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答,近日,在荷蘭海牙舉辦的北約峰會上,出現了一個令國際社會矚目的變化: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北約刪除聯合聲明中的反華內容。這一要求,讓整個峰會的氛圍變得微妙起來,也引發了全球對于中美關系以及北約未來走向的新一輪猜測。
此次北約峰會,與以往大不相同。以往北約峰會的聯合聲明,總是長篇大論,動輒數千字,對中國多有指責。就拿上一屆拜登政府時期舉辦的北約峰會來說,聲明篇幅達到了5000多字,堂而皇之地將中國列為所謂的威脅之一。但在特朗普的影響下,今年的北約峰會聯合聲明卻僅有400字左右,關于中國的內容更是只字未提。這種巨大的反差,很難不讓人將目光聚焦到特朗普身上。
北約峰會(資料圖)
從特朗普上臺后的一系列動作來看,他的對華態度似乎正經歷著重大調整。在經貿方面,此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雙方互征高額關稅,給兩國經濟都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但近期,特朗普宣布美國與中國簽署了貿易協議,落實了日內瓦談判時的“休戰框架”。中國商務部也回應稱,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美方則會取消對華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這一舉措,無疑是中美關系緩和的積極信號。
再回到北約峰會,特朗普要求刪除反華內容,很可能是他改善中美關系整體戰略的一部分。一方面,美國國內的經濟狀況或許促使他做出這樣的決策。美國在工業生產上,尤其是在稀土領域,對中國有著較高的依賴。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給美國相關產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特朗普如果想穩定美國經濟,解決供應鏈問題,改善與中國的關系是繞不開的一步。只有與中國打好關系,美國才有可能獲得穩定的稀土供應,進而保障其工業生產的正常運轉。
特朗普(資料圖)
另一方面,從北約自身的戰略角度來看,特朗普對北約提出了新要求,即成員集體將軍費提升至GDP的5%。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北約繼續將大量精力投入到干涉亞太事務,尤其是針對中國的事務上,無疑會分散其應對歐洲方向威脅的精力。歐洲一直面臨著諸多安全挑戰,俄羅斯的軍事存在始終是北約關注的重點。如果北約因為過度“亞太化”而忽視了歐洲本土的安全,那將違背北約成立的初衷。而且,在亞太地區,中日韓等國的軍事建設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北約即使有心介入,也很難改變地區軍事格局,反而可能陷入一場得不償失的資源消耗戰。
此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特朗普的這一舉措,或許與他可能的訪華行程有關。此前有消息傳出,特朗普可能會在今年9月3日來華參加閱兵儀式。如果這一消息屬實,那么他在北約峰會上要求刪除反華內容,就可以看作是為訪華提前做鋪墊,向中國釋放善意,為中美關系的進一步回溫營造良好氛圍。
特朗普(資料圖)
當然,我們也不能僅僅因為特朗普的這一舉措,就對中美關系的未來過于樂觀。畢竟,美國國內政治局勢復雜,各方利益博弈激烈。特朗普雖然目前展現出改善中美關系的意愿,但他能否將這些意愿轉化為實際行動,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而且,在一些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比如臺海、南海等,美國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對美國可能出現的反復行為做好充分準備。
特朗普在北約峰會上要求刪除反華內容這一行為,確實釋放出了特殊信號。這一信號,無論是對中美關系,還是對北約的未來走向,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未來,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特朗普政府的后續行動,以及這些行動將如何塑造全球政治經濟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