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通知
在全球醫療系統從單一產品采購,逐步轉向整合式解決方案的背景下,飛利浦(NYSE: PHG)與美敦力(NYSE: MDT)再度攜手。兩家公司日前宣布簽署一項新的多年合作協議,進一步擴展自1992年以來持續三十余年的伙伴關系。這一次,雙方不僅要繼續產品層面的合作,更試圖在患者監測領域建立從硬件到耗材、從設備到數據流的閉環生態。
合作初期將聚焦北美市場,隨后逐步擴展至全球其他地區。飛利浦方面表示,所有整合技術都將保證臨床驗證、網絡安全以及符合一線醫療需求。美敦力則看重雙方共同提供的“經過驗證、全面、可靠”的解決方案,力圖簡化醫院的采購流程,并提升醫療機構對設備互操作性的信心。
# 三十年合作,2025年走向“閉環生態”
飛利浦與美敦力的合作始于 1992 年,早期多集中在單點技術集成,例如美敦力將Nellcor脈搏血氧監測技術授權給飛利浦,使其集成進病房監護設備。但這一次合作,有著本質不同:
過去三十年,雙方合作大多圍繞單個模塊或產品線;而 2025 年的協議,首次明確要把監測系統、核心傳感器技術,以及關鍵耗材,整合進同一銷售方案。這標志著雙方不再僅是供應鏈合作關系,而是要共同打造覆蓋全流程的監測平臺。
從全球患者監測領域的競爭格局來看,美敦力雖然是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之一,但在多參數病房監測系統市場,其產品線并不如飛利浦那樣完整。飛利浦擁有覆蓋ICU、普通病房以及手術室的完整監測解決方案,而美敦力的強項則集中在幾項被廣泛視為行業標準的關鍵生理參數監測技術,例如 Nellcor 的脈搏血氧測量、Microstream 二氧化碳監測以及 BIS 腦功能監測。這些模塊型技術往往在危重癥監護、手術室麻醉等高風險場景中被醫生優先選用。
對飛利浦而言,選擇美敦力作為合作伙伴,意味著獲得了這些關鍵參數測量的“臨床通行證”。一旦飛利浦監測主機內置美敦力的算法或接口,就能更輕松獲得醫院采購者的信任。這不僅是產品技術層面的綁定,更是一種市場準入門票。這也解釋了,為何飛利浦沒有單獨開發全部功能,而是與美敦力持續合作超過30年。
飛利浦醫院患者監測臨床應用與設備總經理 Sachin Chaudhari 表示:“飛利浦致力于為臨床醫生提供所需工具,以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通過與美敦力的合作,我們提供了一個在所有階段都經過驗證的全面監測解決方案,讓臨床醫生能夠使用可靠、高質量的產品。”
# 技術與產品的深度整合
在產品層面,此次合作明確了一系列整合方向。飛利浦表示,其現有的監測系統,如 IntelliVue MX750、MX850 系列,將進一步融合美敦力多項核心技術:
Nellcor 脈搏血氧監測:全球市場占有率領先,擁有強大低灌注檢測能力,廣泛應用于危重癥監護及手術室環境。
Microstream 二氧化碳監測:適用于成人、兒童及新生兒,尤其在無創呼吸監測領域具備優勢。
BIS 腦功能監測:為麻醉深度及意識狀態提供定量化指標,幫助臨床醫生制定更精準的麻醉方案。
另一大亮點,是雙方將推進耗材與設備的捆綁銷售。飛利浦計劃將心電電極、血壓袖帶、電池等關鍵耗材,與監測設備一起打包供應。這種“bundle sales”模式,是典型的閉環策略:通過鎖定耗材供應,降低醫院多品牌采購的復雜度,同時也為供應商自身建立長期粘性。
# 醫院采購模式面臨轉折點
這種從產品走向系統、從單機銷售走向捆綁銷售的變化,對于醫院的采購與運營方式,是一次深刻的沖擊。
首先,傳統模式下,醫院往往需要分別采購監測主機、傳感器、耗材,合同涉及多家供應商。以監測設備為例,一家中型綜合醫院往往需要同時管理三到五個品牌,僅心電電極、血壓袖帶、脈搏血氧探頭等耗材,每年就可能簽署幾十份不同的采購協議。這不僅增加管理成本,也帶來設備間兼容性與數據整合的難題。
飛利浦2025年《未來健康指數》報告指出,83%的美國醫療專業人員表示,由于患者數據不完整或難以訪問,他們在每個班次平均損失約 45 分鐘的臨床時間。這種碎片化的現狀,不僅影響工作效率,也潛在影響診療安全。
通過與美敦力合作,飛利浦試圖把上述流程打通。雙方不僅在硬件層面集成彼此的監測技術,更在供應鏈端提出“一體化采購”,將耗材、設備、軟件數據流合并到一個合同中。對于醫院來說,這意味著:
設備之間兼容性提高,減少數據孤島。
降低多合同管理與審計成本。
采購流程更簡單,減少內部流程阻力。
但從另一面看,這也可能引發對醫院自主權的擔憂。大規模捆綁采購,意味著醫院在一定程度上“綁定”特定廠商,未來想更換品牌的成本將顯著提高。
# 與行業趨勢的契合
飛利浦與美敦力此舉,并不是孤立的個案。它精準踩在當前監測產業幾個深刻的趨勢之上。
首先是全球醫療系統正在從“單一設備采購”轉向“數據整合平臺”。醫院越來越希望采購不僅是硬件本身,而是包括數據互聯、軟件分析、遠程監控、AI 輔助診斷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其次,患者監測市場正在經歷快速擴容。據市場研究機構 Exactitude Consultancy 報告,全球患者監測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5 年的 118.3 億美元,增長至 2034 年的 206.5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約 8.3%。尤其是便攜式與遠程監測領域,受益于疫情后的醫療數字化浪潮,市場需求持續增加。
盡管合作前景被寄予厚望,但挑戰同樣不容忽視。
首先,數據安全與網絡攻擊風險仍是繞不開的敏感話題。隨著監測系統更深度集成,單點設備被黑客攻擊的可能性雖降低,但一旦系統遭遇入侵,影響范圍卻可能更大。
而且,未來全球不同市場的落地速度,也存在差異。飛利浦與美敦力雖然計劃全球推廣,但在法規、醫保支付體系、市場接受度等方面,各國差異很大。這也是業內觀察此次合作未來成效的重要方向。
# 監測產業格局或將重塑
無論是從技術、供應鏈,還是醫院運營層面,飛利浦與美敦力此次深化合作,都已超越單純的產品捆綁。這是兩家全球醫療巨頭,試圖通過深度綁定,在患者監測這條賽道上構建閉環生態系統的又一步棋。
它不僅意味著兩家企業要在市場上共享利潤,也意味著監測行業正在從多品牌競爭,向集成化平臺競爭轉型。醫院是否會買賬,是否能真正享受數據互聯帶來的臨床收益,將是決定這次合作成敗的關鍵。
未來數年,飛利浦與美敦力能否在全球范圍內復制這一模式,尤其能否打破不同市場法規與采納壁壘,或許將成為觀察全球監測產業格局的重要風向標。
思宇年度活動回顧:| | |
即將召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