優提質行動》里除了“擴容一批”之外,還有多樣化發展“提升一批”,積極發展綜合高中,推進職普融通。
圖源網絡
02
什么是“綜合高中”?
家長都希望孩子讀普高,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學習普高學科課程。
如果適合學技能的學生為了“面子”而學普高課程,可能會成為高中“學困生”,難以升學。
而把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融為一體的綜合高中,錄取分數并不低,去年有綜合高中最低分數625.6分,最高達680分,已略高于當地公辦普通高中的錄取分數線,教學也有質量,具體而言:
在綜合高中中,既開設普高學術課程,又開設中職技能課程,實行學分制教學,由學生自主選擇學術課程,或技能課程。
普通高中學生可能讀到高三還不知道接下來學什么,但綜合高中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可以了解自己接下來深造的專業方向,明確未來的就業方向。
在高中畢業后,根據自己選修課程情況,選擇綜合性院校或者職業院校。
如此既避免學生在高中階段分流,又能達到平等發展普通教育與中職教育的目的。
深圳、成都、陜西、河南等地已經開展了“綜合高中”的試點。深圳的綜合高中實驗班,兼融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職能,融通學術性課程與技術技能課程。
學生根據自己的擇業意向和發展意愿選擇、組合個性化課程,最終可以分別參加普通高考、高職類高考,也可選擇出國留學和就業。
圖片來源:小紅書@寧波有寶媽
這樣的“普職融合”的教育,讓孩子們在深入了解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課程后,再進一步結合自身的興趣特長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以前是,小明上了普高,小紅上了職高,他們都有光明的未來嗎?
以后是,普職融通,小明小紅上同一所高中,他們都可能有光明的未來。
03
多元選擇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焦慮
他山之石或許可以攻玉
面對普職分流,我們的家長是普遍焦慮的;
而從全世界范圍看,很多國家都有中等職業教育,這些國家的職業教育,是如何安撫家長的焦慮呢?
在普職融通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或許可以借鑒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教育模式。
綜合高中制度發端于20世紀初的美國,二戰以后廣泛傳播到英、法、德、瑞士等國家,成為這些國家的一項高中教育制度。
綜合型高中培養目標的多樣性決定了其課程設置兼具學術型和職業型的特征,如美國于1917年推出《史密斯·休斯法案》,確立了以綜合中學為主要力量、普職融合的中等教育體系,綜合中學實行三科制:
即學術科,為學生升入大學做好準備,約占學生總數的20%—25%;
普通科,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約占學生總數的40%—50%;
其余為職業科,為學生畢業后直接就業做準備。
美國實行的其實是普職融合的單軌制教育體系,并沒有單獨的職業教育體系,這與世界上大多國家普職分離的體系(如德國)不同。
在這種單軌制的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并沒有獨立的組織來落實,而是以課程方式散落在各個階段和學校。
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普職互不溝通的現象,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套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課程,從而通過廣泛多樣的接觸和經驗來獲得明智地選擇教育和職業生涯的基礎。
而在加拿大,綜合高中通常開設160-170門課程,其中有大約六七十門技職課程,比如木工、烹飪。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英國政府制定了《綜合中學設置促進法》,此后綜合中學快速發展,雖然近年來英國也在對綜合中學普職融合的方式進行修正,但綜合中學還是中學的主流,英國綜合中學的課程是將原來的文法中學和技術中學的課程融合在一起設置。
圖片來源:AI
普職融通,讓職業教育不再是退無可退的選擇,有價值的實踐仍然在發生;
給不同的孩子創造不同的機會,讓孩子的學業、前途與未來人生,不會因為分流而被切斷。
這種另辟蹊徑的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擺脫對專業選擇和未來發展的迷茫;
而給學生多元選擇,也才能從根本上緩解基礎教育的內卷與焦慮。
參考文獻:
[1] 知乎|陸開:美國教育的普職分流及生涯教育
[2] 經濟觀察報:化解普職分流焦慮,建綜合高中比擴大普高更值得探索
[3] 南方都市報:綜合高中應避免辦成普通高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