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東的硝煙里,飄著股“以眼還眼”的狠勁。以色列和伊朗的互相襲擊,早不是簡單的“你來我往”——伊朗人這次明顯換了打法:導彈不往空倉庫飛了,炸彈不往郊區鉆了,目標直愣愣地釘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身上。
當地時間6月15日下午,以色列北部城市凱撒里亞的富人區炸響了。這里有內塔尼亞胡的住所——他那棟地中海風格的別墅,白墻紅瓦,能看見海,平時安保嚴得連蒼蠅都飛不進去。可這回,伊朗的導彈偏就沖著這兒去了。
按照以色列軍方的說法,6月15日下午,伊朗發射了50枚導彈,重點目標位于以色列中部和北部地區,包括約旦河西岸定居點、戈蘭高地、加利利和海法地區。其中,內塔尼亞胡位于凱撒里亞市的私人住宅也被明確列為“重要目標”。目前,尚不清楚住宅的具體損壞情況如何。
有趣的是,伊朗的導彈還沒飛過去,內塔尼亞胡似乎就先跑路了。6月13日上午,以色列政府專機“錫安之翼”悄無聲息地降落在希臘雅典機場。這架飛機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總統赫爾佐格出國訪問的專用座駕,堪稱以色列的“空軍一號”。
根據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的報道,這架飛機的起飛時間正好是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空襲之后,伊朗威脅報復之前。顯然,內塔尼亞胡嗅到了風聲,擔心伊朗的報復會直接沖著他來,所以提前“開溜”。
這也不是內塔尼亞胡第一次這么干了。去年4月,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導彈和無人機襲擊時,“錫安之翼”也曾緊急起飛,飛往安全地點。
這次飛到雅典,表面上可能是外交行程,但誰都看得出來,這擺明了是躲避伊朗的“斬首”行動。
有人可能覺得:人都跑了,炸房子有啥用?可在中東這攤渾水里,“象征意義”有時候比“實際殺傷”更有意義。
一方面,伊朗導彈襲擊內塔尼亞胡的私人住宅,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宣示。內塔尼亞胡不僅是以色列總理,更是當前以色列對伊朗強硬政策的主導者。他主導的“先發制人”空襲,直接導致伊朗核設施受損、高層被殺,伊朗國內的憤怒情緒早已沸騰。
伊朗選擇炸內塔尼亞胡的家,等于在對以色列喊話:你敢動我心臟,我也敢砸你老巢。這是一種“以牙還牙”的心理戰,目的是讓以色列高層人人自危,動搖他們的信心。
另一方面,這波襲擊還有更深的戰略考量。內塔尼亞胡的住宅位于凱撒里亞,一個靠近地中海的富裕小鎮,象征著以色列精英階層的安逸生活。伊朗的導彈打到這里,不僅是針對內塔尼亞胡個人,更是在向以色列民眾傳遞信號:你們的領導人在外耀武揚威,卻讓你們在家挨炸。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打擊以色列的民心士氣,放大社會對內塔尼亞胡的不滿。
事實上,相比于伊朗,以色列才是最深諳“擒賊先擒王”道理的那一個。在本輪沖突中,以色列直接瞄準了伊朗的軍事和核計劃核心人物,包括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蓋里少將、革命衛隊司令薩拉米、核科學家達瓦尼博士、安扎德大學校長德黑蘭奇博士等人,先后被以色列的精準打擊干掉。
這些人要么是伊朗軍方的頂梁柱,要么是核計劃的靈魂人物,失去他們,伊朗的軍事指揮鏈和核研發能力幾乎被打殘,這可比炸幾個工廠和軍事基地管用多了,直接讓伊朗在開打第一天就陷入混亂,報復行動的組織效率大打折扣。
當然,伊朗的“擒王”行動也有自己的局限性。相比以色列的精準情報和高效執行力,伊朗的導彈襲擊更多是“廣撒網”式打擊,命中率和效果都有限。這次襲擊內塔尼亞胡住宅,雖然引發了轟動,但實際破壞力并不大,以色列的“鐵穹”系統攔截了大部分導彈。
更關鍵的是,內塔尼亞胡早就跑路,伊朗的導彈等于打了個空靶。但即便如此,伊朗的行動還是有其價值的。至少,它讓以色列高層意識到,伊朗不是只會挨打的軟柿子,而是敢還手、敢玩狠的對手。這種心理威懾,可能比實際破壞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