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ntroduction
烽火記憶,薪火相傳。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清華大學“烽火記憶”口述史整理支隊于2025年6月24日前往河北邯鄲采訪百歲抗戰老兵,開啟了為期8日的口述史整理“思政實踐”。
1
實踐啟程
6月24日,實踐支隊抵達第一站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從多角度沉浸學習抗戰英烈們的奉獻精神、革命精神。活動伊始,紅色情景劇《犧牲與理想》帶大家走進抗日烽火,演員們以血肉之軀復刻戰火記憶,八路軍浴血奮戰、百姓舍命支前的場景,讓清華學子與八一小學師生仿佛穿越回到當年的崢嶸歲月,觸摸到信仰滾燙的溫度。
觀看完畢,清華學子與八一小學師生肅穆列隊,緩緩將花籃敬獻于烈士墓前。全場垂首鞠躬、靜默致哀,以最赤誠的姿態,向用生命鑄就民族脊梁的先烈們,獻上跨越時空的崇高敬意。隨后,眾人步入左權將軍紀念館,通過泛黃的手寫信紙、陳舊的作戰地圖、質樸的生活用具,與左權將軍進行了一次時空對話,深刻體會到了先輩為革命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偉大情懷。
學生們在烈士墓前獻花
支隊與劇組成員及八一小學學生的合影
“紅色精神,薪火相傳”。支隊來到了新舟橋紅色國防教育基地。基地為我們開展了小型座談會、一些模擬訓練設備的講解試用和邯鄲籍英雄事跡的講解等活動,成員們深刻體會到此次實踐的目的——近距離體會革命精神,感受偉大抗戰精神的傳承。
支隊參觀新舟橋紅色國防教育基地
2
峰峰之行
在革命老區峰峰,我們見到了第一位抗戰老英雄:杜士林。杜士林爺爺今年已經99歲了,但是精神矍鑠、身體硬朗,談笑間仍有“檣櫓灰飛煙滅”的氣質。采訪過程中,杜士林爺爺為我們講述了他從11歲開始的抗日故事,與日寇斗智斗勇和戰爭的殘酷血腥,一幕幕呈現在我們面前。同學們積極提問,在與老英雄的不斷交流中更深刻地體悟到了革命先輩“不怕犧牲、抗戰到底”的堅定信念與大無畏精神。臨別之際,杜士林爺爺殷切囑托我們,“要好好學習、力爭上游”“每天都要堅持鍛煉”“要勤儉節約”“永遠不能忘了毛主席”……老英雄昂揚的精神面貌和感人的事跡在同學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勵了我們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同學們正在與杜士林爺爺交流
杜士林爺爺
在躍峰渠紀念館,我們了解到了當地人艱苦奉獻、鑿山引水的奮斗經歷,認識到了他們“戰天斗地”的偉大精神。透過館內實物展品的陳列與歷史圖片、文字的記錄,我們深切感悟到先輩們為沖破生活困境而傾注的熱血擔當。
支隊參觀躍峰渠紀念館
在峰峰抗日地道戰遺址與紀念館,我們跟隨館長的腳步了解了山底村的精彩建設歷程和此處地道的悠久歷史。當踏入原址原貌、長達15公里的抗日時期地道時,我們都被這里的蜿蜒曲折和巧妙設計震撼了。從不同的地道口鉆出,結合了解到的地道戰抗日歷史,我們不僅折服于峰峰人民的斗爭智慧,也更深切的理解了所謂“兵民是勝利之本”的含義。
支隊參觀峰峰抗日地道戰遺址與紀念館
隨后,我們來到了峰峰博物館,了解到這塊土地的悠久歷史與獨特的磁州窯技藝;一段段浴血奮戰的英雄往事,也讓我們領悟到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隨后,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親身體驗陶瓷拉胚,在實踐中觸摸傳統陶瓷技藝的匠心精髓,解鎖峰峰千年窯火淬煉出的文化密碼。
支隊參觀峰峰博物館
體驗陶瓷拉胚
3
走向磁縣
磁縣的風裹挾著歷史的回響,當清華師生的腳步叩響這片紅色土地,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共振得到了迸發。
6月26日,實踐支隊抵達邯鄲磁縣。在磁縣博物館里,大家看到了生銹的步槍、發黃的家書等文物,還有過去的器具和近代的革命資料。這些展品擺在展柜中,讓我們直觀感受到了革命年代的艱辛。王子清烈士的四世孫、磁縣直南黨史館館長王志強為我們全面講述了王子清烈士的生平與偉大事跡,讓我們深受感動,也更深刻地體悟到了共產黨人“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精神。
支隊參觀磁縣博物館
當天,1926 年出生的百歲老兵李文廷也來到現場。他向我們講述自己 1947 年參軍后的經歷,包括挺進大別山、參加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還遠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老人精神矍鑠,聲音響亮有力。當老人胸前的軍功章折射出微光,所有人的眼眶都燃起了滾燙的敬意 —— 這是信仰熔鑄的永恒豐碑。
與李文廷老人交流
在中共直南第一黨支部紀念館,王子清的鋼筆、李大釗的密信,化作穿越百年的火種,重燃 1925 年西小屋小學的夏夜。講解員介紹了 1925 年直南第一個黨支部成立的過程,詳細講述了當時黨員們如何發展組織、發動群眾。聽著講解,看著展廳里的圖片和實物,我們深刻認識到革命先輩的奉獻精神,也體會到早期黨組織建立的重要意義。
參觀中共直南第一黨支部紀念館
4
學生感想
第一天的開始給長達一個星期的實踐開了個好頭。首先,紅色情景劇就給我以極大震撼,真摯的情感流露讓我對革命先烈的心理活動有了十分深切的感受;仿佛革命烈士就是我的家人、而我需要送他們上戰場,不免生出傷心與不舍之情。接著,我更深入地認識了左權將軍,他的豐功偉績與不幸犧牲讓我心里充滿了敬佩與遺憾之情。以及在基地座談時,各位長輩語重心長地給予我們教導,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這次實踐的重要性。
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回顧14年抗日戰爭,我們最終取得了寶貴的勝利,但在現在的繁榮昌盛背后、在當初的硝煙滾滾背后,是無數戰士倒在血泊中,用血肉之軀鋪就通往光明的革命之路。這些犧牲的烈士,英魂永在;為國捐軀的戰士,永垂不朽。
——周大鑫
離開磁縣時,我的心情很復雜。既為革命先輩們的偉大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身為新時代青年而感到責任重大。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更要把革命精神傳承下去。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以先輩為榜樣,努力學習,堅決跟黨走,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濟誠
記憶不會褪色,我們仍在路上。
請繼續關注我們,
與我們一同走進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一起了解那些波瀾壯闊的人生。
特別感謝邯鄲市新舟橋紅色國防教育基地對本次實踐的大力支持!
圖片 | (劉少華) 陳思瀚 萬一璇 柯知言
文案 | 柯知言 周大鑫 于濟誠
排版 | 邵泓瑞
審核 | 白玉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