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日籍華人上趕著回中國,還希望祖國接納他們,為了能回國,他們扎堆拋售房子、車子,甚至連電飯煲、折疊自行車都掛上網賤賣。
只為了成功回國。
這群日籍華人為何如此瘋狂?中國又會不會接納他們?
這還要從80年代,這群人剛出國說起。
那時候,咱們國家剛拉開改革開放的大幕,工廠機器剛轉起來,街上自行車比汽車多,電視機、電冰箱都是稀罕物件。
再看日本,靠著美國給的技術和訂單,再加上自己拼命搞生產,早成了亞洲的經濟尖子生。
東京街頭霓虹燈通宵亮著,自動販賣機塞滿飲料零食,在當時中國人眼里,日本簡直就是理想樂園。
于是,一批批年輕人揣著淘金夢奔赴日本。
有人拿著留學簽證,白天在東京大學啃書本,晚上到居酒屋刷盤子。
有人瞅準中日貿易商機,背著裝滿電子表、計算器的大包,在兩國之間來回倒騰。
還有人通過跨國婚姻,在大阪、橫濱安了家。
據統計,到現在已經有近80萬華人在日本生活,其中20萬人入了日本籍。
剛開始,這些人確實過上了讓人羨慕的好日子。
上世紀90年代,有人從日本寄回一臺29寸彩色電視機,能讓全村人擠破頭來看。
有人在東京開中餐廳,菜單上一道麻婆豆腐能賣好幾百日元。
可誰能想到,這好日子就像肥皂泡,說破就破。
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曾經的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
職場上,華人就算日語說得比本地人還溜,想升職加薪也非常難。
一家日本企業里,有位華人工程師辛辛苦苦干了15年,技術水平全廠公認第一,可每次提拔管理層,名單里就是沒他。
公司老員工私下都說:“再能干也是外人,關鍵位置哪能給外國人?”
生活里,壓力更是大得離譜。東京、大阪的房價貴得嚇人,巴掌大的小公寓,使用面積可能還沒國內衛生間大,每個月房貸卻要還兩三萬人民幣。
更難受的是,日本社會講究距離感,鄰居之間幾十年都互不往來,連對門姓什么都不知道。
這邊日本日子越過越憋屈,那邊中國卻在飛速發展。
短短幾十年,咱們從“自行車王國”變成了“高鐵大國”,移動支付普及到了菜市場,網購、外賣更是讓生活變得極其便利。
更讓在日華人觸動的是,中國街頭的煙火氣、人與人之間的熱鬧勁兒,和日本那種禮貌又疏離的氛圍形成鮮明對比。
現在,這些曾經覺得日本是“天堂”的華人,看著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心里別提多后悔了。
不少人想回國發展,甚至盼著能重新拿中國國籍,可現實給他們潑了盆冷水。
中國綠卡號稱“世界最難拿”,申請條件十分苛刻,要么得對國家有重大貢獻,比如帶來核心技術;要么得是大老板,一年交上百萬的稅。
這場回國潮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時代的巨變。
那些在外漂泊的華人,到底該怎么選?中國又該如何看待這些想回來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