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626期】
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之際,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連續奪取航天發射和新技術試驗任務圓滿成功之時,6月27日晚,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聯合酒泉市委、市政府及金塔縣委、縣政府,邀請上海愛樂樂團,共同舉辦的“紅旗下的使命·致敬東風航天”專題音樂黨課在中心東風禮堂“開課”。在一首首紅色旋律中,來自上海的藝術家和東風航天人共同迎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104周年華誕,共同感悟砥礪奮進前行的磅礴力量!
上海愛樂的演奏家們聯合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樂隊共同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上海愛樂樂團是一支誕生在紅旗下、成長在新中國的文藝樂團,創作并演繹了《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紅色娘子軍》《紅旗頌》等多部紅色經典作品。其中《紅旗頌》的創作者、七一勛章獲得者、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交響樂作曲家、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呂其明同志曾是樂團的老團長。呂老現已96歲高齡,這次聽說樂團要來中心慰問演出,非常高興,專門錄制了一段視頻,以表達他對東風航天人最誠摯的祝福:“你們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卓越貢獻,我用音樂歌頌紅旗,而你們讓紅旗精神綻放光芒。祝中國的航天事業在黨的領導下蒸蒸日上,創造更多的中國奇跡。”
作曲家呂其明向東風航天人發來祝福
《紅旗頌》創作于1965年,取材于開國大典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通過音樂回顧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奮斗的光輝歷程,描繪了人們在革命勝利后高舉紅旗的恢宏景象。作為祖國航天事業的一線奮斗群體,每一次任務圓滿勝利后,我們將大紅屏點亮,就像革命勝利后人們將紅旗高舉。67年來,東風人將紅旗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凝結成不朽的“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
1970年4月,“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東方紅》的旋律響徹寰宇。據上海愛樂樂團黨總支書記、副團長陸蕾介紹:“我們特邀鋼琴家元杰合作鋼琴協奏曲《黃河》,音樂尾聲融入《東方紅》和《國際歌》以致敬永遠拼搏向上的航天人,希望中國航天事業在新時代能夠創造更多的中國奇跡。”
據悉,元杰演奏的鋼琴,是他花費8天時間專門從廣州運至東風。這臺鋼琴曾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出現在天安門廣場,從天安門到東風航天城,這種聯系也為這場航天專場演出增加了非凡的意義。
鋼琴家元杰演奏鋼琴協奏曲《黃河》
“音樂是跨越時代的語言,黨課是觸及靈魂的教育。樂曲再現了黃河奔涌向前、永不屈服的生命力,與我們東風航天人頑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理想信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這種共鳴之中,更能讓我感受到音樂中昂揚的激情,激勵我繼續做祖國航天事業中奔騰的一朵浪花。”聆聽《黃河》,航天科技工作者劉晶晶感嘆道。
今年4月,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中,一個靚麗的群體備受矚目,她們就是東風航天城的“紅色娘子軍”——以女博士群體為代表的女性航天工作者。從1931到2025,從海南海口到戈壁東風,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始終有中國女性的身影,她們既能用熱血書寫“婦女能頂半邊天”的革命傳奇,也能用熱愛、創新與擔當詮釋“新時代女性力量”。
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時,陸蕾曾在中心親眼見證了它的騰飛,也見證了女性航天工作者的付出,一曲《紅色娘子軍》正是藝術家們對“航天她力量”最好的贊揚。
上海愛樂樂團藝術家們在東風航天城演出
取材于抗美援朝戰場的《英雄贊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1958年,黨中央一聲令下,初代東風航天人征塵未洗便挺進戈壁,隱姓埋名、默默奉獻,將“東風航天城”第一塊基石砸進荒蕪,齊心協力建成了中國第一個航天發射中心,為中國航天書寫了一個英雄的開端。
67年里,一代代東風航天人在黨的指引下攻堅克難奮勇向前,不斷刷新著中國航天的新高度,續寫著航天英雄的故事。
歌唱家席燕娟以鏗鏘有力的歌聲致敬那些在槍林彈雨中沖鋒的英雄兒女,致敬那些在戈壁大漠中拓荒的航天先驅,致敬新時代依舊步履不停、星夜兼程的航天奮斗者們。
歌唱家席燕娟為航天科技人員傾情獻唱《英雄贊歌》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戰火淬煉的《鐵道游擊隊》,以激昂旋律訴說著“人心齊、泰山移”的永恒真諦。跨越時空,這股團結偉力在新時代的航天征程中激蕩回響——無數航天人攥指成拳,在科研攻關的深海中破浪前行,在科技創新的險峰上勇闖新高。在這個意義非凡的科技創新年,東風航天人以矢志不渝的信念和勇于探索的實踐,讓中國航天的璀璨星光穿透寰宇!
