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泰國憲法法院當地時間7月1日決定受理對總理佩通坦的彈劾請愿并暫停其總理一職。隨后,佩通坦表示接受這一決定,并向民眾“致歉”。執政時間不滿一年,這位泰國史上最年輕總理為何突遭停職?
根據泰國憲法法院聲明,憲法法院的9名法官以9比0的投票結果接受了請愿書,并以7比2的投票結果決定佩通坦暫停行使總理職權,直到作出裁決。
7月1日,佩通坦在總理府表示接受憲法法院裁定
隨后不久,佩通坦表示接受泰國憲法法院的決定,并“向因此事感到不安的泰國民眾致歉”。
在佩通坦被停職后,泰國副總理兼交通部長素里亞·莊龍瑯集出任看守政府總理。
“將繼續為國家工作 盡可能全面解釋事實真相”
佩通坦在總理府對媒體表示,“作為泰國公民,我將繼續為國家工作”。此外,佩通坦稱她將在15天內將申辯材料提交至憲法法院,澄清此前外泄錄音的真實背景與初衷。
佩通坦強調,相關言論的出發點是為了國家利益,旨在維護國家主權以及推動國家和平與穩定。她對自己的立場和用心充滿信心。
佩通坦表示,她將在法定期限內,盡可能全面解釋事實真相。她還感謝所有給予她支持和鼓勵的民眾,并向所有因此事而感到不安或憤怒的泰國人民致以歉意。
泰國史上最年輕總理
佩通坦是泰國歷史上第二位女總理,也是泰國最年輕的總理。
佩通坦出生于1986年8月,她是泰國前總理他信的小女兒。佩通坦本科畢業于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院,后赴英國薩里大學攻讀國際酒店管理碩士學位,回國后負責打理家族酒店產業。在2023年大選中她是為泰黨總理候選人之一。
2024年8月16日,泰國國會下議院舉行特別會議投票選舉新總理,為泰黨黨首佩通坦獲得過半數議員支持,當選泰國第31任總理。當年8月18日,泰國國會下議院代表向佩通坦宣讀國王諭令,泰國國王哇集拉隆功正式批準佩通坦出任泰國新一任總理。
邊界爭端引國內政局動蕩
邊界爭端致泰柬關系緊張
5月28日,柬埔寨和泰國軍隊在邊境爭議地區發生短暫沖突,交火持續約10分鐘,1名柬埔寨士兵在沖突中死亡。
邊界爭端導致泰柬兩國關系緊張。6月,泰國與柬埔寨互相限制對方公民入境停留期限,減少停留時間。兩國還相繼關閉多個邊境口岸。柬埔寨禁止泰國農產品入境,禁止從泰國進口燃油和天然氣,并建議柬埔寨公民避免前往泰國。泰國則宣布,將加強與柬埔寨邊境的管制措施,僅允許醫療等基于人道主義理由的出入境和上學、民生物資采購等必要往來。
泰國第二大黨退出執政聯盟
面對日益緊張的兩國關系,佩通坦和柬埔寨首相洪瑪奈5月29日均表示,不希望沖突升級,將通過對話緩和邊境緊張局勢。
6月26日,佩通坦視察邊境地區
然而,6月中旬,佩通坦同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關于泰柬邊境局勢的一段通話錄音流出,在泰國引發爭議。泰國執政聯盟第二大黨自豪泰黨6月18日宣布退出佩通坦領導的執政聯盟,并敦促佩通坦為錄音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6月20日,泰國國會上議院議長向泰國憲法法院提交彈劾總理佩通坦的請愿,理由是佩通坦與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的通話內容涉嫌違憲及違反道德規范。
延伸閱讀
4小時超長發布會,嚴詞指控泰國總理、前總理他信之女佩通坦及其家族“叛國、叛友”,進一步與他信家族公開決裂。
6月27日,柬埔寨執政黨主席、前總理洪森再次拋出政治炸彈,并公開表示,他預測泰國總理將在三個月內換人。
事情還要從兩個星期前的錄音門事件說起。6月18日,一段長達17分鐘的電話錄音泄露,記錄的正是洪森與泰國總理佩通坦·西那瓦之間的私人對話。
這不僅是一次對外交禮儀的粗暴踐踏,后果也極為嚴重:泰國政壇陷入動蕩,佩通坦的執政聯盟面臨瓦解,柬埔寨媒體則迅速將自己塑造成“受害方”的形象。
