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消融、一次封堵手術后,房顫與房速依然頑固糾纏著60歲的姚女士,疊加高血壓、動脈硬化、睡眠呼吸暫停“三癥并發”,讓她的治療之路陷入僵局。面對這顆“失控的心”,醫生將如何修復紊亂“心電回路”,按下希望的“重啟鍵”?
60歲的姚女士病情如同一道復雜的電生理“謎題”——經歷過一次左心耳封堵術、兩次射頻消融,陣發性房顫依然復發,房性心動過速又時常“卷土重來”;與此同時,還身負嚴重高血壓、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以及中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再次消融難度極大。”面對這道復雜的“心電謎題”,上海市東方醫院心血管內科常務副主任、南院主任楊兵教授坦言,“局麻下,呼吸不穩會導致配合不佳,手術極易再次失敗,只能全麻。多次消融后心臟瘢痕組織增生,精準定位異常電路更是難上加難。”團隊決定迎難而上,為姚女士制定了“全麻下三維標測系統引導的無痛精準消融”的手術方案。
一場毫米級精度的心臟“電路修復戰”在無影燈下展開,楊兵教授團隊借助先進的Carto 3三維電解剖標測系統,在虛擬空間中智能構建出高精度的左心房“地圖”,清晰標識出過去手術遺留的“戰場遺跡”——瘢痕區。隨后,通過精密的激動標測技術,精準鎖定導致房速的“罪魁禍首”——潛藏在右肺靜脈前庭的隱匿性傳導縫隙、三尖瓣峽部來源房撲,以及來自主動脈無冠竇區域的異常觸發灶。鎖定目標后,壓力感應導管如同高精度“焊槍”,在毫米級的精度上,小心翼翼地滴定釋放射頻能量,精準“焊”斷那些異常傳導的“短路”電路。
術中電生理標測發現右肺靜脈前庭、三尖瓣峽部、主動脈無冠竇區域的病灶
為確保萬無一失,楊兵教授團隊又運用多種藥物和電生理手段反復進行誘發和驗證,直到確認紊亂心律已被徹底清除,且無新的隱患潛伏。術后心電監測屏幕上,終于重新跳動起久違而平穩的竇性節律,困擾多年的那顆“失控的心”,就此回歸正軌。
據悉,三維標測系統如同“心臟GPS”,告別了傳統X光下“二維地圖”上的操作,能構建心臟腔室的三維立體模型(電解剖模型),實時顯示導管位置和心電信號。這大大提高了定位異常電路的精確度,顯著降低輻射風險,提升手術成功率和效率,尤其適合處理復雜病例。
現在,術后康復良好的姚女士已回歸正常生活,出院月余,她將繡有“柳葉輕揮除痼疾,仁心妙手煥新生”的錦旗,鄭重交到楊兵教授手中。
“三維標測系統適用于房顫、房撲、室上速、室早、室速、房速及心臟術后疤痕相關的心律失常等,是破解復雜‘心電謎題’的利器。”楊兵表示,此次高難度手術的順利完成,亦得益于多學科團隊的系統性協作——麻醉科精準應對患者睡眠呼吸暫停問題,制定高頻通氣方案,有效保障了術中通氣安全;超聲科則在關鍵節點實施經食管心臟超聲檢查,為手術掃清了心臟血栓的潛在威脅。
原標題:《三維標測導航,毫米級修復“失控的心”!長期心亂、三癥并發的她重獲新生》
欄目編輯:陸梓華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郜陽 通訊員 戴文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