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杜春娜 徐曉磊 通訊員 顧曉羽
編者按:讀史以明智,知古以鑒今。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真實、全面、生動地還原歷史場景,傳承偉大的抗戰精神,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牢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濟南市檔案館聯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開展“老兵口述史”系列報道,尋訪老兵足跡,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精神。
我叫朱明智,今年89周歲,是一名參加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15歲參軍,老家是如今的上海嘉定區,曾在解放軍26軍的文工團工作。
15歲參加志愿軍
1950年,我的老家解放不久,那時,我就讀于嘉定中學。我的班主任是當時嘉定縣地下黨支部書記。在老師的動員下,我們全班20多個同學決定一同參軍。聽到我的這個決定,一開始我的父母并不同意。于是,我就以讀書學習的名義,取得了父母的同意。
(朱明智老人)
參軍以后先要參加一個訓練班,有三個月的訓練期,訓練的地方是在松江。在當時的九兵團教導大隊學習了三個月后,1950年9月,我被分配到了解放軍26軍文工團。到了10月份,部隊動員“北上”。一開始我們先到山東曲阜,后從曲阜坐火車轉到東北的撫順。這時候,我們才知道美軍進軍朝鮮,而且將要抵達我國的邊境。
在撫順訓練了一段時間后,我們26軍第一梯隊便從臨江進入朝鮮。26軍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隊,遇到了最艱苦的情況。“入朝”時已經11月份,鴨綠江已經結冰,部隊便從冰面上走。
我們進入朝鮮的第一天就要走60里路,走的都是山路,一路上大家情緒高昂,還唱著歌向前進。突然之間,美軍的敵機出現了。它從山上猛地俯沖下來,到了我們面前,我們根本來不及反應。雖然之前老同志已經教給了一些防空知識,但這個時候心里還是非常緊張,我的腿都在發抖,只能拽著一個老同志的背包。我對這名老同志說:“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你死在哪里,我就死在哪里。”當時,敵人打了很多炮彈,有一個戰友負傷了。我跟著一名戰友躲在山坳里,趴在地上,子彈就在我們面前飛,灰塵都揚起來。后來,我才知道美軍的戰術就是這樣:打完一圈就撤。
美軍離開后,我們繼續前進。之前部隊發了新布襪和皮靴,但我是南方人,小時候沒有穿過布襪,加上新布襪不合腳,走在路上,腳被磨得很疼。我害怕掉隊,堅持著走到了宿營地。到了宿營地之后才發現腳后跟磨破出血,襪子和鞋都粘連在一起,無法脫下。老同志用了些熱水才幫我把鞋襪成功脫下,之后再用急救包里的物品包扎了起來。看到我的情況,部隊讓我回到臨江休息幾天,但我堅決要跟著部隊。跟著部隊走了幾天后,身體條件實在不允許,隊伍便把我送回了臨江。
休息了一段時間后,我很快又好了,于是便跟著26軍的第二梯隊,繼續前進。這時正好趕上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次戰役,這是最艱苦的一次戰役。此時,26軍在東線作戰,其中一個師作戰失利,戰士受傷很多。我們文工團的隊員們便全部下放到衛生所,去當護理員,負責給傷員們按摩、喂飯以及洗護等。
那時條件很艱苦,河里結冰,我們需要砸開冰,來清洗傷員們換下來的敷料。時間長了,我們的手全都皴裂了。有一次,因為洗的敷料放在了類似沙灘的地方,美軍的飛機發現了我們,并開始轟炸。幸虧我們躲避及時,沒被打著。
度過艱難時刻
二次戰役結束后,我們跟著部隊繼續往南走,而這個時候,因為年紀小,加上條件實在艱苦,吃飯都是一口炒面一口雪。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的身體已經到達了極限。在往南走的路途中,我高燒不退,甚至一度昏迷。昏迷中,我隱約感覺到文工團的兩個戰友輪流背著我,把我送到了26軍的第三衛生所。這個戰地醫院位于山上大大小小的防空洞里。因為當時女傷員少,便把我安置在一個小防空洞。
這時恰逢二次戰役后,敵人開始了反擊,他們從“三八線”拉了很多坦克到前線,并俘虜了一些我們的傷員。為了躲避敵人的轟炸,護士醫生以及護理員等都開始撤退。但因為我自己一個人在小山頭上,被遺忘在山上了。幸運的是,我所在的小山頭并沒有受到轟炸影響。等到了第二天,部隊又把我搶救下來了。當年的護士長朱仲文事后和我說,我昏迷了17天,也沒有藥醫治,全靠自己體力撐下來。文工團的兩名戰友看望我時,我在棉衣上吐得一塌糊涂,戰友便猜測我恐怕無生還的可能。而這個時候我才16歲左右。
我至今清楚地記得,到了“五一”那一天,我的病都好了。這一天,我所在的防空洞又來了名女戰友,她的病情不嚴重,便帶著我出去曬太陽。已經在防空洞里住了將近一個月的我,在剛出防空洞時,眼睛根本睜不開,腳像踩著棉花一樣走不動,只能扶著她在外面曬了一會兒。身體好了之后,我又回到了文工團。
在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和五次戰役時,志愿軍已經裝備了高射炮,美軍的飛機也不再那么瘋狂。曾經,我們只要一聽到敵人的飛機,就趕緊趴下一動不動。朝鮮那個時候很冷,我們每個人都帶著白被單,把被單罩在一個地方上,趴著不動。
就在第三次戰役期間,我們便開始排練節目,抽空去戰地演出,演出的節目就是部隊里英雄事跡和先進事跡。部隊里創作組把這些事跡寫出來后,改成唱歌或者小品等形式,我們就到戰地里演出。遇見只有兩三個戰士的情況,我們也給他們演唱。在朝鮮給戰士唱歌的時候,我們真切感覺到戰士英勇殺敵的狀態。我們相信戰士們聽了這些英雄事跡之后,下一次會更加英勇。同時,我們在一次次的慰問和講述英雄事跡中,演唱也更加動情。
從朝鮮回來后,我立了一個三等功。在朝鮮的這段經歷真的鍛煉了自己,回來以后,我覺得再沒有比抗美援朝戰爭更困難的了。并且,我性格也堅強了,在以后的工作中進步得比較快。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