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于泊升
在濟南高新區,產業園區不再是單純的生產空間,而是演變為集生產、生活、服務于一體的新型社區。這里,金谷產業社區的咖啡香與路演廳的思維碰撞交織,算谷產業園的代碼數據與技能實訓的實操場景共鳴,智造港社區的產業脈動與民生服務同頻。濟南高新區以黨建為筆、以創新為墨,在工業(產業)社區建設的答卷上書寫著產城融合的生動實踐。
示范引領:
特色社區百花齊放
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
走進漢峪金谷互聯網大廈,2500平方米的金谷產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宛如一座“城市會客廳”。共享會議室里,創業者們熱烈討論商業模式;企業路演大廳中,新項目輪番展示創新成果;主播演播廳內,產品推介直播火熱進行。而在“槿秀里”社區商業服務品牌下,共享自習室的燈光徹夜明亮,24小時健身房的器械運轉不停,職工食堂飄出陣陣飯香。這座占地面積0.48平方公里、匯聚1177家企業和超20萬辦公人員的產業社區,正通過低償優質服務,讓每一位職場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治理模式上,金谷產業社區構建起獨特的“雙治理體系”。“社區黨組織—樓宇黨組織—企業黨組織”縱向到底,確保黨建引領貫穿始終;“社區治理委員會—專屬網格—暖企驛站”橫向到邊,實現服務觸角全面覆蓋。16名社區骨干如同“紅色管家”,穿梭于樓宇之間;來自各部門的“首席政策官”化身“智囊團”,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政企早餐會”上,企業家與政府部門邊吃邊聊,政策難題迎刃而解;“產業鏈協商會”中,上下游企業共商合作,產業生態不斷完善。通過四大發展服務平臺,行政審批、財稅法律等各類服務項目精準送達企業,區域發展動能澎湃。
在高新東區,算谷產業園工業社區彰顯著部省市合作共建的重大產業生態項目的示范標桿效應。42.5萬平方米的園區內,產業金融聯盟助力企業騰飛,科技創新港孕育著前沿成果。“濟高信寓”里,員工們享受著溫馨的居住環境;園區生活驛站中,生活物資一應俱全;職工之家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這里不僅是企業發展的沃土,更是職工幸福的家園。
社區治理方面,算谷產業園構建起多方共治格局。兩級組織架構堅實有力,網格管理員與黨員志愿者組成的服務隊伍活躍在園區每個角落。“政務服務e站”堪稱企業的“全能助手”,商事登記、法律稅務等200余項政務事項實現“一窗受理、全程通辦”。企業無需東奔西走,在園區內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企業發展如虎添翼。
臨空片區的臨港街道智造港社區,則是破解城市治理與產業發展“代際差”的生動實踐。作為濟南高新區首個民政正式發證的工業社區,這里既有普通社區的民生服務,又肩負著項目推進、就業保障等產業發展重任。80余家企業、2萬余名職工在這里扎根,社區打造的2500平方米綜合服務陣地,整合政務、民生與增值服務,24小時自助服務終端實現政務服務“不打烊”。共享空間里,產業沙龍與技能培訓輪番上演;社區市集上,煙火氣與產業氣息交織。通過“14578”工作機制,智造港社區織就一張精細的服務網絡,讓產業發展有力度,民生服務有溫度。
高新東區產業發展中心的智造谷產業園,是全鏈條產業運營的典范。依托“眾創空間-孵化器-服務平臺”,這里構建起創新創業生態閉環。園區堅持“黨組織統籌、社區化服務、網格化治理”理念,六大網格覆蓋每一棟樓宇,協商議事、定期走訪等機制讓問題解決在一線。3000余平方米的黨群服務陣地、青年創業驛站等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一對一”服務機制下,專職導師、駐企專員、服務管家成為企業發展的貼心伙伴。通過黨建引領,園區已培育出16家規上企業、26家高新技術企業等眾多優質企業,成為智能制造產業的新高地。
創新驅動:
多項舉措全面推進
構建社區建設新格局
濟南高新區深知,工業(產業)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必須以科學規劃為先導,以創新機制為動力。在組織架構設計上,濟南高新區嚴格遵循“企業集聚、特色明顯、規模適中”原則,通過深入調研產業分布、企業規模和發展需求,規劃設立7個工業(產業)社區。每個社區均由街道(園區)分管負責人兼任黨委書記,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在統籌協調方面的優勢。同時,組建由街道(園區)黨建及企業服務部門負責人、產業鏈(協會)負責人、企業家和職工代表構成的三方共治委員會,構建起上下聯動、多方協同的工作體系。這種創新架構打破了部門之間的壁壘,實現了政府、企業、職工的良性互動,為社區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在工作保障體系建設上,濟南高新區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建立黨工委班子成員包聯制度,每位班子成員定點聯系一個社區,定期深入一線調研,現場協調解決實際問題,確保責任層層落實。參照城市社區標準落實工作經費,為社區建設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
在人力資源配置上,整合黨建指導員、產業社工、網格員等專職隊伍,組建以黨員、職工代表、物業管家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伍,并引入專業運營機構,為每個社區配備不少于20人的工作力量。同步推進黨建工作指導站、人才公寓、政務服務E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起覆蓋全面的10分鐘產業服務圈。企業職工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政策咨詢、人才服務、政務辦理等一站式便利,這些舉措環環相扣,如同精密運轉的齒輪,推動社區建設高效有序開展。
在服務供給方面,濟南高新區積極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搭建書記辦公會、社區議事廳、產業圓桌會等常態化溝通平臺,暢通政企交流渠道,及時收集解決企業訴求。建強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領域的鏈上黨組織,強化黨建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特別是上線數字孿生智慧平臺,將黨務、政務、商務服務全面整合,實現“一鍵直達”。通過“一刻鐘觸達、24小時辦結”的高效響應機制,從政策咨詢到行政審批,從黨建指導到生活服務,各類需求都能得到快速處理。數字化賦能讓服務效能顯著提升,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為工業(產業)社區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經驗沉淀:
借鑒提升再出發
探索發展新路徑
工業(產業)社區建設并非一蹴而就,濟南高新區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路徑。省市政策文件為建設指明方向,各地先進經驗提供有益借鑒。濟南高新區明確"園區為主、街道配合"的責任主體,因地制宜確定建設模式,科學規劃建設區域。舜華路街道與臨港街道發揮先行優勢,分別牽頭推進特色社區建設,形成示范效應。
制度建設上,濟南高新區探索“六個一”工作機制:一個規劃引領全局,確保社區建設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一個組織鏈接資源,構建一體化治理網格;一套標準規范服務,提升服務質量;一批力量共建共享,凝聚各方合力;一個閉環解決問題,確保企業訴求有回應;一項改革賦能發展,推動治理智治升級。這些機制環環相扣,形成社區建設的制度保障體系。
支持保障方面,濟南高新區構建起全方位的服務網絡。黨建引領下,部門、社區、企業協同發力;服務陣地硬件軟件同步升級,打造優質服務環境;專職社工與“服務天團”組合,提供專業貼心服務。從政策支持到資源整合,從設施建設到人才保障,多維度的支持為社區建設注入持久動力。
展望未來,濟南高新區工業(產業)社區建設目標清晰、藍圖宏偉。計劃打造3—5個黨建強、發展好、品質高的示范社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高新模式”。培育5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推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穩步增長,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這片充滿創新活力的土地上,工業(產業)社區正成為產城融合的新載體、企業發展的新家園、職工生活的新港灣。濟南高新區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以創新為驅動,不斷完善社區功能、提升服務品質,書寫工業(產業)社區建設的嶄新篇章。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