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下轄10個縣(市、區)均為原中央蘇區縣,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
在閩北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最可愛的人”始終被捧在手心,各級各部門始終堅持把部隊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全力解決部隊官兵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駐軍部隊視南平為故鄉,大力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主動參與搶險救災、維穩處突和應急救援等急難險重任務,為駐地群眾辦了大量好事、實事。
2025年4月23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在北京召開,南平市再獲殊榮,實現“六連冠”。
2022年7月26日,南平市舉辦首屆“最美退役軍人”發布暨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基地授牌儀式
尊崇為本,服務為要,激揚愛國擁軍熱忱
“武夷山市持續深化安居工程,由地方財政安排2000萬元,按照每平方米300元的標準補貼現役、退役軍人及其直系親屬在武夷山購買商品房或新建非住商品房,并免繳2年物業費;順昌縣針對大學生退役士兵推出‘入伍即簽約、退役就上崗’政策,凡從順昌縣應征入伍的順昌籍大學本科畢業生,入伍前均可與縣屬國企簽訂勞動合同,退役后直接入職,并按正式員工給予相應待遇,受到當地大學生好評……”
這是近年來南平市開展社會化擁軍工作的部分縮影。
南平市堅持以“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豐富拓展優待證運用場景,采集退役軍人信息7.5萬余人,優待證制卡成功6.2萬余張,推出面向全國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國有A級景區免門票、城市公交免車票“兩免”政策,推動落實惠及軍人軍屬及退役軍人的優待項目70余項。
同時,按照“五有”“全覆蓋”要求,構建完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縣、鄉、村四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成服務中心(站)2083個,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工作補貼全面落實走在全省前列,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進企業(園區、商會)、進高校、進高速服務區等工作持續推進,建成特色服務站點90余家,為現(退)役軍人提供“普惠+特惠”的精準便捷服務,做到退役軍人遇到問題就近有處詢、急難愁盼就近有人管,推動服務保障體系從“無”到“有”、從“有”向“優”轉變。建陽區莒口鎮聚焦基層退役軍人服務工作中的堵點和難點,推動基層武裝、退役軍人、應急救援工作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協作,打造“一部兩站”融合建設的“武裝小院”,實現“一站式”高效服務。
2023年4月2日,南平市“雙擁杯”籃球友誼賽在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拉開帷幕,來自駐南部隊、市屬機關、企業等軍地單位組成的12支隊伍參加比賽
支戰為綱,精準賦能,助力強軍興軍偉業
支持部隊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始終把支持部隊建設、服務部隊練兵備戰、保障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作為擁軍工作的重點內容和重要抓手,對部隊的事堅持“特事特辦、馬上就辦”,推動解決影響部隊練兵備戰、官兵安心服役的矛盾問題,激勵廣大部隊官兵積極投身強軍實踐,心無旁騖衛國戍邊。2020年以來,市、縣兩級研究解決320余項駐軍部隊提報的事項,支持駐軍部隊基礎設施、訓練設施、文化設施和生產生活設施等各項建設,進一步改善戰備、訓練、執勤、工作和生活條件。
科技文化司法擁軍活動深化拓展。2020年以來,幫助部隊培訓軍地兩用人才1300余人次,支持部隊科技擁軍項目26個。開展書香進軍營、文化進軍營等相關活動60余場次,提供3.6萬余冊圖書供部隊流通借閱,并為駐延部隊提供圖書館管理員培訓,幫助完善圖書室管理制度。司法機關充分發揮已建成的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作用,擴展涉軍人民調解、法律咨詢、法律援助服務形式,為優撫對象做實事、解難事。開通軍人軍屬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軍人軍屬“應援盡援”“應援優援”“應援速援”。2024年,累計為320余名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累計辦理16件涉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法律援助案件,有效保障軍人軍屬合法權益。
軍供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健全完善擁軍支前保障預案,積極爭取資金完成對來舟、邵武軍供站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持續提升自主保障能力,持續拓展軍供保障“1小時”范圍圈,全力服務保障部隊多樣化軍事任務,安全、優質的保障服務受到過往部隊的一致好評。2025年5月,來舟軍供站在東部戰區第二屆軍供業務技能比武中榮獲二等獎。
情系官兵,紓憂解困,消除官兵后顧之憂
“我們謹以此信向你們表達深深的感謝,你們在我部現役官兵遇到子女入學問題時給予了無私的幫助和支持……”2024年9月4日,南平市雙擁辦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謝信,邊防官兵陳某某所在部隊向南平市雙擁辦在協調其子女入學問題過程中做的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謝。
南平市進一步聚焦部隊“三后”問題,持續深化“情系邊海防官兵”“聚焦一線、聚力解難”活動,為部隊官兵構建了堅實的“暖心”工程。
每年入園入學前,為軍人子女入園入學提供便利快捷的“綠色”通道,學前教育就近安排到部隊所在地或軍屬居住地公辦幼兒園就讀,義務教育階段自主擇校,安排到優質小學初中學校就讀,確保所有南平籍和駐南平部隊軍人子女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建立健全隨軍家屬安置長效機制,采取事業單位專崗招聘、發放無工作隨軍家屬生活補助金等政策措施,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保駕護航。主動靠前服務,做好待安置的軍轉干部和各部門各單位用人需求的雙向摸底,按照安置軍轉干部人數,以不少于1.5倍比例提供安置崗位(機關公務員崗位不低于1:1),確保所有參加擇崗的軍轉干部都有機會進入機關單位。整合力量,努力籌措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崗位資源,結合退役士兵服役期間量化評分、用人單位需求和個人意愿等綜合因素,按照統籌安排、陽光安置的原則,將接收的退役士兵在當年內100%安置到位。
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成立以來,全市共協調725名軍人子女享受優待;安置隨軍家屬就業236人;接收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269人,接收軍轉干部72人,安置質量位居全省前列,做到軍隊、接收單位和軍轉干部“三滿意”。
2021年,武警南平支隊官兵參與建陽區災后重建
雙擁同頻,攜手共創,融合發展譜寫華篇
在南平,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的場景隨處可見。
“轉移安置群眾2100余人,轉運各類物資100余噸,成功處置各類塌方及疏通堵塞溝渠100余處,積極配合完成交通管制、重點部位巡邏排查、道路搶通等相關任務。”南平駐軍單位在2024年支援地方防御“6·9”極端暴雨洪澇災害中交出了一張完美答卷。
“做不成軍人,就做擁軍人”的伍夏云帶領著邵武市婦女擁軍協會一如既往地做著擁軍慰問、文藝匯演等工作,這樣的工作她做了十余年,真正把關心關懷送到駐地官兵的心坎上。
2025年2月24日,在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的特殊時刻,南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到共建單位武警南平支隊執勤二大隊開展“軍地踐初心,融合鑄新篇”活動,通過共學廉潔文化、共學英烈精神、“我與老兵面對面”宣講以及政策進軍營等環節,為軍地雙方搭建起一座交流與成長的橋梁。這樣的共建對子,在南平還有182對。
在南平,雙擁優良傳統賡續傳承,浸潤著閩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也讓雙擁精神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歷久彌新。南平,也將以全國雙擁模范城“六連冠”為新起點,聚焦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奮力譜寫“愛我人民愛我軍”的動人樂章。
來源:南平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