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引言:
他潛伏生涯的真正起點,始于1934年的一個決斷。
當法政大學畢業的李時雨拿著同鄉推薦信踏入西安行營時,沒人知道這個操著東北口音的年輕人,早已在哈爾濱的鐵路線上炸過日軍軍火列車。
1908年隆冬,地主李廷芳家迎來長子。
這個孩子天生聰穎,獨愛課間翻看破舊的《水滸傳》,尤其向往宋江“替天行道”的俠義,少年時便自號“時雨”。
取“及時雨”之意——這個后來響徹敵營的名字,此刻還十分質樸。
1926年,18歲的李時雨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彼時北伐戰爭的炮火尚未波及華北,校園里卻暗流涌動。
在同學傳閱的《新青年》與馬克思主義小冊子中,李時雨第一次接觸到階級斗爭的概念。
據記載,他曾在周記中寫宋江之勇,在于聚義,而吾輩之責,在于醒民,此時李時雨內心深處就種下了革命的火種。
九一八事變的消息傳到北平,在中共地下黨員夏尚志的引薦下,他站在北大紅樓前的游行隊伍中面對數百名青年振臂高呼。
就在這場震動北平的示威后,李時雨遵照組織安排秘密登上前往哈爾濱的列車。
此時的他尚未意識到,這場看似普通的轉移,將開啟自己長達15年的潛伏生涯。
1932年的哈爾濱已淪為日偽統治區,李時雨化名李德山,以鐵路工人身份潛伏在興隆火車站。
一個雨夜,他帶著三名工人化裝成搬運工,用浸過蒙汗藥的饅頭放倒日軍哨兵,將二十公斤炸藥安置在兩節武器車廂下。
隨著兩聲悶響,日軍從朝鮮運來的步槍與炮彈葬身火海,東北軍某部趁機突破日軍防線,
這場被日軍稱為北滿鐵路最大破壞案的行動,也讓李時雨登上偽滿警察廳的通緝名單。
李時雨似乎有無窮無盡的辦法,潛伏期間他發明了煤灰密寫法,用毛筆蘸取煤灰水在普通信紙上書寫情報,干燥后不留痕跡,只有用碘酒涂抹才能顯現字跡。
1933年春節,他借回鄉探親之機將日軍在黑龍江的兵力部署圖縫在棉襖夾層,穿越三道封鎖線送達抗聯密營。
為了打入敵軍核心,以法政高材生身份加入東北軍,擔任少校辦事員,他在西安行營的辦公桌抽屜里始終放著兩本書,內頁用密寫藥水記錄著每日會議內容。
西安事變爆發當晚,李時雨正在機要室值班,他趁亂將蔣介石侍從室的密碼本拍照,連夜送到中共地下交通站。
李時雨精準掌握各派系動向及時向組織匯報,少壯派欲殺蔣,元老派主和,宜速做準備。
這種對復雜局勢的精準判斷讓他獲得上級信任,東北軍改編后,李時雨按指示脫離部隊,轉入北平偽政權系統,潛伏陣地從軍事領域轉向政治中樞。
日偽統治已趨穩固,李時雨通過司法考試進入偽河北省法院任檢察官,他利用職務之便暗中釋放多名政治犯,并將偽政權的司法檔案分類整理。
其中關于華北治安強化運動的密檔,成為八路軍反掃蕩的重要參考。
汪偽政權在南京成立后急需法律人才,李時雨通過留日同學牽線向陳公博遞交了《戰時司法改革意見書》,提出簡化訴訟程序,強化思想管制的建議。
這份看似迎合日偽的文件實則暗藏漏洞,為地下工作預留空間,陳公博賞識其才,親自任命他為偽立法院立法委員兼秘書處專員。
成為立法委員的李時雨,每天出入南京頤和路的權貴府邸。
陳公博
他曾在一次酒會上,借與周佛海碰杯之機,用日語低聲向其示好,這種精準把握敵首貪腐心理的舉動讓他逐漸進入偽政權核心圈層。
李時雨甚至利用職務之便,將中共黨員安插進偽行政院秘書處,建立起橫跨立法、行政兩界的情報網絡。
1943年,李時雨被任命為偽軍事委員會駐上海特派員,負責整編偽軍,這個官職已相當于中將級別,連他自己都感到不安。
在給上級的密信中,他寫道今居高位,如履薄冰,恐忘初心,組織回復卻異常堅定——大膽往上爬,越深越安全。
在上海期間,李時雨策劃了多起偽軍反正事件,借視察之機在太湖沿岸與新四軍接頭,將汪偽海軍艦艇部署圖交給粟裕部隊。
這種以敵之矛攻敵之盾的策略,展現了他高超的潛伏藝術。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傳來,李時雨正在偽立法院主持會議。
他強作鎮定,隨即返回寓所,將八年潛伏收集的密檔包括偽政權與日軍的絕密合作裝入木箱,連夜運往新四軍駐地。
解放戰爭期間,他利用舊關系策反多名國民黨將領,而當李時雨脫下西裝,換上人民解放軍軍裝,昔日的敵營同僚在戰犯管理所見到他時無不震驚失語。
這位潛伏15年的深海行者,用一生詮釋了什么是信仰比職位更重要。
1985年,77歲的李時雨在回憶錄中提到自己的潛伏經歷,他感慨,潛伏者最大的敵人不是危險,而是自我懷疑。
如今他的檔案靜靜躺在中央檔案館,那些泛黃的密寫文件與潛伏報告,無聲訴說著一個真理:
真正的勇敢,是在黑暗中依然堅信光明,甚至讓黑暗成為照亮前路的光。
參考資料:
1. 《巴彥縣志·人物傳》,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2. 《東北抗日聯軍史料長編》,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
3. 《西安事變檔案匯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1986年
4. 《汪偽政權史料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5. 李時雨回憶錄《潛伏十五年》,群眾出版社,1987年
6. 《華東局敵工史料選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1999年
7. 《隱蔽戰線英雄譜》,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