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蘭開拓者今天扔了個大瓜,主力中鋒艾頓正式被買斷,這下子鍋蓋直接揭開,球隊的重建路線算是攤在了球迷面前,問題來了,艾頓走后,楊瀚森和克林根這兩位20歲左右的年輕中鋒,誰能挑大梁,誰又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核心,所有的討論都繞不開一個問題——開拓者到底是鐵了心要擺爛,還是押寶新秀重頭再來
先說艾頓,18年狀元,吃過資源紅利,20歲就能拿到場均16.3分10.3板,兩雙起步,命中率更是夸張到58.5%,這種數據擺在新秀里妥妥頂級,別的不說,能刷出這種效率和產量,說明身體、技術、心態都在線,最起碼在那個階段,他是配得上狀元身份的,這不是吹,全聯盟20歲能打成這樣的人,屈指可數,艾頓的問題其實是后勁不足,進攻端沒有徹底開發出統治力,防守端偶爾掉線,再加上球隊和他自己都沒找到最優解,最后被貼上“高開低走的標簽,但擺在那年的數據就是鐵證,不服不行
克林根這邊,今年才21歲,去年正好20歲被開拓者7號簽選中,新秀賽季場均6.5分7.9板1.1助,出場67次,場均才19.7分鐘,投籃命中率也有53.9%,說實話,這一份答卷不算驚艷,但絕對合格,尤其是他這個身高體重——218公分120公斤,放在小球時代有點另類,但在內線肉搏里就像個大號保險箱,防守端做工扎實,進攻雖然還沒開竅,但只要能吃餅搶板,位置就穩了,很多人說他數據一般,但別忘了,他在替補席上摸爬滾打還能站穩腳跟,這不就是球隊愿意送走艾頓的底氣嗎,說白了,開拓者對他是有期待的,至少短期內不會讓他掉隊
再看楊瀚森,這位國內球迷肯定不陌生,19歲賽季在CBA打出16+10+3的數據,雖然跟NBA沒法直接對標,但能拿到這種全面數據,已經說明他不是普通水平,順位第16被開拓者選中,很多人覺得意外,但從球隊的選人邏輯來看,確實是要賭天賦和成長空間,楊瀚森的優勢是腳步靈活,傳球意識在線,攻防兩端都能做點事,缺點也明顯,身體對抗和NBA級別的速度還要適應,但如果說20歲的他能有比克林根更多的上場機會,甚至打出更高的下限,其實不算夸張,畢竟開拓者現在就是要培養新人,給資源,給時間,楊瀚森能不能抓住,大家心里都有數
這里插一句,開拓者的操作其實很耐人尋味,一邊是剛買斷了球隊里唯一正兒八經的成熟中鋒,另一邊是兩位20歲左右的新秀中鋒要“內卷,怎么看都像是要徹底重建,不怕輸球,就怕沒人能頂上來,擺爛這話說起來難聽,但現實就是,NBA大部分球隊在沒有超級明星的情況下,都會經歷這么一段陣痛期,誰能在混沌期里打出存在感,誰就有資格成為未來的核心
其實對比三個人20歲的表現,結論并不復雜,艾頓是天花板,克林根是地板,楊瀚森是未解之謎,艾頓當年能吃下大量戰術資源,刷出漂亮數據,那是球隊押寶狀元的結果,也是他自己能力的體現,克林根雖然沒法直接復制艾頓的數據,但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交出的成績單穩穩及格,也為球隊爭取了操作空間,楊瀚森目前還沒打NBA,唯一能參考的數據是CBA的16+10+3,雖然含金量有限,但至少證明了他的全面性和成長性
當然,現實沒那么理想化,楊瀚森到了NBA能否適應強度,防守端會不會被點名,進攻端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這些都是未知數,不過從球隊操作來看,給他機會的誠意已經擺在臺面上,克林根是現成的模板,只要楊瀚森能達到甚至稍微超越這個水平,未來的輪換就有他的名字,反之,如果適應不了,開拓者也能繼續試錯,這種競爭關系其實對兩位年輕人都是好事,逼著彼此提升,誰也不敢松懈
話說回來,開拓者這波操作其實挺講究的,與其留著艾頓在那刷數據影響重建節奏,不如痛快點放走,讓年輕人互相掐,反正擺爛季已經開啟,球迷也不會有太多不滿,現在最考驗的就是教練組的用人思路和球員自己的成長速度,別忘了,NBA每年都有黑馬新秀,誰敢說楊瀚森不能成為下一個“國產驚喜
最后總結一句,20歲的艾頓是狀元模板,天賦和資源雙重加持,克林根是“穩健藍領,靠努力和適應站住腳,楊瀚森目前還在謎底階段,但機會是實打實的,只要能打出超過克林根的表現,就已經值回票價,至于能不能成為下一個艾頓級別的核心,還得看他能不能把握住開拓者這次重建窗口,NBA的舞臺,機會永遠只給準備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