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兩年看國安,總覺得有點看“生活流電視劇的意思——起起落落,主角們誰都有低谷,也總有人能頂回來。張玉寧、韓佳奇這些名字,外界討論得多,但最近我真正想聊的,還是曹永競。這哥們兒的經(jīng)歷,多少帶點命運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的意味:年輕時不顯山不露水,轉(zhuǎn)了一圈,居然成了國足主力。這事兒擱幾年前,真沒人敢信。
先說點背景。國安這賽季五個國腳入東亞杯集訓(xùn),張玉寧的狀態(tài)一度下滑,主教練塞蒂恩也不是鐵打不動的人情世故——你踢不出來,照樣把你摁板凳。這事兒本身沒啥好說的,職業(yè)足球講究狀態(tài),誰都知道。
但曹永競就不一樣。他不是一上來就大紅大紫的那種。前兩年主帥斯坦利沒怎么用他,干脆租去亞泰練級。說難聽點,職業(yè)球員最怕的其實不是傷病,是“沒人看得上。你能想象嗎?天天訓(xùn)練,場場比賽,教練就是不點你,你自己也會懷疑,是不是這碗飯真的吃不下去了。
回國安,是轉(zhuǎn)折,也是賭一把
后來斯坦利下課,曹永競才有機會回國安。其實大多數(shù)人對這種回歸都不會抱太大希望,畢竟“被外借這幾個字,多少帶點“被放棄的味道。可偏偏曹永競把握住了。他不是那種一上來就能進世界波的球員,但他在場上能傳、能跑、還能防。你看他最近的比賽,有時候一腳妙傳就把節(jié)奏帶起來,防守上也不是只做樣子。
有些球員是靠天賦吃飯,有些靠熬。這哥們兒是后者。你說他多有靈性吧,也不是;但你說他不行吧,關(guān)鍵時候總能站出來。最近國足主帥伊萬科維奇用他當(dāng)主力,這不是偶然。隊里缺的就是這種“穩(wěn)得住的人。
國安和國足,都需要這種球員
我始終覺得,像曹永競這種“回爐重造型的球員,對中國足球是有特殊意義的。我們這些年老說“青訓(xùn)、“體系,但實際上能熬出來、能扛壓力的,往往不是最早紅的那一批。張玉寧年輕時是天才,韓佳奇也是少年成名,可只靠一兩個“現(xiàn)象級,國安也好、國足也罷,根本撐不住。
曹永競的上位,反倒讓人看到點希望。不是說他個人多偉大,而是這種“慢熱型的球員越來越少見。現(xiàn)在的青訓(xùn)、俱樂部用人,太講究“即插即用,總覺得誰18歲能踢就非得馬上上一隊。可實際上,足球不是誰起步快誰就能笑到最后。
再說個例子,門將韓佳奇。去年要不是受傷,他基本也是國足的常客。久爾杰維奇當(dāng)亞運隊主教練時,第一時間就點名要他。這說明什么?說明體系里其實有自己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不完全看外界的炒作。
說到這兒,我還是想強調(diào)一句:我們總說要“體系建設(shè),其實最難的,不是搞幾個青訓(xùn)基地,也不是請個洋帥,而是要讓各種類型的球員——不論早熟晚熟,都有機會證明自己。這點做不到,所謂體系就只能是紙上談兵。
說到底,足球還是生活
最后,我沒打算給曹永競唱什么高調(diào)。他能“逆襲,當(dāng)然有自己努力,也趕上了點運氣。但說到底,這事不是誰的勵志劇,而是整個聯(lián)賽、整個國字號隊伍給了他重新證明自己的平臺。以后還會有更多的“曹永競出現(xiàn)嗎?我說不準(zhǔn),但只要賽場上還有這種“被低估、再回來的故事,中國足球就不會徹底沉悶下去。
說到底,足球這東西,沒誰能一帆風(fēng)順。有人能咬牙熬下來,本身就挺難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