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編者按:
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重慶的重大任務,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必答題”。
今年全國兩會,重慶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成為“熱詞”。
6月17日,重慶市委舉行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專題調研成果交流會。
會議要求,強化AI賦能,突出典型引路。深入挖掘超大城市現代化豐富內涵,突出世界眼光、中國特色、重慶辨識度,謀劃完善、加快推進創新之城、開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態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規劃建設等各項工作。
6月18日,重慶直轄28周年,上游新聞《大城之治》欄目記者深入基層,挖掘超大城市治理中的首創性、差別化改革典型案例,持續以創新性舉措提升重慶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的辨識度。
九龍坡區生態環境局利用智慧執法數字化平臺召開會議部署工作。
生態治理是新重慶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必答題”。
發現污染異常和精準鎖定污染源如“大海撈針”?執法效能提升遇上“天花板”?6月19日,上游新聞記者走進重慶九龍坡區生態環境局,探訪全國“雙試點”探索的新成效——海量數據和AI大模型賦能為生態智慧執法插上一對“數字翅膀”。
智慧執法數字化平臺猶如一顆“超級大腦”,是九龍坡區以數字化轉型為超大城市生態治理破題的關鍵之舉。這顆“超級大腦”并不簡單,承擔著兩項全國試點——生態環境智慧執法試點、全國生態環境執法機構規范化建設試點,九龍坡區是全國唯一的“雙試點”單位。
智慧執法數字化平臺。
4月8日,大屏幕上“智慧發現”板塊中突然彈出一條預警信息,疑似轄區一鋁企廢水排放口污染物異常超標。經核查發現,是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自動采樣器、供樣閥損壞,導致供樣時水樣和空氣、淤泥等混在一起,出現數據異常超標。
這樣精準的溯源在過去猶如“大海撈針”,靠的是執法人員的“人海戰術”,少則數日多則半個月。現在靠的是大模型根據數據“按圖索驥”,單模型智算和多模型協同篩選讓數據跑路,可自動分析企業排污規律與環境數據關聯,像偵探般捕捉違法線索和實現污染溯源,耗時短則按分鐘計,長也不過是數小時。
執法人員利用智慧執法數字化平臺開展工作。
“主要依托定制開發的四個大模型,全量搜集和智慧發現生態環境違法線索。”九龍坡區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政委馬華平說,系統在本地率先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可以根據企業檔案生成的畫像和周邊環境監測數據進行綜合研判,實時掌握企業運行中排放達標情況。
從污染預警到精準溯源,九龍坡區系統整合了歷年分布建設的10余個感知系統超2000個感知點位,構建起“空天地”多維度的一體化生態環境感知“一張網”,可以實時感知生態環境質量。
數據驅動有了“治”的精準,制度重塑如何躍升“智”的效能?馬華平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執法過程發現的問題,將逆向反饋至監管環節,核心業務數字化實現執法人員“零干擾”,平均辦案時間由3個月縮減至1個月。
智慧執法數字化平臺現場可對執法要素監管實現全覆蓋。
在執法效能提升的背后,是九龍坡區構建的“2753X”智慧執法模式。這套體系以“線索發現-智能研判-精準打擊”為核心鏈條,將傳統執法的7個取證步驟壓縮至3步,業務流程精簡30%以上。
作為生態領域唯一的全國“雙試點”單位,在數字化轉型中進行了一系列首創性探索。尤其是執法機構規范化建設中的“智慧稽查”,實現執法要素中的人、財、物監管全覆蓋,從執法人員、執法制度、執法案件三個方面50多項內容進行全過程跟蹤評價和督改增效。
總體而言,通過建設智慧執法“超級大腦”,核心業務數字化率達到80%,業務流程壓縮30%以上,執法流程時長減少60%,環境污染溯源精準性和時效性提升70%,非現場線索同比提升50%。全國“雙試點”探索中,“智慧引擎”和“制度基石”就像一對“數字翅膀”,為超大城市生態治理探索出新的范式。
上游新聞記者 郭發祥 攝影 張錦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