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數字品牌榜
在這個“萬物皆可嗑”的年代,年輕人的手機相冊里可能沒有自拍,但一定存著幾十張CP神圖;聊天記錄里可能沒有甜言蜜語,但絕對塞滿了“嗑到了”“鎖死”的激情吶喊。從“藕餅CP”到“莎頭組合”,從林黛玉×伏地魔到ChatGPT×DeepSeek——當代年輕人嗑CP的腦洞,連黑洞看了都要甘拜下風。
年輕人把現實中無處安放的浪漫想象,統統投射到CP關系的顯微鏡下:在“摳糖”時獲得多巴胺暴擊,在“產糧”中體驗造物主快感,在CP超話里尋找賽博家人。這種新型社交貨幣,正在重構年輕人的情感消費模式。
那么,當嗑CP成為新時代的“電子榨菜”,品牌該如何優雅地“夾帶私貨”?是當個默默“產糧”的“太太”,還是做個推波助瀾的“紅娘”?
CP營銷不是簡單的流量收割,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共謀”。當年輕人對著營銷CP露出“姨母笑”時,他們消費的不只是產品,更是一份情感代餐。這份代餐里,藏著品牌與用戶心照不宣的默契:我知道你在嗑什么,而且我和你一起嗑。這種隱秘的共謀關系,或許才是CP營銷最珍貴的“隱藏款”。
人人都是嗑學家
嗑CP早已是當代年輕人的精神剛需。
年輕人嗑CP能有多野?常規的劇集CP、小說CP、同人CP、綜藝CP等早已不能滿足他們的嗑點,萬物皆可組CP已是常態。有人嗑甄嬛×安陵容、湯姆×杰瑞,有人嗑林黛玉×伏地魔、孫悟空×白骨精,甚至還有人嗑ChatGPT×DeepSeek、WIFI信號×電量……真是只有榜女郎想不到的CP,沒有網友們嗑不到的CP。
年輕人嗑CP能有多“上頭”?社交平臺各種刷,對著CP的照片或視頻一臉姨母笑;每天像拿著“顯微鏡”,不是在“摳糖”就是在“摳糖”的路上;腦補、剪視頻、寫小文,自發“產糧”,為愛發電;甚至還衍生出了各種各樣的課程,如“如何嗑CP?”“怎么辨別嗑的CP是不是真的?”等等。
在小紅書上,話題#CP瀏覽量51億+,討論量2698萬+;話題#嗑CP瀏覽量44億+,討論量1486萬+。此外,還有很多具體的CP話題,如#光遇CP、#藕餅CP、#喜美CP、#新蘭CP、#航豬CP等,也都有數千萬的瀏覽量和數十萬的討論量。抖音數據更甚,話題#CP播放量超350億,各種衍生話題,如#新蘭CP、#高雅CP、#龍王CP等播放量也高達數十億。如此龐大的數據流量,揭示了嗑CP早已超越單純的娛樂行為,演變成一種全民參與的文化現象,成為融入年輕人日常的生活方式。
來源:小紅書截圖、抖音截圖
年輕人為什么如此熱衷于嗑CP?
首先,嗑CP的快樂,誰嗑誰知道。嗑CP是無數人的多巴胺加油站。一方面,看見自己嗑的CP高甜互動,會給人們帶來像“自己談戀愛”一樣的愉悅感;另一方面,嗑CP時的“摳糖”和“腦補”,既能讓人像編劇一樣擁有掌控命運的爽感,又能帶來探索和發現的樂趣。
其次,嗑CP給年輕人帶來了現實中缺失的替代性滿足。當現實中的社交越來越碎片化,婚戀關系也越來越受到物質條件的捆綁,嗑CP給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純粹的情感烏托邦。既能享受談戀愛的情感體驗,又能逃避現實戀愛關系中可能出現的爭吵、背叛、經濟負擔等麻煩,從這個角度看,嗑CP還真是性價比極高的精神止痛藥。
最后,嗑CP給年輕人帶來了社群歸屬感。年輕人嗑的是CP,更是社交貨幣。當年輕人在社交平臺使用“嗑到了”“鎖死”等CP黑話時,這不僅是情感表達,更是在完成一次精準的群體身份識別。在超話、同人圈、粉絲群里找到同好的快樂,堪比找到“組織”。這種基于CP建立起來的文化社群,為年輕人提供了現實社交中難以獲得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
總之,相較于親身投入一段感情,當下的年輕人更愿意通過嗑CP的方式去感受愛,自得其樂未嘗不是一種理想選擇。
如何讓年輕人“嗑糖”嗑出品牌價值?
