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妙霞代表:
以法治之力守護黃河秀美安瀾
“作為一名自小在黃河邊長大的孟津人,我一直關注黃河的治理情況。近些年,孟津段黃河‘四亂’整治成效顯著,濕地生態逐年改善,珍稀物種頻頻露面,生態廊道一地一景美麗如畫,幸福河湖建設卓有成效。”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京孟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呂妙霞在參加孟津區檢察院督促整治筏釣平臺安全隱患行政公益訴訟案件跟進監督活動時說。
孟津地處黃河中下游分界點,傍水而生、因水而名,黃河干流途經其7個鄉鎮、街道,流程59公里,轄區有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75萬公頃。近年來,孟津區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緊緊依托洛陽市檢察院“河洛益心”公益訴訟品牌,深入開展“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守護河道行洪安全等專項行動,辦理生態環境、水資源、高標準農田等各類案件70余件,督促拆除違章建筑4萬余平方米、整治筏釣平臺10余個、清除垃圾10萬余噸、收繳水資源稅和罰款190余萬元。
同時,該院依托“刑事檢察+公益訴訟+警示教育+生態修復”辦案機制,對非法捕撈案件,督促行政機關開展警示教育,責令當事人增殖放流,向黃河補放魚苗2萬余條;對盜伐、濫伐林木等案件進行梳理,針對相關人員未履行補種樹木義務問題,發出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發出補種通知書115份、補種樹木7000余株。此外,該院發揮特邀檢察官助理“外腦智庫”作用,探索政協提案與檢察建議銜接轉化機制,以“訴”的剛性促進黃河文化遺產和礦產資源得到保護,2起案例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
呂妙霞還了解到,孟津區檢察院與沿黃的新安、濟源、孟州、鞏義、溫縣等地檢察機關建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跨區域協作機制,通過優勢互補、信息共享、聯防聯控等,攜手應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中的共性問題,協同推進大治理。
呂妙霞說,作為一名檢察聯絡員,將積極主動投身于法治建設,為檢察工作獻言獻策。她希望檢察機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強化使命擔當,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涉黃河案件,擔負起守護黃河秀美安瀾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唱好新時代黃河保護“大合唱”。
鄧華代表:
讓“身邊案”成為“活教材”
“讓‘身邊案’成為‘活教材’,推動警示教育走深走實!”近日,在湖南省雙牌縣檢察院組織的楊某某受賄案庭審觀摩現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能建易普力南嶺民爆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鄧華對檢察機關深化職務犯罪源頭預防提出殷切期望。
庭審過程中,公訴人圍繞犯罪構成要件,緊扣事實證據鏈條,精準闡釋法律適用,邏輯嚴密、指控有力。整個庭審嚴謹規范,被告人訴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鄧華與其所在公司關鍵崗位管理人員20余人旁聽了整個庭審過程。
“庭審過程規范高效,檢察官舉證質證清晰、法庭辯論有力,充分體現了司法的嚴謹與公正。”庭審結束后,鄧華點評道。
鄧華認為,此次職務犯罪案件庭審觀摩活動,具有深刻的警示意義。她希望檢察機關充分挖掘職務犯罪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豐富宣傳載體,擴大覆蓋面,著力推動警示教育向“治未病”深化,讓更多身處關鍵崗位的公職人員和企業管理者從“身邊案”中汲取教訓,時刻繃緊廉潔弦,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代表的建議,是推動檢察工作的“金點子”。雙牌縣檢察院相關負責人現場回應,將結合代表意見,探索“庭審觀摩+定制化警示教育套餐”模式,提升警示教育的震懾力和職務犯罪預防的精準性。
袁姝代表:
引導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
“我所在的轄區有18所中小學和幼兒園,我一直高度關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犯罪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中曹司街道黨工委書記袁姝在視察貴州省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時表示。
袁姝了解到,近年來,貴州省檢察機關聚焦鄉村學校、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群體,以“案例講評+勵志講座”模式,通過“法治進校園”“法治進鄉村”、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等活動,有針對性地在線上線下進行法治宣講,尤其是省市縣三級檢察院聯合組織的“百名檢察官牽手鎮寧學校”法治巡講活動。170余名法治副校長在鎮寧全縣73所中小學開展巡講220余場次,把法律知識送到學生身邊,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未成年人犯罪值得全社會高度重視,有的未成年人作案手段殘忍,令人瞠目結舌。”袁姝說,未成年人犯罪有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原因,一些網吧、網約房、臺球室等娛樂場所違規接納未成年人,部分家長疏于對孩子的監管,都給未成年人成長帶來不利影響。保護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需要社會各界協同發力。
“目前,我所在轄區的每所學校都設立了法治副校長,有些轄區流動人員比較多、周邊情況復雜、管理難度大,應該加強關注。”袁姝希望檢察機關對流動人口集中區域的學校,加大法治宣傳力度,以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進行警示教育,引導學生知法、懂法、守法,切實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筑牢法治屏障。
劉琴代表:
凝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合力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古溝回族鄉太平村劉琴養牛場負責人劉琴,受邀參加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廳在安徽蕪湖召開的大運河沿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監督活動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中期推進會。
這次活動讓她對檢察機關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前,她在履行代表職責中了解到,淮南市檢察機關依托府檢聯動機制,與文化和旅游局會簽協作意見,搭建協作橋梁,對包括鄒氏家族墓群周邊雜草叢生、廢棄雜物堆積在內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辦理了一批在安徽省有影響力的案件。
如何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更好地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劉琴建議,檢察監督要從“事后補救”向“事前預防”轉變;建立專家咨詢庫,在案件調查、修復方案制定等關鍵環節引入專業人士;利用大數據精準篩選問題線索,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加強普法宣傳,形成全社會共同守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氛圍。
“歷史文化遺產是民族瑰寶,保護它們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劉琴說,希望檢察機關繼續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創新工作機制,強化協同共治,為守護歷史文化遺產貢獻檢察力量。
劉蕾代表:
為非遺版權保護注入法治動能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同江市電子商務發展中心主任劉蕾非常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近日,她到同江市檢察院調研非遺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在同江市文化創意設計產業聯動園區,檢察官向劉蕾介紹,同江市檢察院在園區設立了非遺版權保護檢察工作站。工作站由兩名檢察官駐點輪值辦公,負責線索受理、法律咨詢、法治宣傳等工作,使非遺傳承人、文創企業能夠便捷獲得司法支持,防范侵權行為。
不僅如此,同江市檢察院還在同江市赫哲族文化中心建立“公益訴訟宣教基地”,融合“專業化檢察辦案、恢復性司法保護、綜合性法治宣傳”三大職能,成為赫哲族青年學習非遺、了解法治的課堂。在“世界知識產權日”等節點,該院開展“赫哲非遺數字賦能,檢察公益智守版權”等專題宣傳活動,召開版權保護座談會、發放宣傳資料,增強全社會保護非遺版權的意識。
“非遺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保護非遺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同江市檢察院的非遺保護工作,是司法護航文化發展的生動實踐。希望同江市檢察院聯合文旅、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非遺版權維權快速通道,打擊侵權行為,提高版權保護效率。”劉蕾建議。
來源:檢察日報·聲音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