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兒子當導演?不是頂流不是星二代混圈,人家靠自己熬了十年。
李雪健得過多少獎?金雞、百花、飛天,能拿的幾乎拿遍了。老戲骨的光環有多亮,他兒子李亙的路就有多“反套路”——沒蹭過一次爹的名氣,從場工到導演,硬是走了十年。
2001年李雪健拍《中國軌道》時,鼻咽癌已經找上門。他咬著牙把戲拍完才去治療,化療后說話漏風、吃飯困難,連自理都成問題。當時還在上高中的李亙,第一次懂了父親“拼命”兩個字的分量。
后來李亙考去北京上大學,沒找關系沒走后門,憑本事考上的。再后來去日本留學,學費自己攢。東京的小餐館里,他端盤子刷碗時,當地人笑他“中國富二代裝窮”,他也不辯解,低頭擦桌子的手更快了。
現在圈里星二代什么情況?出道即主角,演技拉胯被罵“資源咖”。李亙倒好,回國后直接扎進劇組當場工。搬設備、端茶倒水、熬夜剪片子,沒人知道他爹是李雪健。有次他蹲在片場啃包子,副導演還說:“這小孩能吃得了苦,有點潛力。”
李雪健從沒在公開場合提過兒子的工作。他太懂李亙那股子擰勁——孩子要的是“李亙”的標簽,不是“李雪健兒子”。父子倆平時話不多,李雪健就悄悄看兒子發的工作照:凌晨三點的劇組、堆滿劇本的桌子、熬紅的眼睛。他沒說過“累嗎”,只在心里嘆:“這小子,像我。”
熬了五六年,李亙拍出《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片子講在日本打工的中國人,里面有他刷過的碗、擦過的桌子、被嘲笑的夜晚。姚晨看完發微博:“這小子把生活揉碎了拍進電影,真實得扎心。”李雪健坐在影院里,看到兒子打工的細節時,手緊緊攥著座椅扶手——原來這些年,孩子受的苦都在這兒了。
癌癥改變了李雪健。以前他把戲當命,現在拍完戲總急著回家。朱媛媛走的時候,他寫了很長的信悼念,因為他們都經歷過病痛,更懂“活著”和“陪伴”的分量。現在他看兒子的電影,突然明白:當年自己拼了命給兒子遮風擋雨,可兒子要的,是自己淋雨之后長出的翅膀。
李亙今年三十多了,沒熱搜沒炒作,作品卻慢慢有了聲量。最近李雪健接受采訪,記者問起兒子,他笑:“他選的路,對。”
現在看那些星二代出道就演主角被罵,再看李亙蹲劇組搬設備,突然懂了什么叫“熬出來的才是真本事”。圈子里資源是塊糖,含久了會化;自己掙的本事是根棍,攥緊了能走更遠。
你說現在這圈子,有背景的拼背景,沒背景的拼運氣,像李亙這樣的,是不是該多來點?
聲明:本文中信息來源于網絡,不保證完全正確無誤,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