嗑學當道,網友們成為愛情的旁觀者。面對CP自帶的巨大流量,品牌也紛紛入局,玩起了CP營銷,探索如何將年輕人的“嗑糖”熱情轉化為品牌價值。
榜女郎總結了品牌CP營銷常見的幾種方式方法:
借勢已有CP
邀請話題正旺的CP雙方做品牌代言人。
前段時間,吉林文旅與河北文旅在短視頻平臺隔空喊話,疑似玩梗“莎頭CP”,引來網友們“顯微鏡式”的解讀和調侃,狠狠刷了一波熱度。
“莎頭CP”從體育圈一路爆火,早在去年巴黎奧運會期間,伊利便官宣孫穎莎、王楚欽為品牌代言人,并在兩人混雙奪冠后發布憑借一支熱血動漫風“莎頭CP”廣告片火了一把,功夫武俠風的海報和產品包裝更是收獲了大量好評。
肯德基和麥當勞的玩法更是更令人拍案叫絕。2024年底,肯德基官宣孫穎莎成為全新品牌代言人,推出聯名套餐以及定制周邊,僅官宣當天微博話題閱讀量便突破2.3億。麥當勞也不甘示弱,3個月后,官宣王楚欽為品牌代言人,甚至連官宣文案都很有CP感,肯德基打出了“天生對味,一拍即合”,麥當勞就打出了“向上生長,我就喜歡”,讀起來毫無違和感。當相愛相殺的“麥肯CP”分別簽約“莎頭CP”,粉絲們是越嗑越上頭,原本是兩個看似獨立的代言事件,反而借助CP營銷實現了流量共振。在『數字品牌榜』調研案例中,麥當勞官宣王楚欽代言人Campaign傳播表現如下:
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經典CP回憶殺
誰的青春里沒有幾對好嗑的經典CP,舊事重提,借勢經典CP來一波回憶殺也是品牌慣用的營銷方式。
今年,誕生于1935年的高端專業運動品牌迪桑特迎來了90周年,品牌特邀代言人吳彥祖和品牌摯友楊千嬅重現經典愛情喜劇電影《新扎師妹》里的經典CP,共同演繹周年短片。通過經典熒幕CP形象的跨時代重逢,迪桑特喚起了受眾的港片情懷和青春回憶,這一波回憶殺,既借助CP營銷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又再現了品牌的歷史,增強了大眾對品牌底蘊的認知。
與熱門CP聯動蹭熱點
年初《哪吒2》爆火,不少與電影聯名的品牌都吃到了流量紅利。尤其是泡泡瑪特,主打“藕餅CP”的“天生羈絆系列”盲盒成為現象級爆款,連帶著公司在股市的表現都一路上漲。
來源:泡泡瑪特官方旗艦店截圖
“自古紅藍出CP”。很多品牌雖然沒有與官方聯名,但也借著哪吒和敖丙的CP營銷蹭了一波熱度。比如支付寶×小紅書、餓了么×淘寶等,紛紛尋找自己的搭子,玩起了藍色靈珠×紅色魔丸的CP梗。再比如霸王茶姬,雖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品牌搭子,但用自己的紅藍產品包裝組CP也照樣蹭上了熱度。
來源:小紅書截圖
此外,各種CP向的動漫、游戲作品依舊是品牌們聯動的“香餑餑”,比如最近老廟黃金攜手國創動畫IP《天官賜福》打造“黃金谷”,主打一個好運成雙;5月益禾堂聯名《魔道祖師》推出「云深玫瑰宴 共飲少年游」活動,引發全國多地門店大排長龍……謝憐×花城、魏無羨×藍忘機等CP都成為品牌的“流量密碼”。
品牌自己“炒”CP
通過品牌IP吉祥物“炒”CP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品牌們的IP吉祥物們有了自己的“愛恨情仇”。淘寶的淘小寶和天貓的貓天天演上了系列短劇《在死對頭懷里撒個野》;美團的團團在蜜雪冰城的雪王和雪妹面前當起了“電燈泡”;多鄰國的多兒和釘釘的釘三多上演起了《霸道多兒強制愛》;海天的海小天著急忙慌地全網征集CP搭子……
來源:小紅書截圖
競品相愛相殺“炒”CP
肯德基和麥當勞、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奔馳和寶馬等,這些品牌,都是大家公認的相愛相殺“死對頭”,如何“炒CP”被他們玩得爐火純青。
比如麥當勞和肯德基,除了前文提到的“莎頭CP”代言,其他玩法玩起CP營銷也是熱搜不斷。今年2月,麥當勞為自家的“無籠好雞”打起了“CFC”的廣告牌,不僅字體、配色、字母模仿起了肯德基的“KFC”,更是專挑肯德基門口投放廣告,引發網友熱議。肯德基火速回擊,舊事重提“好炸雞有鱗片”,暗指麥當勞的“預制炸雞”,雙方你來我往,將一場針鋒相對的商戰升級成了全民玩梗的“FC宇宙”。
來源:『數字品牌榜』監測研究
再比如奔馳和寶馬,相愛相殺的戲碼也是經常上演。2019年,奔馳全球總裁Dieter Zetsche退休,寶馬推出一支廣告片,主角和公司眾人告別后坐奔馳回到家中,隨后開著寶馬真正回歸自我,并配文“奔馳一生,寶馬相伴”。奔馳亦發起反擊,轉發寶馬的廣告,配文“寶馬相伴,奔馳一生”。
無論是早前喜茶與茶顏悅色聯名推出定制禮盒,相約一起游長沙,還是最近美團海報上的紅黃藍騎手同框以及那句“路很寬,一起跑”,競品之間的相愛相殺,從營銷的角度看,絕對是CP營銷的好噱頭。