必須承認,此舉是一場精心謀劃的權力操演,一次效果出眾的“認知戰”。事件的時機、進程與后果,展現了洪森慣用的“湄公馬基雅維利主義”——即利用信任、對話乃至隱私本身,作為打擊對手、重塑敘事、鞏固權力的工具。它體現了洪森40年治下一貫奉行的現實主義信條:以保存與增強個人權力為終極目的,不惜犧牲友誼、規則與區域秩序。
6月27日,洪森在柬泰邊境召開新聞發布會 視頻截圖
一次精心挑選時機的背叛
在外人看來,這通被公開的電話內容無疑是對佩通坦的背叛。錄音中,泰國總理稱洪森為“叔叔”,語氣親密、信任甚至略顯脆弱。她為切斷對柬埔寨的電力供應道歉,并表示愿意“照顧好一切”。但正是這種親近與謙遜,使得這段通話在洪森眼中具有極高的政治利用價值。
洪森辯稱泄露通話是為了避免“誤解與曲解”,但所有東南亞政治觀察家都心知肚明:這不是意外,而是蓄謀已久的政治殺招。這段錄音的公布并未經過柬埔寨現任首相、洪森之子洪瑪奈的批準,也沒有事先告知東盟,而是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公開,一夜之間鋪滿柬埔寨媒體,作為“泰國內亂、柬埔寨無辜”的證據。
這正是洪森一貫的政治風格:將私人交流武器化,挑撥鄰國內訌,轉而高舉道義大旗。
雖已卸任首相職務,洪森仍牢牢掌控柬埔寨的實際權力。這次泄密首先是一次高調的愛國主義操作,目的就是激起柬埔寨全國范圍的民族主義情緒,轉移公眾對經濟下行、詐騙園區、販賣人口和腐敗問題的不滿。
同時,事件也有利于為“太子”洪瑪奈造勢。錄音一經公布,洪森與洪瑪奈旋即組織大規模愛國集會,媒體高呼“柬埔寨絕不退讓”,一時間愛國主義聲浪席卷全國。過去洪瑪奈被視為缺乏個人魅力,如今,他身著軍裝在愛國集會上高調亮相,塑造出“民族捍衛者”的強人形象。
顯然,這不僅是一場對外斗爭,更是一場為家族政權“續命”的政治運動。
戰略性地削弱泰國政府
洪森此舉的另一個明確目的,是借機削弱泰國政府的合法性與穩定性。在電話泄露前,佩通坦政府正面臨軍方掣肘、聯盟不穩、輿論分裂等多重危機。而錄音中她提及“軍隊不聽政府指揮”,更是直接點燃了泰國國內的政治炸藥桶。
錄音公布后,泰國國內抗議四起,執政聯盟成員“自豪泰黨”退出,軍方、保守派與王室派紛紛發難。有媒體甚至猜測泰國可能再次發生軍事政變。
洪森完全可能已經預見到了這些后果。通過制造泰國政治危機,他重創了佩通坦政府的合法性與外交能力,從而削弱了泰國的談判地位,為柬方爭取更多籌碼,同時也為下一步提交國際法院營造了“對方不可信”的論證基礎。
洪森重創了佩通坦政府的合法性與外交能力 資料圖
在通話泄露前,柬埔寨在國際輿論上處于被動地位。泰國媒體普遍指責柬方“越界挑釁”,而泰國政府也接連關閉多個邊境口岸,施加經濟與外交壓力。而通過此一操作,洪森成功實現輿論逆轉:他將柬埔寨塑造成“理性、守法、被動”的一方,同時展示出泰國政府的分裂、軟弱與無能。隨即,柬方果斷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對四處爭議領土作出裁決。柬埔寨政府表示這應該是解決爭端的主要手段,而曼谷則強烈反對國際仲裁,堅持以雙邊談判來解決邊界爭端。
從議會席位上講,那些希望曼谷對柬埔寨采取更強硬立場的泰國強硬派沒有足夠的席位來單獨組閣。為泰黨領導的聯盟(如果不再有退出者)或許能繼續存在,但也會成為一只跛腳鴨,無法掌控議會,還會被廣泛懷疑對軍方不忠,這意味著曼谷在今后與柬埔寨就邊界爭端進行的任何雙邊談判中都沒有真正的權威。
泰國政府也有可能會垮臺,從而組建一個新的執政聯盟(不太可能)或者舉行新的選舉(可能性更大)。無論哪種情況,曼谷都會因國內政治而分心,無法專注于邊境緊張局勢。
“柬埔寨不是任何人的附庸”
洪森此舉也是在調整柬埔寨在大國之間的姿態。一方面,柬中關系長期緊密,洪森被認為是中國在湄公河流域最堅定的盟友。但隨著外界對“親中”的批評日益升溫,洪森正好通過與泰國“翻臉”,展示柬埔寨的“外交獨立性”,以減少對“過度依賴中國”的指責。
換言之,洪森的策略也在為中柬關系“降溫控速”,避免被國際社會貼上“傀儡”標簽。
