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實戰,不是模擬訓練!
東海上空突發緊急情況!殲-20戰機迅速升空,直撲不明外軍飛機。
能夠調動中國隱身戰斗機出動,說明對方來頭不小。
外軍飛機不僅未撤離,反而繼續靠近,我方果斷采取行動,近距離空中對峙隨即爆發。
誰敢在東海挑戰中國的主權?又是誰促使殲-20出戰?
2025年6月下旬,東部戰區空軍“王海大隊”正處在常規訓練尾聲階段。
飛行員們駕駛戰機降落,準備進行例行檢查。
就在他們即將結束當天任務時,防空警報驟然響起,瞬間打破了基地的平靜。
警報內容顯示:多個未知目標正快速接近東海防空識別區,事態發展極為突然,沒有任何預兆。
收到任務后,全體人員立即進入狀態,所有流程切換為應急模式。
戰機重新滑上跑道,掛載武器、完成檢查、啟動引擎,飛行員迅速登機,短短幾分鐘內,殲?20再次騰空而起。
編隊完成爬升,抵達預定攔截高度。
雷達屏幕上可見目標,距離基地約100海里。
對方飛行速度很快,毫無避讓意圖,明顯是沖著我們而來。
按照預案,編隊迅速展開攔截行動。
飛行員調整陣型,同時執行規避和試探性機動,如低空穿插、快速轉向拉升等動作。
保持雷達鎖定的同時,防止被敵方率先鎖定。
數分鐘后,雙方距離進一步拉近。
從機型特征、尾噴口設計及飛行姿態可辨識對方身份。
在這個距離上,氣氛異常緊張。
外軍戰機起初試圖尾隨殲?20,制造壓力,但未能取得優勢。
我方飛行員對戰機性能掌握熟練,轉彎與變向操作靈活迅速,戰術決策果斷。
連續機動后,反而使對方陷入被動局面。
整個對峙過程持續數分鐘。最終對方主動改變航向,離開相關空域。
我方繼續保持一定距離監視,確認敵方飛離識別區后,編隊接到返航指令。
到底是誰闖入了東海防空識別區?
許多專業分析指向一個結論——F?35。
為何做出這一判斷?三個關鍵細節幾乎完全吻合。
首先,觀察行為特征。
當時對方飛行軌跡與戰術表現均符合隱身戰機特性。
普通三代半或四代機不太可能如此操作。
而且我方直接派出殲?20應對,這本身釋放出明確信號:
對手必定也是隱身級別,若只是四代對抗四代,完全沒有必要動用五代機。
其次,對方飛行態度強硬,攜帶武器逼近,拒不回避。
這種行為不像是普通戰機,更像是F?35這類具備特定戰術任務、有預設目的的機型在實施試探。
明顯是在展示實力。
第三,后勤保障條件也匹配。
5月初,“華盛頓”號航母剛剛從橫須賀出發,駐日美軍巖國基地常年部署F?35B/C型號。
這些力量可在短時間內投送至東海方向,時機與能力完全契合。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
2022年,美軍F?35曾與中國殲?20、空警?500在空中發生過近距離接觸。
雖然沒有引發實際沖突,但美國空軍高層當時就公開提及此事,表明他們對此類級別的交鋒高度重視。
綜合三點來看:特征相符、態度強勢、部署到位,再加上此前已有近距離遭遇記錄。
此次入侵者極有可能就是F?35戰機編隊。
這次成功攔截并非單靠幾名飛行員臨場發揮即可達成,背后是一整套作戰體系的協同運作。
從預警到指揮,再到打擊,各個環節緊密配合。
首先是空警?500,其配備的雷達系統遠超常規水平,探測距離可達數百甚至上千公里。
遠遠超過艦載雷達受限于海平面的觀測范圍。
最關鍵的是,它能將目標信息實時傳輸給殲?20,使殲?20在起飛前便已掌握大致態勢。
其次是殲?20搭載的PL?15導彈,最大射程可達200公里。
這意味著即便對方剛進入識別區,尚未深入,殲?20即可提前鎖定并具備打擊能力。
根本無需靠近纏斗。
這種遠程壓制能力,迫使對方必須認真權衡行動后果。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不容忽視,殲?20如今已不再是稀有裝備。
截至2024年底,服役數量已突破200架,年產量穩定在120架左右。
如此規模表明該機型已具備持續作戰與輪換出動的能力,真正成為支撐作戰體系的核心力量。
整體流程回顧:預警、偵察、指揮、出擊,各環節無縫銜接。
一旦發現異常,雷達系統能及時捕捉,指揮層可迅速決策,殲?20能在第一時間升空、鎖定目標并選擇合適戰術,實現快速、精準、高效的反應。
此次對峙正是我國體系化作戰能力的一次實戰檢驗。
現代空戰早已不再是依靠勇氣拼刺刀的時代,而是科技實力的全面較量。
飛行員穿越云層、進入視距、執行高難度機動、反制敵方,最終迫使對手撤退。
這些操作如今已成為標準程序。
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殲?20強大技術平臺的支持,使其在空中展現出極限機動能力。
拿拼刺刀比喻空戰?那已經是過時的想法。
如今的空戰比拼的是雷達性能、飛控系統、導彈威力、隱身技術和協同作戰能力。
戰機早已不只是飛行工具,更像是一座移動的空中節點,能夠感知周圍環境,并具備自主攻擊能力。
東海作為國際敏感區域,外軍航母及盟友時常在此試探邊界。
每次外軍機靠近識別區,實質上都是在測試我們的底線。
殲?20升空不僅是簡單的攔截信號,更是向外界傳達:這片空域設有明確防線。
通過戰術手段壓制對方,從心理層面施加影響,這不僅是行動上的勝利,更是戰略意志的體現。
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國家主權的莊嚴宣示:這不是演習,而是捍衛自身權益。
未來空戰的輪廓已經逐漸清晰。
從抗美援朝時期的15:0戰績,到如今依托云端遠程打擊系統的體系化作戰,中國空軍的戰略思維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出現在東海上空的殲?20,讓我們窺見未來的模樣:
它不僅僅是一架先進戰斗機,更是整個作戰體系的核心節點、技術平臺的中樞神經,乃至國家意志的象征。
它傳遞的信息十分明確:不得越界、不可挑釁,更不能侵犯我國主權。
生活幫:2025-06-30《殲-20緊急升空逼退外軍機,“數輪激烈攻防”,現場畫面曝光,飛行員說“不能退讓”》央視軍事:2025-06-30《外軍機逼近我領空殲20緊急升空處置》環球網:2025-06-30《殲-20緊急升空逼退外軍機,“數輪激烈攻防”,現場畫面公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