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深圳社會力量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評選中,龍華區以16個項目入選市級典型案例、3個入選全市“20+典型案例”的成績,位居深圳各區榜首。龍華區工信局昨日透露,五年來龍華區動員超600家愛心企業和社會組織,累計募集、捐贈資金及物資折合逾1億元,實施幫扶項目700余個,直接帶動和惠及超60萬人口。
在廣西鳳山龍華區投200萬元開展產業兜底專項項目
“這份榮譽背后,是五年銜接過渡期里,龍華區凝聚社會各界力量,跨越山海,向省內外幫扶地區傾注的無疆大愛。以‘造血為本、民生為要、全域參與’的龍華模式帶動了鄉村振興?!饼埲A區工信局介紹,龍華深知振興之鑰在于精準識別幫扶地區鄉村的“痛點”與“盼點”。為此,龍華區摒棄“大水漫灌”,堅持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問需于民,將幫扶資源精準滴灌到最需處,以“需求清單”定制“幸福清單”,為幫扶地區的低保、孤寡、殘障等特殊群體筑起暖心港。在廣西鳳山,面對特殊群眾發展基礎薄弱的難題,龍華區精準投入200萬元開展產業兜底專項項目,為困難家庭發放優質豬仔,并配套技術培訓與保價回收機制?!拔鍌€養豬人”“五個牧羊人”及“安居樂業·幸福街區”等助殘創業的一批特色項目應運而生,讓近40名殘疾人朋友在家門口實現了穩定增收與尊嚴自立。
物質富足之外,精神富足同樣重要。在廣西鳳山縣和新疆喀什市,由龍華區援建的“思恩文化長廊”“龍華親鄰家園”成為長者們最愛的“打卡地”。內設棋牌區、閱覽角、舞蹈室、健身設施,為老人們提供休閑、交流、展示才藝的舞臺。每年春節前,由龍華愛心企業捐贈的“長者關愛包”(內含保暖衣物、營養品)準時送達幫扶地區千余位高齡、孤寡老人手中。一位廣西羅城仫佬族的阿婆緊握著關愛包動情地說:“龍華親人,讓我們心里暖,日子甜!”
龍華幫扶緊盯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民生事。從援建村衛生室、配備基礎醫療設備,改善“看病難”;到修繕校舍、捐贈教學物資、設立獎助學金助力鄉村教育;再到援建安全飲水工程、改善村容村貌等。龍華力量將每一分關愛,都化作提升鄉村民生福祉的堅實臺階。
3500余“微心愿”被深圳和全國人士認領實現
龍華區運用數字化手段,讓“人人皆可為、時時皆可行”的公益理念成為現實。創新打造“數字慈善”信息化平臺,將幫扶項目透明化、線上化。用戶輕點手機,即可參與“項目定向捐”“隨手捐”等活動。超低門檻、便捷支付、進展透明,極大激發了公眾參與熱情,真正實現“涓滴成海”。
“我想要個新書包”“爺爺需要一副老花鏡”“希望村里有個籃球架”……這些看似微小的心愿,承載著鄉村孩子、老人、村民對美好生活的質樸向往。發起“圓夢微心愿”行動,通過搭建線上認領平臺。短短數月,超過3500個來自幫扶地區的“微心愿”被深圳乃至全國的愛心人士、家庭、企業熱情認領并迅速實現。
龍華響亮提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出智”理念,拓展幫扶維度。創新發動網絡大V參與“同心V公益”行動,通過億萬級流量平臺展現幫扶地區“養在深閨人未知”的地道美食、秘境風光、獨特文化,將網絡“流量”轉化為游客“留量”和產品“銷量”;組織醫療、教育、農技等專業團隊赴一線,精準開展義診、培訓、指導;鼓勵群眾攜家人深入鄉村開展“親子四同”夏令營活動;打造幫扶特色街區,暢通產銷渠道,讓幫扶地區優質農副產品進入深圳社區、商超,以消費促增收等,多元力量在龍華匯聚、融合,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勁合力。
龍華區著力構建規范嚴謹、運行流暢的幫扶機制。制定幫扶資金管理辦法,依托“6·30”活動平臺及“數字慈善”平臺,實現項目從立項、審批、撥付到驗收、評估的全過程電子留痕、動態監控。引入第三方績效評價,定期公開資金使用報告和項目進展報告。
采寫:南都記者 張小玲 實習生 何昕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