另一方面,洪森在泄密后立即訴諸國際法院,將邊界爭議訴諸于國際法。這一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呼應了西方國家強調的“規則秩序”,有助于拉近與歐盟、美國的距離。
洪森正試圖塑造柬埔寨的“靈活外交”:在中美之間保持回旋余地,不做任何一方的附庸。
這種“外交獨立性”也是面向柬埔寨國內的。長期以來,洪森與泰國的西那瓦家族關系密切。洪森與他信有著“30年的友誼”,洪森稱他信為“永遠的朋友”,曾收留被政變推翻的他信,甚至授予其顧問頭銜。這段私人友誼曾一度成為柬泰非正式外交的重要通道。
但在2025年,這種關系已變得“有害而非有利”。
柬埔寨國內民族主義者早已對洪森家族“對泰過軟”頗有微詞,尤其是對于閣骨島等未決爭議島嶼的處理方式。(有指控稱,洪森和他信希望恢復他們幾十年前達成的一項舊協議,該協議將允許泰國控制閣骨島,但如果該島周圍發現石油和天然氣,柬埔寨將獲得一些收益。)這次“背刺”佩通坦,無異于洪森主動“斬斷”與西那瓦的同盟,以澄清其外交立場。
他向全國及東盟鄰國宣示:柬埔寨的主權不受人情羈絆,外交政策不受個人情感左右。
但這種做法無疑嚴重傷害了柬泰雙邊關系,也撕裂了東盟最核心的“不干涉原則”。多年來,東盟成員國恪守“不干涉”原則,強調私下對話、閉門協商,即便意見相左,也絕不公開對抗。“你不說我不說”的默契長期以來為東盟內部緩解摩擦、統一對外提供遮羞布,但洪森此舉無疑是對該機制的公開挑戰。
如今,東盟各國領導人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與柬埔寨領導人的私人交流,是否隨時可能被轉化為政治武器?
本年度東盟輪值主席、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原本主打的“對話、團結、共識”一夜間失去立足。印尼、新加坡、越南等國也對與柬埔寨保持私人友誼產生了疑慮。這不僅加劇了東盟的信任危機,也可能影響整個地區在南海、跨國犯罪、人道災難等重大議題上的協調能力。
2024年3月,洪森(左二)赴泰國探望剛獲假釋的他信(左三),佩通坦(左一)也在場 洪森臉書賬號
手段雖高,代價難測
柬泰兩國約800公里的邊界,多數源于1904年、1907年暹羅與法屬印度支那簽訂的殖民條約,迄今仍未完全劃定。這為后來的爭端埋下伏筆,最著名的即2008至2011年圍繞柏威夏寺的武裝沖突。
2013年國際法院判定柏威夏歸柬埔寨所有,但泰國軍方與民族主義勢力始終拒絕接受。而如今爭議的塔莫安等古跡,與當年的柏威夏一樣,都是吳哥時期的遺址,承載著雙邊的歷史記憶與主權訴求。此外,閣骨島歸屬問題雖然尚未被兩國正式提出,但在社交媒體上已被民族主義者炒熱,成為柬泰民間對峙的又一火藥桶。
不可否認,洪森的這一操作在短期內收效顯著。他穩住了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削弱了區域對手,成功扭轉國際話語。這是他40年政治生涯反復驗證的手法——冷酷、聰明、極具破壞力。
但風險同樣巨大:如若泰國未來出現強硬政府,甚至再次發生軍事政變,柬泰關系恐更加趨于對抗,邊境沖突升級,雙邊貿易將遭受重創。
外交信任也被嚴重侵蝕。洪森通過一次精巧的背刺換得政治收益,但未來,東盟各國可能對柬埔寨“敬而遠之”,區域協作面臨更大阻力。
民族主義之火也更加難以撲滅。當公眾對“勝利”的期待被不斷提升,洪森家族或將被迫采取更多激進動作,陷入民族主義泥潭。如同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所言,權力一旦過度展示,便需以更大的手段維系。這正是權術的悖論:你越擅長掌控局勢,就越容易被自己引燃的火種所吞噬。
外交信任一旦變成權術籌碼,就難以修復。洪森贏得了一局棋,但這盤棋,還遠未落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