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漁啦!
7月1日零時,
為期四個月的西江禁漁期正式結束。
一年一度的“名場面”再現高要:
漁船承載著對豐收的美好憧憬
啟航于西江,
漁民迎來了開漁后第一批漁獲,
食客品嘗了開漁后第一口河鮮!
魚躍人歡的豐收時刻
7月1日上午,西江上呈現出“多帆競渡”的景象,平靜的江面被此起彼伏的漁船引擎聲喚醒。高要的漁民駕船駛向熟悉的水域,拿出捕魚“絕活”:有的放置魚籠,有的撒網捕撈。盡管方法不同,但目標一致:獲取開漁首日最為珍貴的“第一網”河鮮。
撒網、起撈、稱重,休憩了四個月的西江瞬間恢復了勃勃生機。
▲ 開漁首日,西江上漁船競發。賴家樂 攝
▲ 江口漁村漁船競發。伍宇丹 攝
▲ 高要漁民撒網,獲取開漁首日最為珍貴的“第一網”河鮮。賴家樂 攝
在南岸街道江口社區,漁民凌晨4點已開始準備捕魚工具。不到上午10點,漁民滿載而歸陸續返航,魚籠里裝滿了西江蝦、和順和邊魚。
▲ 高要漁民滿載而歸。賴家樂 攝
“我和搭檔在凌晨就摸黑出動了。”老漁民蝦叔透露,“水流在清晨時分最為平緩,正是下網的好時機。凌晨5點,我已經在等魚獲了。”當大多數漁船還在準備時,他已經帶著上百斤的西江河鮮“凱旋”。
▲ 高要漁民滿載而歸。以上兩圖 賴家樂 攝
“經過四個月的休養,西江河鮮特別肥美。一個早上,我們就收獲了約400斤的漁獲。貴的河鮮可以賣到70、80元一斤。今早,我們捕到了18斤重的大魚,能賣15元一斤!”蝦叔邊整理漁獲邊介紹,眼中閃爍著收獲的喜悅。
▲ 開漁首日,高要漁民捕撈的30斤重黑皖魚。
▲ 以上三圖 賴家樂 攝
尋味西江的第一口鮮
西江,作為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資源豐富、物產豐盛,既養育了一代又一代高要人,也孕育出各類鮮美特色河鮮,黃沙蜆、黃骨、河蝦、邊魚、和順、白鱔、毛蟹等。
▲ 黃沙蜆、河蝦、筍殼魚、和順……經過四個月的休養,西江河鮮格外豐富、肥美。以上四圖 賴家樂 攝
在蝦叔忙活之際,有不少市民、商家聞“鮮”而來,新鮮上岸的河鮮立即成為市場的寵兒。“我的貨早就被預訂完了!”另一位漁民邊卸貨邊喊道。
▲ 市民、商家人們蜂擁而至,爭相采購最新鮮的西江河鮮。以上四圖 賴家樂 攝
▲ 李一雙 攝
西江邊的江口河鮮特色美食街河鮮街同樣火爆。近日,江口河鮮特色美食街成功入選廣東省商務廳首批32個餐飲消費新場景實踐案例——“餐飲+融合”特色榜單,是肇慶市唯二入選案例之一。
▲ 位于高要區南岸街道的江口河鮮特色美食街。
▲ 市民游客驅車前來,為了一睹高要開漁盛況,也為品嘗開漁后第一口西江河鮮。以上兩圖 賴家樂 攝
經過四個月的等待,食客們早已按捺不住。開漁首日中午12點剛過,江口河鮮特色美食街停車場已經停滿了食客的車輛,街內的河鮮酒樓人聲鼎沸。某河鮮酒家負責人黃先生正在處理剛收到的筍殼魚(學名褐塘鱧或尖塘鱧),忙得不可開交:“剛剛收的近30斤筍殼魚,要立刻處理才能保證新鮮!”
▲ 以上三圖 賴家樂 攝
西江河鮮以鮮、爽、嫩、滑著稱,簡單的姜蔥油鹽就能帶出鮮美。各式河鮮經過廚師巧手烹飪,變成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味。其中,西江河蝦最為“搶手”,幾乎每桌必點。“清蒸最能保留河鮮的原汁原味。”一位廚師邊處理剛送到的河蝦邊介紹。
▲ 不少“老饕”特地到江口漁村尋鮮。以上三圖 賴家樂 攝
四個月的等待,
換來的豐收與歡宴。
來源:高要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