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陽,一位普通大爺買面條時發(fā)現價格從23.7元突然變成5.7元!這中間的18元差價到底怎么回事?大爺的維權經歷又能給我們什么啟示?
據百姓315,6月30日報道:洛陽的魏大爺像往常一樣去市場買面條。作為吃了一輩子面條的老洛陽人,大爺對面條價格很清楚:1.68元一斤。他隨手抓了三四斤,想著晚飯能吃上新鮮面條。
店員漫不經心地稱重,打出來的價格讓大爺愣住了:23.7元!按照1.68元一斤算,這得是14斤面條啊!可大爺明明只拿了三四斤。
在大爺要求下,店員重新稱重,這次價格變成了5.7元。前后相差整整18元!
當大爺質疑秤有問題時,店員竟然把面條摔在地上,囂張地說:"你要不要,不要就算了!"更氣人的是,當大爺要找老板時,店員直接說:"我就是老板!"
魏大爺被逼無奈下,聯系了當地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介入調解,經調查人員現場檢查,店鋪的計量器具符合標準,初步判斷價格差異可能是操作失誤所致。
在調解過程中,店鋪最終承認存在工作失誤,向魏大爺道歉,并給予適當補償。
從法律視角分析:18元差價背后的法律問題。
1. 侵犯公平交易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0條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有權獲得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的公平交易條件。店家把面條價格從23.7元,改為實際5.7元,這之間有著很大差價,并且是在大爺的要求下重稱,店家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明顯侵犯了大爺獲得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的公平交易的權利。
2. 可能存在的欺詐行為
如果店員是故意多收錢,那就涉嫌消費欺詐。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欺詐行為要"退一賠三",最低賠償500元。也就是說,在店家欺詐情況下,大爺完全可以要求店家賠償500元!
3. 店家必須承擔責任
《民法典》第1165條規(guī)定,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要承擔侵權責任。不管是秤有問題還是按錯鍵,店家都不能收這18元差價。
作為普通消費者:遇到類似情況怎么辦?
1.保留證據
第一時間拍照或錄像,保存價格標簽、支付憑證等證據。
2. 理性溝通
先和商家好好溝通,要求合理解釋和賠償。
3. 投訴舉報
撥打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或向當地市場監(jiān)管部門舉報。
4. 法律維權
如果協商不成,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現在網上立案很方便,訴訟成本也不高。
魏大爺的18元維權戰(zhàn),給我們每個人都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律課。在這個法治社會,我們既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也要勇于對侵權行為說"不"。記住:今天你為別人的18元發(fā)聲,明天就會有人為你的權益站出來。
這件事在網上引發(fā)熱議,網友們分成兩派:
"必須較真!今天不較真18元,明天就敢坑180元!這種黑心商家就該曝光,支持大爺維權!"
"就18塊錢,至于嗎?可能是店員不小心按錯了,得饒人處且饒人。"
讀者朋友們,此事你怎么認為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