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局勢依然動蕩,負面新聞鋪天蓋地。
但在這片土地上,普通人的善良與堅韌從未消失。無論是冒著炮火救人的醫生、自發組織救援的年輕人,還是默默捐贈食物的普通人,他們都在用行動證明——戰火可以摧毀家園,但無法摧毀人心中的溫情。
“持續爆發的戰事,受到最嚴重影響的是人民,不管是政府還是武裝,他們都有不同的目標,但是所有的苦果都是民眾在背負!”
“睡夢中,聽到戰機轟鳴、炮彈爆炸的聲音,我知道這是又發生空襲了~”
“一覺醒來,發現附近又有民房、寺廟化成廢墟,很慶幸,我又活下來了”
在緬北瑙丘、皎梅等戰區,這樣的恐懼已成為日常。然而,即便在炮火紛飛中,緬甸民眾依然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鄰居之間的小矛盾在生死面前變得微不足道,取而代之的是相互攙扶、共同逃生的默契。
一位逃難的老人回憶:"我們村子的年輕人輪流背著行動不便的老人撤離,沒人抱怨,沒人丟下誰。"
在醫療資源匱乏的戰區,許多退休醫生、護士自發回到崗位,為受傷的平民提供急救。他們知道,每一分鐘的猶豫,都可能意味著一條生命的逝去。
“ 炮彈的轟鳴聲傳來,震得診所的玻璃窗嗡嗡作響,六十歲的退役醫生 深吸一口氣,繼續為面前的老婦人治療。 ”
位志愿者醫生低聲說:"我們救不了所有人,但能救一個是一個。"
此外,戰火中,公益組織成員到處奔赴,救助受困的民眾,仔細一看,參與救援的成員也都還是小年輕。
這些年輕人本該在校園里讀書、在職場打拼,卻因戰亂被迫扛起救援重任。他們搬運物資、搭建臨時避難所、安撫受驚的孩子,用尚且稚嫩的肩膀撐起一片庇護的天空。
一位20歲的志愿者苦笑:"我們也是第一次面對戰爭,但我們不能退縮,因為身后是我們的家人、朋友。"
即便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緬甸人仍保持著"Food Box"(愛心食物箱)的傳統。人們默默放入大米、罐頭、藥品,不求回報,只希望這些物資能幫到真正需要的人。
"曼德勒路邊又有'Food Box'了,那些有富余糧食的人,依舊把能捐贈的東西放進去,哪怕知道吃到的不一定是真正貧困的人。"
一位捐贈者說:"我們不知道誰會拿走這些食物,但總比什么都不做強。"
近期,緬甸各個社交媒體上,我們看到緬北瑙丘、皎梅戰事激烈,不斷發生空襲,不斷有平民傷亡。因地區局勢越來越緊張,這些戰區的民眾不得不開始大逃亡。
為難民提供幫助的人士稱,現在很多家中有老人、小孩、孕婦的家庭都在往附近安全的地方轉移,因為轉移人數較多,且局勢較為混亂,我們也無法確定具體逃難的人數有多少。
但是我們能夠確定的是,這些逃難的民眾都急需大米、油鹽、基礎藥品等,我們也在努力為他們獲得,也有愛心人士冒著風險為他們提供。
一名地區民眾無奈表示,我們很害怕戰事和空襲,看到救援組織和公益組織的人為我們奔赴,我們又感到很心酸,他們也是有父母、有孩子的人啊!
戰爭讓緬甸民眾陷入無盡的苦難,但也讓他們更加團結。社交媒體上,除了戰況更新,更多的是互助信息——哪里需要藥品、哪里可以收留難民、哪些組織在提供幫助。
或許,正是這些微小的光芒,讓緬甸民眾在漫長的黑夜中,依然能看見希望。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
和緬甸中文網一起看緬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