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加拿大的表現頗為“神奇”,在國際舞臺上的一系列操作,有點讓人不明所以。早前為了討好美國,想要出賣中國,轉頭又把美國得罪了,氣的特朗普這幾天,天天在社交媒體上罵街。一通操作,加拿大差點玩死自己。
先看加拿大與美國這對 “特殊盟友” 之間的糾葛。此前在加拿大舉辦的西方七國峰會上,特朗普與加拿大總理卡尼還相談甚歡。可誰能想到,特朗普從峰會回來后,就開始罵加拿大是個“傻帽”,并宣布停止與加拿大的一切貿易談判。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加拿大要對美國的技術公司征收數字服務稅,這是對美國 “直接且明目張膽的攻擊”。特朗普還威脅要在7天內讓加拿大清楚與美國做貿易需繳納多少關稅。一開始,加拿大還是很硬氣的,堅持表示“數字服務稅將自6月30日生效,不會推遲”。但沒硬幾天,加拿大還是慫了,表示會繼續與美國進行相關談判。
再把目光轉向中國這邊。就在特朗普打罵加拿大的時候,加拿大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突然向在加拿大的中企“海康威視”動手,要求停止運營活動。按加拿大的說法,是經“安全與情報機構”多步驟審查,認定“海康威視”的一些業務,會損害加拿大國家安全。但事實上,這一說法毫無事實依據,純粹是對中國企業的污名化和妖魔化。中國駐加拿大使館指出,堅決反對加拿大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歧視打壓中企。
事實上,加拿大這種兩頭得罪的外交操作,絕非孤立事件,而是加拿大近年來四面樹敵的縮影。除中美外,加拿大和印度的關系,也因暗殺指控徹底破裂。而與俄羅斯關系,又因烏克蘭危機跌入冰點。
某種程度上來說,經濟結構的嚴重畸形,算是加拿大現在對外戰略如此“詭異”的最大因素。對美出口占GDP高達18%的依賴度,使加拿大在貿易戰中束手無策,也徹底失去了政策的自主性。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反擊美國關稅戰,結果一盤算,反制會讓自己面臨GDP縮水2.4%、50萬人失業的代價。
更關鍵的是,加拿大的商品出口里,58%是原油、天然氣及礦產,這在當下應該是不錯的出口商品,可以為加拿大提供大量經濟收入。但遺憾的是,美國通過控制輸油管道和定價權,將加拿大壓縮為“能源殖民地”。原本俄烏沖突,歐洲陷入能源危機,加拿大可以大賺一筆。結果卻是因為缺乏液化設施無法填補歐洲缺口,每日閑置產能高達100萬桶。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加拿大對外政策,就像一個“精神分裂”。一面宣稱“要給美國造成最大痛苦”;一面卻在反制上束手束腳。而在和外部的接觸中,因為每時每刻都在注意美國的態度,經常是一邊地方政府積極合作,一邊是渥太華政府在搞政治對抗。左右搖擺,害人害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