上海愛樂樂團副團長、指揮家張亮指揮樂團演奏
嗩吶演奏家劉雯雯帶來一曲極具中國特色的《百鳥朝鳳》。在中心廣袤的戈壁上,散落著用使命建起的點號,用奉獻建設的基層,如同百鳥朝鳳般拱衛著東風航天城區主體,守護著東風航天事業的中樞。常駐基層點號的科技工作者們以點為家、以苦為樂,用堅守托舉起每一次火箭騰飛,基層被點亮、點號更鮮活,成為東風航天城最生動的基層圖譜。
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這場致敬航天人的音樂會也同步直播到各基層點號,全體東風航天人共同聆聽著這堂生動的音樂黨課。
嗩吶演奏家劉雯雯演奏《百鳥朝鳳》
中心的創建,離不開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關心支持,當年建設靶場,人民把自己世代生活的家園讓給航天建設,把最好的人才輸送到一線,26個部委、20多個省市、1000多家單位的數十萬精兵強將和建設大軍集結在這片遼闊大漠,開啟了拓荒天宇的偉大征程。當東風吹過巴丹吉林的漫漫黃沙,當衛星劃破浩瀚銀河的璀璨蒼穹,人民的名字始終鐫刻在這片熱土之上。藝術家們以影片《開國大典》創作的原聲配樂《人民萬歲》致敬偉大人民支持祖國偉大航天事業的這份深情厚誼。
演出前,藝術家們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在問天閣參觀航天員出征前的居住區,在載人航天發射場的發射塔架下,仰望曾托舉神舟飛船升空的鋼鐵巨臂,這場震撼人心的愛國主義教育深深觸動了藝術家們,獲得了他們經久不息的掌聲。航天精神的洗禮也為他們在東風航天城的演出增加了更多深情,他們以更加真摯的藝術表達,為東風航天人送來了超高品質的精神藝術食糧。
歌唱家梁彬與中心科技人員陳強、胡海斌共同獻唱
作為曾經的東風子弟,來自上海的歌唱家梁彬時隔三十多年再次回到東風,難掩激動地說:“我的許多親人曾在東風工作,我也曾在東風的幼兒園上過學,這次帶著《我的祖國》《祖國不會忘記》《領航》回到這片航天故土來致敬航天英雄們,對我個人和家庭意義都十分重大。”回到東風,既是梁彬作為文藝工作者傳遞精神文化的使命擔當,也是再度汲取航天精神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美好升華。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喬羽先生筆下的這條河,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母親河。而無數航天人心中同樣有一條河流在奔騰流淌,那就是璀璨浩瀚的星河,這條大河承載著無數航天人的追求與夢想,東風航天人在大漠深處用實際行動在星辰大海中描繪著壯美畫卷,以勇攀高峰的擔當詮釋著對祖國的熱愛,東風航天人的名字早已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
音樂會現場掌聲不斷
歌曲《祖國不會忘記》描繪了為了祖國的安定祥和而默默奉獻在航天戰線上的工作者們甘于寂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東風人奉獻的一生的真實寫照。當歌聲響起,全場航天科技工作者隨節拍以掌聲應和,表達著自己獻身祖國航天事業的熱血熱情。“不必山知道,不必江河記憶,以熱血為國鑄箭,以守正創新逐夢太空,做祖國航天強國之路上最堅定的前行者、奮斗者正是我們東風航天人最大的榮耀。”航天科技工作者崔詩振說。
整齊響亮的掌聲就像那東風航天人永遠“聽黨話、跟黨走”“航天報國、航天強國”的堅定決心。
歌唱家梁彬、席燕娟和指揮家張亮、上海愛樂樂團合作《領航》
航天事業是黨的偉大事業中璀璨奪目的篇章,是彰顯國家實力、凝聚民族精神的戰略高地,在黨的領航征途中,印刻著航天人矢志創新的奮斗足跡,凝聚著航天戰線踐行初心使命的磅礴力量。
“有幸在東風聆聽這樣一場由世界級水平的藝術家們帶來的高品質的音樂會,讓我感受到祖國和社會對我們航天人的關心關愛。這場演出既讓我們在藝術的海洋中放松身心,也讓我們在與紅色樂曲的共振中堅定理想信念。我們將繼續以‘嚴慎細實’守護航天夢想、傳承東風精神、書寫對黨忠誠,在黨的領航下創新奮斗、再立新功。”航天科技工作者文永康說。
近年來,中心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思想引領,堅持守正創新,貫徹落實“三嚴三抓”要求,以“政治忠誠、任務圓滿、開拓創新、安全穩定”的優異成績,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滿分答卷,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作出了東風貢獻!
2025年4月,搭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
演出在全場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歌聲中落下帷幕。樂章歇處,東風禮堂內星輝不落。這堂飄揚在戈壁星空下的音樂黨課,以音符淬煉初心,用旋律激蕩使命,將紅旗的信念與星河的光輝熔鑄進每個東風航天人的血脈。那份由《祖國不會忘記》喚醒的深沉默契,那隨掌聲共振的赤誠誓言,已然化作奔向星辰大海的澎湃動能,在黨的旗幟下,航天報國的征途永遠向前。
來源 | 大漠問天
作者 | 張曉雯
編輯 | 劉俞希
校對 | 余夏琳
主編 | 張文軍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