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對之后要持續努力,天上不會掉餡餅。
作者:今綸
這兩天,高考的分數出來了,很多有高考生的家庭都在忙著選學校選專業。
對于理科的高分考生,我希望你們看以下這兩個新聞,然后慎重去做選擇,選對了就發達了,選錯了就掉坑里了。
提前聲明,不是說只能選以下這些專業,但這些專業應該被優先考慮。
01和機器人沾邊,找工作不難
日前,智聯招聘《2025年機器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今年前5月國內機器人產業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長6%,其中人形機器人領域招聘需求同比激增409%,技術崗位占比超6成,人才畫像呈現年輕化、高學歷特征。
也就是說,只要和機器人沾邊,找工作的難度大大降低,這很通俗易懂吧。
技術崗位中,機器人算法工程師、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招聘職位數分別增長479%、239%,前者偏軟件、后者偏硬件,增速遠高于機器人行業其他職位。
更直接一點說,你要把自己修煉成機器人算法工程師、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找工作更容易,相信同學們、家長們都懂了。
至于錢的事,只要你本事到位了,錢根本不是事兒。
有記者采訪眾擎機器人人事經理張閃,他透露優秀的軟件測試、算法工程師等崗位可達年薪百萬,有項目實踐背景的校招崗位年薪也能有四五十萬元,同時會有期權激勵。
注意了,張閃說了兩個概念:
第一是優秀的,那么,我默認說的是有五年工作經驗的可以帶小團隊的小組長,年薪百萬。
第二,剛畢業的如果有項目經驗,也就是在某廠真正參與過實習項目的,一畢業就是四五十萬,這相當可以。“書中自有黃金屋”,現在這個“黃金屋”叫“機器人行業”。
所以,選對專業有多重要,不用我說了吧。
能不能把工資的事兒說得更具體一些?當然可以。
據《報告》統計,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算法工程師、機械結構設計工程師平均薪資分別達31512元/月、22264元/月,5年以上工作經驗要求的機器人算法崗位薪資達到38489元/月。
問題來了,怎么拿到這些高工資,首先選對專業。
我幫大家梳理了一下,以下這些專業是比較靠譜的,進機器人大廠的機會比較大:
計算機、機器人、電子信息、應用數學、機械、自動化、人工智能都是很好的選擇。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卷也要卷的有價值。
02人工智能方向缺頂尖人才
尤其是人工智能方向,非常缺頂尖人才,我直奔主題講薪酬和海外大廠是如何搶人的。
最近,硅谷千萬美元薪酬戰開打,過去一周,至少八名核心研究員從OpenAI跳槽至Meta。
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在內部Slack頻道中罕見“情緒化”發聲,稱這場挖角潮讓他“感到像是有人闖進了家里偷了東西”。
我仔細看了看這些人的名字,很多都貌似中國人或者華裔,比如:
趙晟佳(Shengjia Zhao):自2022年加入OpenAI,深度參與GPT?4訓練架構優化,并先后參與了GPT-4o和OpenAI o1、o3 mini的研究工作。
余家輝(Jiahui Yu):是OpenAI 感知團隊的領導人,曾以研究負責人的形式參與OpenAI o3、o4 mini、GPT-4.1的研究工作,也曾以感知技術研究負責人的身份參與GPT-4o的研究。
畢樹超(Shuchao Bi):多模態后訓練工作的負責人。這一部門的主要工作包括探索人類反饋強化學習(RLHF)的新范式、多模態推理與高算力強化學習、多模態思維鏈評估系統和獎勵模型、多模態智能體等等。
任泓宇(Hongyu Ren):OpenAI o3和o4 mini模型以及將于今年夏天發布的開源模型的后訓練負責人。
有網民說這四人分別畢業于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個我沒有查證過,不知道真假,大家自己去查。
上周更早些時候,Meta已吸收三位OpenAI蘇黎世研究團隊成員——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 和 Xiaohua Zhai——三人去年年底才在蘇黎世設立了OpenAI辦公室。
Xiaohua Zhai——這明顯就是中國人名“翟曉華”或者“翟小華”,大概率也是華裔。
扎克伯格挖人是有策略的,他整了一份名單,“名單”上的名字通常擁有伯克利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等精英院校的博士學位,他們曾在舊金山的OpenAI和倫敦的谷歌DeepMind等公司工作過,這些人很多都互相熟悉,或者是同學。
一位與扎克伯格交談過的新員工表示,Meta的目標是“從美國頂尖的AI實驗室進行抽血”。
扎克伯格計劃為新團隊招聘約50人,其中包括一位新的AI研究主管,幾乎所有人員都是他親自招募的。他甚至重新安排公司總部的辦公座位,以便這些新員工能坐在他身邊,看來小扎確實是急了。
自從ChatGPT熱潮爆發以來,包括OpenAI、Google DeepMind以及馬斯克旗下的xAI等公司,都在為頂尖研究人員提供“千萬美元級別年薪”的薪酬方案:
OpenAI的頂尖研究人員每年通常能獲得超過1000萬美元(7000萬人民幣)的薪酬。谷歌DeepMind也已向頂尖研究人員提供每年2000萬美元(1.4億人民幣)的薪酬方案,并專門向AI研究人員提供非周期性股權獎勵。
所以,專業有多重要?有人畢業即失業,有人年薪百萬,有人干幾年就年薪千萬。
03626所高校可學人工智能
去哪里學人工智能,海外的咱們不說了,大多數家庭夠不著,主要說國內的。
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十余所高校都有人工智能學院,并將具身智能與機器人列為重點學科方向。
▲新增人工智能專業的部分院校截圖
2025年4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2024年全國共有91所普通高校成功備案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專業代碼080717T,專業學習年限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2025年招生。
據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華算人工智能研究院統計,迄今為止,全國共有626所普通高校成功備案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各個分數線的考生都有可能進入人工智能專業方向學習,關鍵是能不能學到真本領,能不能在大廠把工作真正干下去,你想想看,一上崗就是50萬年薪,還不值得努力嗎?
混水摸魚的畢業生,在招聘一關就被擋下來了,僥幸混進去,估計過不了試用關。
還有,進了人工智能這個門,要持續學習,終身學習,否則,很快就會被行業淘汰,所以,年薪50萬、100萬都不是那么好拿的。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對之后要持續努力,天上不會掉餡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