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話戳中了多少人的隱秘猜測?網友翻出他70歲時的采訪:"晚上喝三頓酒,抽煙像煙囪,醫生說再作就見馬克思。"
蔡瀾的電影生涯,簡直是本"風月生意經"。1988年香港電影分級,他立馬拉著藍乃才成立公司,專拍《聊齋艷譚》這類 "擦邊球"。


葉子楣的 "半球裝"、單立文的 "西門慶專業戶",全是他一手捧出來的。票房破千萬時,他在慶功宴上笑:"觀眾愛看什么,我就拍什么,這叫商業嗅覺。"
可這嗅覺背后是多少女演員的血淚?陳寶蓮被媽媽當搖錢樹,簽了霸王合同,想罷演就被威脅 "賠到傾家蕩產"。
蔡瀾作為監制,一邊勸她 "忍忍就紅了",一邊拿著她的裸照去做宣傳。后來陳寶蓮患上抑郁癥,在酒店縱身一躍,項立剛的話像耳光:"他賺夠了轉身就走,哪管別人死活?"
更諷刺的是蔡瀾自己說的:"女人就像食材,要懂拿捏火候。"這話在當年被捧為"風流金句",現在聽來只剩惡心。

有網友翻出他對林青霞的評價:"再美也得會煲湯,不然男人不愛。"評論區炸了:"合著女性價值就看會不會伺候人?這哪是才子,是活化石級的大男子主義!"
蔡瀾的"丁克人設",這次被扒了個底朝天。他總在節目里炫耀:"沒孩子多好,不用給奶粉錢,想去哪就去哪。"


可項立剛甩出實錘:"他60歲時想領養,被福利院拒了,因為體檢報告顯示長期酗酒導致精子活力為零。"
這事兒在香港娛樂圈早有傳聞。曾跟他合作過的導演爆料:"他40多歲就靠補品撐著,酒局上喝兩杯就臉紅,私下里總說要是有個兒子繼承酒柜就好了 。"
網友辣評:"把生不出包裝成不想生,這營銷手段比他拍的三級片還厲害。"

更打臉的是他對別人的雙標。看到朋友生二胎,他陰陽怪氣:"自找苦吃,以后遺產全給孩子,自己喝西北風?"
轉頭卻在專欄寫:"看到鄰居家孩子喊爺爺,心里竟有點酸。"這種擰巴勁兒,被網友總結:"裝了一輩子瀟灑,臨終前還是露了怯。"
這場罵戰早超出了蔡瀾本人。挺項立剛的人喊:"終于有人敢撕皇帝的新衣!"


他們厭惡的是那種 "名人特權"—— 換個普通人摟女記者腰,早被網暴到退網,到蔡瀾這兒就成了 "風流";普通人拍三級片,就是 "低俗",到他這兒就成了 "商業頭腦"。
反駁的人也有理:"死人也要鞭尸?" 他們覺得項立剛在蹭熱度,"蔡瀾再不堪,也比那些表面君子背地里嫖娼的強,至少他敢承認。"

甚至有人翻出蔡瀾做的好事:"他捐了不少錢給流浪貓狗救助站,比某些偽善的名人強。"
但最清醒的還是中間派:"我們不是在審判蔡瀾,是在清算舊時代的糟粕。"

蔡瀾那套 "女人要溫順"" 出軌是天性 "的論調,放在現在早該被扔進垃圾桶。
就像網友說的:"懷念他的專欄可以,但別把老流氓洗成真性情,時代變了,對女性的尊重不能停留在 60 年代。"
現在打開社交平臺,兩邊還在吵。有人貼出蔡瀾幫新人作家出版書籍的故事,說他 "有江湖氣";有人甩出陳寶蓮遺書里的話:"如果能重來,絕不進那個圈子",罵他 "造孽"。

其實蔡瀾這輩子,就像他拍的三級片 —— 有人看個樂子,有人看到悲哀,有人罵低俗,有人說 "至少比裝純的好"。
死后這場爭議,不過是給我們提了個醒:別迷信任何 "才子濾鏡",是人就有缺點,承認他寫過好文章,也承認他做過混蛋事,這才叫客觀。
最后借用網友的話:"蔡瀾要是活著,估計會叼著雪茄笑:吵吧吵吧,越吵我的書賣得越好。可惜啊,他看不到這場比他的電影還精彩的大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