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謝耘】
20世紀前半葉的神州大地,上演了一場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歷史畫卷,留下了大量必將流傳千古的事跡:史詩般的萬里長征,把煉獄般的牢底坐穿的無畏氣概,只身獨闖虎穴的智勇雙全等等。
然而,隨著閱歷的增加,讓我時常想起的卻是一件已經很少被提起的、毫不耀眼甚至已經顯得很不合時代潮流的“小事”。
從上井岡山開始,紅軍就長期在極為險惡的環境中奮斗,一度被敵人殺的血流成河,走投無路。那個時候,從“實力”的角度來講,紅軍連許多地方軍閥都比不上,更不要說與直接的敵人相比了。而且敵人也萬分兇殘,“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下,在紅軍誕生一年后的1928年,毛澤東便提出了對俘虜不搜腰包、不打罵、不殺、不虐待、受傷治療、去留自愿、加入紅軍一視同仁等“繳槍不殺,寬待(優待)俘虜”的規定。
在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到達陜北后的1935年11月,紅軍總司令部以明電的形式對俘虜政策再次明確規定:
(1)投降紅軍的不論官兵,一律不準殺害,并予優待; (2)愿當紅軍的,一律錄用; (3)要回家的發給路費; (4)敵人傷病官兵,一律給藥醫治; (5)帶武器軍用品來投降的重賞; (6)殺死賣國官長來投降的,升職使用。
這個被簡稱為“繳槍不殺,寬帶(優待)俘虜”的政策,從紅軍誕生不久便一以貫之,到了在朝鮮半島上面對與自己有世代性領先裝備的聯合國軍,依然沒有改變。
紅軍優待俘虜
是什么原因,在幾乎是誕生伊始、自己還十分弱小,敵人萬分兇殘,雙方在進行殊死戰斗的時候,紅軍就制定了這樣仁義的俘虜政策?俘虜中有多少人的手上沾有紅軍的鮮血?俘虜中會有多少人回頭重新拿起槍再對準自己?弱小、前途未卜的紅軍,對待你死我活的對手,到底有什么樣的理由這樣寬宏大量?
時常想起這件“小事”,是因為它與當下流行的“實力決定論”反差太大。有實力之后,才配去談真理、公正、寬容等等,所謂“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沒有“實力”就應該認慫,就應該向不公甚至是邪惡低頭,沒有“實力”而去談理想追求高尚是一種自欺欺人,沒有“實力”支撐的寬容大度是虛偽、是愚不可及。當時的紅軍顯然是不具備什么“實力”,但是對待俘虜卻史無前例的寬容,后來的事實也證明這與虛偽、愚蠢毫無聯系。
時常想起這件“小事”,是因為它與很多人認為歷史與現實都是利益博弈與玩弄權術的世界觀迥然不同。在這種世界觀之下,“沒有永恒的友誼,只有永恒的利益”,潛臺詞是沒有什么道義,一切都是利益。一切的寬容善良不過都是謀取現實利益的權術的一部分。但是紅軍在被殺的血流成河甚至走投無路的時候,依然堅守這樣的政策,無論如何都很難解釋為是一種計謀。
時常想起這件“小事”,更在于它與現在流行的凡事都拿外物作參照的行為方式大相徑庭。在本質上,這種凡事拿外物做參照是一種因缺少內心定見而攀緣他物的思維方式。從古至今,沒有哪一只軍隊如此認真地制定并執行了這樣的對敵政策。所以這一政策只能是紅軍的締造者們由內而生的,來自于他們內心存在的一桿秤,一架以道義為基準的價值天平。這一政策是內在道義的產物,而非是效仿他人的結果。
“中華文明語境中的道義,是超越個人與種族等,而在人類文明本質意義上的真理與正義。道義,是中華文明千年不變的信仰;道義,是中華文明滄海桑田歷程中即使陷入絕地也絕不放棄的至上準則。我們用道義駕馭利益,我們用道義統領計謀,我們用道義感化天下,我們用道義校準航向。”(謝耘,“走向世界的中國:從任人宰割到重塑世界”,微信公眾號“慧影Cydow”,2019年9月24日)
在幾十年可歌可泣的英勇歷程中,1928年即形成的、與“實力”“血性”毫無關聯的、沒有任何豪言壯語而是以極為普通平實的語言表述的俘虜政策,純正地折射出了紅軍締造者內心珍視的道義,清晰地映照出紅軍締造者不為外物所動的內在原則,是在那個沒有希望的黑暗時代中照亮現實的一束希望之光。
在凡事都拿外物作參照的做法中,近年來發展出了一種廣為流行的、動則就拿別人的爛事為自己或自己維護的對象來開脫、正明沒有爛到別人那種程度的頹廢“比爛思維”,并且成為了一個光明正大的合理邏輯。比爛是一學即會、信手拈來的“方便法門”。很多人在比爛中建立“自信”,用比爛來維護尊嚴,甚至以此來證明“杰出”。
“比爛思維”散發著濃郁的“老鼠哲學”茍且偷生的氣息(謝耘,“從辯證唯物主義到老鼠哲學、庸俗哲學與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微信公眾號“慧影Cydow”,2020年11月25日),其頹廢的傾向不言而喻,根本無需對其作深入的剖析。
五千年中華文明每一次的輝煌,都絕非來自與他人的比爛,而是自強不息的結果;新中國從孕育到成長,每一個臺階都留下了奮發圖強的鮮明印記,而不是與他人比爛的茍且。20世紀前半葉的中國,是一個翻江倒海的時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因為真正的英雄,不是隨濁波去逐流的浮萍,而是不惜粉身碎骨去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紅軍初創即形成的俘虜政策這件“小事”,充分地映射出新中國精神實質的燦爛光芒。“比爛思維”則是對中華文明主流價值與新中國精神實質的雙重叛逆。
時常想起這件“小事”,最終是為了不斷提醒自己:哪怕卑微,也要不失本分;不論是否能夠看到希望,都不要在不知不覺中走向墮落;即使自己心中缺少一盞道義的明燈,也至少要見賢思齊,而不是在比爛中尋求一種可憐的自我安慰。
比爛思維開啟的是一條墜落之路,對于個人、民族和人類莫不是如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