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首艘自航封閉式三文魚養殖工船“蘇海1號”在廣州南沙正式交付。”蘇海1號”總造價近六億元,該船于2023年初啟動建造,2025年4月完成綜合海試。
年底有望吃上“蘇海一號”國產三文魚
“蘇海1號”船長249.8米、型寬45米、型深21.6米,養殖水體8.3萬立方米,排水量13.2萬噸。在穩定運營后,可實現三文魚年養殖量達8000多噸。
動力方面,該船搭載4臺2800kw主發電機組,實現錨泊養殖和遷航養殖等多種模式配電需求,滿載航速不低于10.3節,續航力20000海里,自持力90天,定員50人。
“蘇海1號”是集養殖、捕撈和加工高價值魚種功能于一體的海上智能養殖裝備,是海洋漁業養殖技術與船舶工程技術深度融合下的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和探索。
與以往固定式深水智能網箱養殖不同,“蘇海1號”具有游弋式生產特性,面對臺風、赤潮等不利環境,可憑借自身強大的航行能力,迅速轉移到安全海域,從而大大提高養殖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投產后主要依托黃海冷水團養殖三文魚,夏天將船開去涼爽的北方,冬天將船開往溫暖的南方,魚兒生活條件好了,生長速度就更快了。簡單說,就是帶著魚兒去環境舒適的地方旅游,等到回來時就是魚肥艙滿。
該船計劃今年年底正式開赴黃渤海開啟投產運行,預計明年端午節、中秋節,大家就能吃到這艘船養殖的三文魚。按照每年兩產計算,該船每年養殖的三文魚產值將達8000噸,按照市場價估算產值超6億元。
從2015年5萬噸的國內消費量到2023年的18萬噸,年均增長率達7.8%,預計到2030年,會增長到21—26萬噸。
好魚最快24小時內極鮮上架
作為全球首艘三文魚養殖工船,“蘇海一號”的成功交付,標志著中國開始邁向三文魚深遠海養殖新時代,這在我國現代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預示著未來國內海鮮消費市場將大大降低對冰鮮三文魚的進口依賴。
△“智能管家”系統
“蘇海一號”的貼心“智能管家”可保障魚苗在船上健康茁壯成長;15個船艙封閉式集養,可以實現“水、氧、料、光、污”養殖五要素智能集控與管理,為三文魚提供最適宜的生長環境。
該船采用了15臺160kw的高效養殖海水泵,從舷外吸入新鮮海水,配置增氧系統與海水高效溶氧,利用八邊形艙體結構,構建四個注水艙,基于仿真模擬計算,在各個注水艙壁上,布置一定角度、若干數量的注水管路,可通過水體交換系統,實現艙內水體與外界自然海水不間斷交換。
當養殖海水泵向養殖注水艙注水時,注水管路即可以通過一定壓力向養殖水艙注水,促使養殖水艙內水體形成環形動態流場,滿足魚類逐水習性并通過調節進水壓力,滿足不同魚種、不同生長階段對水流速度的需求。
△封閉式集養船艙
船上還配備了養殖環境監控、集中自動投飼、船岸一體化管控等一系列先進養殖作業裝備。
養殖環境監控系統可實時精準監測養殖區域的水溫、水質、含氧量等關鍵環境參數,提供最適宜的生長環境;集中自動投飼系統依據魚群的生長階段和實際攝食情況,定時定量投喂優質飼料;船岸一體化管控技術便于陸地管理人員通過遠程監控對船上各項養殖操作進行實時指揮和調整。
△養殖環境監控
△自動投喂飼料機
此外,“蘇海1號”還集成了工業自動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等前沿技術,可模擬三文魚在自然環境中的最佳生長條件,確保其健康、快速生長。
從魚苗入艙、投喂到起捕、加工、運輸,“蘇海1號”就像一座海上三文魚養殖加工廠,船上具備的全球領先的三文魚自動化加工車間可實現漁貨的冰鮮、冷藏兩種加工自動化流水線作業,最快24小時內將極致新鮮的產品送達國內主要消費市場。
其具備全年連貫養殖的優勢,通過合理規劃養殖區域和時間,可實現錯峰上市,不僅可以大幅提高產能,為市場提供穩定、充足的三文魚供應,還能夠有效規避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參考來源
廣州南沙發布《海上“牧魚”成現實!全球首艘三文魚養殖工船在南沙建成→》
https://mp.weixin.qq.com/s/0YUXtlseEZaI9nBZCjJEGA
廣州科技創新《海上“牧魚”成現實!全球首艘三文魚養殖工船在南沙建成→》
https://mp.weixin.qq.com/s/o8TckeBmAeay5zNiHZxJDA
圖片來源同上,非商業用途,若構成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