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水利廳、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8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節水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未來我省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布局、方向和路徑,到2027年全省節水產業規模達到千億元,到2035年全省節水產業規模十年翻一番。在這場關于千億級規模的節水產業版圖布局中,青島將與濟南發揮“雙核引領”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引領帶動效應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打造全省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核心區。
節水產業是指為節水而組織開展相關經濟活動的總稱,包括節水相關技術研發、裝備和產品生產制造、工藝改進、節水智能化綜合集成、節水服務等經濟活動。《規劃》提出的思路是,到2027年,全省節水產業規模達到千億元,形成10個以上特色優勢節水產業集群(園區),培育2個以上國家級或省級節水科技創新平臺,建成黃河流域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先導區;到2035年,全省節水產業規模十年翻一番,打造5個以上百億元規模特色優勢節水產業集群,建成全國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地。
在發展布局方面,《規劃》明確提出,發揮各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推動形成濟南、青島“雙核引領”,沿黃、濱海“兩翼帶動”,特色優勢節水產業集群(園區)“多點支撐”的“2+2+N”節水產業發展布局。重點發力先進節水裝備和設備、新型節水材料和藥劑、水計量監測和智慧節水、現代節水管理服務4個重點領域,實施產業鏈群培育、重大項目支撐、創新能力提升、質量品牌引領等4項重點工程。
作為“雙核”中的一核,青島將依托創新要素集聚、綜合實力強勁等優勢,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引領帶動效應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打造全省節水產業高質量發展核心區。《規劃》中多次點名青島,在一些重點領域深耕節水制造類產業。如鼓勵研發無水或節水型印染技術裝備;加快發展節水環保、智能互聯、集成化的高端節水器具制造,著力提升規模優勢和市場競爭力;支持發展多級高效離心泵、高端干式真空泵、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儲水壓力容器、閥門等給水排水設備制造,著力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重點發展測控一體閘門、非接觸式測量設備等渠道計量設備制造,推動用水智慧計量技術創新;著力發展各類水處理膜材料及組件制造,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這些重點要發展的行業也恰恰是青島的優勢節水產業。去年以來,我市將節水產業作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范疇,開展節水產業摸底調研工作,對創新能力強、管理水平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節水產品設備生產企業和服務企業推薦參加山東省節水產業重點企業遴選,13家企業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節水產業重點企業,包含節水產品裝備制造領域企業8家、節水工程建設運營領域企業4家、專業節水服務領域企業1家,入選數量居全省第一。青島市入選企業涵蓋供水設備制造,全種類閥門的研發、生產,水污染治理技術、設備制造,水力一體化監測裝置研發制造,滴灌帶生產設備研發、制造,水處理產品開發設計,海水淡化處理,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等各領域,涉及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非常規水開源增量,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節水產業體系,有力地支撐了青島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建設。如青島三利集團生產的水泵和電機,突破多年來泵機領域高端市場被國外品牌壟斷的局面,最新研制的智能雙驅高頻變速泵顛覆傳統概念,為世界首創。
在產業鏈群培育重點工程中,《規劃》提出強化特色優勢產業鏈條,青島將在非常規水領域發力,發展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和管理產業鏈條,打造青島百發海水淡化綜合利用科技園,在全省沿海地區謀劃和推進一批重點海水淡化重點項目。到2027年,全省海水淡化日產能規模力爭達到120萬噸。
多年來,青島始終把水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控制性要素,堅持“節水優先”,通過行政指導、經濟制約、科技挖潛等手段,節約集約用好本地水和客水、巧用雨水、大力推廣再生水,積極主動落實各項節水措施,多方發力促進節水管理,探索出一條具有北方沿海特色的節水路徑。去年以來,青島深入推進國家節水行動,積極開展節約用水管理、農業節水增產、工業節水提效、城鎮節水降損、節水挖潛開源、節水科技引領等6大重點行動,不斷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