除此之外,品牌自己炒CP還有不少小眾方法,比如產品組CP,早C晚A護膚法火了后,珀萊雅推出了自己的早C晚A組合產品,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再比如跨界聯名組CP,網友DIY出“江小白+雪碧=情人的眼淚”創意喝法,江小白順勢聯名雪碧推出限量款禮盒,網友們直呼“我嗑的CP成真了”。
愛嗑CP的年輕人為品牌的CP營銷奠定了堅實的流量基礎,極高的可參與性和可討論性也為網友們的二創和UGC內容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社交裂變成為可能。
CP營銷之所以能成功,在于其精準擊中了年輕人的情感和社交需求。CP營銷不僅為年輕人提供了談資和娛樂,更創造了一個全民參與的創作舞臺,有畫手為CP創作同人圖,有寫手編排出完整的情感大戲,有技術黨制作CP混剪視頻。在這個過程中,品牌獲得了超預期的曝光,而用戶則獲得了情感滿足,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共贏生態。
三點可行的小建議
CP圈層粉絲力量的爆發,讓CP營銷成為品牌們不愿錯過的營銷方式之一。但品牌的CP營銷想要玩得既有趣又有效,制造出1+1>2的傳播效果,關鍵在于找到品牌與CP之間的默契點,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自然呈現。
以下是幾點營銷建議:
- 一、人設先行,自然匹配
CP營銷,最怕的就是硬組CP。因此,品牌在策劃CP營銷時,首先要考慮雙方的調性是否匹配。這種匹配不僅體現在表面的視覺風格或語言表達上,更需要從品牌內核、受眾畫像和價值主張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度考量。
成功的CP營銷往往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要么在業務模式、市場定位上存在互補或競爭關系,如肯德基和麥當勞CP營銷,競品關系讓CP互動極具張力;要么在受眾群體上存在足夠的情感共鳴點,如益禾堂聯名《魔道祖師》的魏無羨×藍忘機CP,二者在受眾畫像上都聚焦于年輕人。
- 二、內容共創,釋放UGC潛力
在CP營銷中,內容共創是釋放UGC潛力的關鍵所在。無論是蹭已有CP的熱度還是自己“炒CP”,單向輸出都只能淪為“自嗨”,與用戶共創才有可能出圈。
因此,品牌要做的,是在內容共創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通過設置開放性的互動話題、埋設可供挖掘的彩蛋、設計富有張力的劇情沖突等,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和想象空間,激發用戶的創作熱情,將用戶從被動的觀看者變為主動的參與者,從而形成自生長的傳播效應。
CP營銷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品牌說了什么,而在于用戶愿意為什么而創作。當品牌成功構建起內容共創的生態時,用戶的自發傳播就會形成強大的口碑效應,這種由真實用戶情感驅動的傳播力量,遠比傳統的廣告投放更具說服力和持久性。
- 三、把控尺度和節奏,避免過度消耗
CP營銷雖好,但過度消耗不僅會加速受眾的審美疲勞,還可能對品牌形象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所以,品牌在策劃CP營銷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和節奏。
CP互動可以有趣,但不能低俗;可以玩梗,但不能越界。如果是蹭已有CP,品牌需要深入粉絲中,弄清楚有哪些“紅線”絕對不能碰,去年檸季與《名偵探柯南》聯名,卻因為一張海報“翻車”了,海報上印著柯南和灰原哀以及工藤新一和毛利蘭,并提出問題:“誰才是你心中的官配CP”?結果因亂點CP遭到網友們的強烈譴責。如果是品牌自己“炒CP”,無論是互撩還是互懟,都要把握好說話方式,要像玩梗一樣,無傷大雅,為大家帶來歡樂,切勿惡語相向。
此外,CP營銷最忌“一哄而上,一哄而散”。一個成功的CP營銷案例往往展現出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既不會讓用戶感到信息轟炸,也不會因長時間沉寂而被遺忘。需要注意的是,CP營銷不是短期流量收割,而是長期品牌建設的一部分,適度克制才能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