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留學生真沒以前吃香了。廣東、北京、山東等地公務員選調,明確拒絕海歸;私企也不再偏愛留學背景,董明珠甚至放出狠話,絕不用海歸,因為他們中有間諜。這話一出,那些花幾百萬送孩子出國的家長都炸了,紛紛說董明珠一棒子打死一群人,留學生們冤枉。
這些年被挖出來的很多間諜確實有留學背景,超半數在國外就被策反,而且策反方式超乎大家想象,不單純是送美女、送錢那一套了。去年秋天開學季,國家有關部門專門針對留學生發了一封信,苦口婆心勸他們在公眾場合一定要看好包包。為啥呢?因為有些留學生出入境時,包里莫名其妙就多出違禁品,然后就被攔下來,后續劇情大家應該懂的。
還有中介機構在學生申請留學時,暗示他們在材料里加點反華內容,這樣更容易獲得國外好感。一旦寫了,就留下了把柄,一步步滑入深淵。另外有一種,是以文化交流名義給人洗腦,說你身為知識分子,是民族的精英,是不是應該打破傳統的國家觀念,多為人類文明、民族未來、百姓自由做點什么。
今年4月的郝某案就更典型了。這人回國后應聘進中央某部,把敏感項目的內部人員情況透露給了國外。他是怎么被策反的呢?原來是去國外學術交流時,遇到了所謂的朋友,對方幫他介紹工作和兼職,解決生活困難。等郝某回國前,對方才亮明間諜身份。這招其實特別損,人很難拒絕朋友介紹的賺錢機會,而且看上去還是合法的。可一旦事后發現錢有問題,很多人又不敢主動舉報坦白,在維護友誼和將錯就錯的心態驅使下,就走上了叛國的道路。
總之,國外策反留學生的手段越來越隱蔽,國內單位謹慎一點,沒什么錯,包括董明珠那些言論也是事出有因。據知情人士透露,格力歷史上就多次發生海歸竊取空調技術機密的事件,現在的間諜可不止搞軍事,政治商業間諜才是大頭。中國國有資本損失最慘重的一次,就是一個澳洲海歸,把國內鋼企采購鐵礦石的底價透露給了澳大利亞的力拓集團,直接經濟損失高達7000億。
當然,留學生漸漸失去光環,歸根結底的原因還不是間諜,而是我們國家的實力變強了。2024年,美國出過一個關于中國威脅的報告,其中提到,在全球時代核心制造領域里,中國已經有4項實現了對西方的徹底超越,分別是高鐵、造船、電動車和發電,還有5項已接近頂尖技術,即航空航天、新材料、機器人、生物科技和機床,唯一還相對薄弱的是農業機械。不用自吹自擂,外國人的恐懼已經證明了我們的崛起。
既然咱們在很多領域都做到了前列,國內高校畢業生造出來的東西已經完全不輸海歸,那還有啥必要在招聘時偏向留學生呢?
比如,DeepSeek的核心研發團隊不就是清華的嗎?真要做人工智能的應用,去國外學,不一定比國內強。更何況在人文社科領域,中西環境完全不同,國外那套拿到國內根本不適用,很多留學生都是空有履歷的花架子。
比如讀傳播學、新聞學的,哪怕在哈佛、哥倫比亞這些頂尖高校讀到博士,一身精英范兒,但對真實傳播邏輯和規律的理解,甚至不如國內一個有10萬粉的抖音博主,甚至連寫個稿子、剪個視頻都搞不定。企業要這樣的人有何用呢?他們哪怕回來當個記者,對社會和人性的理解都遠不如從基層摸爬滾打起來的人。
我們強的領域不需要引進海歸,別人強的領域又要卡我們脖子,不愿意為我們培養人才,這就是留學生的尷尬之處。更何況,現在留學生本身的含金量也沒以前那么高了。以前是學習好、能力強的人出去,國家花錢把他們送上飛機,盼望著他們學成歸來。
現在無論成績好壞,只要有錢有資源,都能混個海外文憑,而且這變成了國外掙中國錢的生意。英國一年制碩士,中國學生比例高達37%,甚至上課講的都是中文。有些海外博士根本就是在國內在線讀的,國內企業也不傻,他們為什么要拿著自己辛苦掙來的真金白銀,去招一個接不了地氣、學術水平不一定過關還薪資要求更高的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