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畢業季
畢業求職別大意!
本期【請你來辟謠】
邀請中國吉林網全媒體記者 陳振昂
為大家揭秘高校畢業生求職的常見騙局與謠言
1.求職“內推”的圈套
陷阱分析:個別中介機構或個人宣稱與世界五百強、大型國有企業等知名公司合作,具有內部推薦權,求職者只要交納一定費用,就可以通過其提供的專業輔導或特定途徑,順利獲得金融、互聯網等熱門行業公司的優質offer。
防范提醒:這些能“內推”“保offer”的承諾往往難以兌現! 有的求職者因本身符合相關崗位要求而被錄用,這類機構就歸功于己;如果求職者沒被錄用,這類機構就會以種種理由搪塞,拒絕退還求職者相關費用。收費“內推”“保offer”等多屬虛假宣傳,涉嫌違法違規,求職者千萬不可抱著“走捷徑”“靠關系”等心態輕信騙子的話術,應通過正規網絡招聘服務平臺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或用人企業官網求職。
2.黑中介的騙局
陷阱分析:一些沒有相關資質或者冒用、偽造相關資質的“黑中介”,非法從事職業中介服務活動,通過偽造證件、合同、協議等手段騙取求職者錢財。畢業生入職時,不法用人單位編造各種理由拒絕畢業生上崗或中途辭退。這些非法中介機構即便提供了崗位信息,往往也是與高校畢業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虛假的就業崗位。
防范提醒:根據《就業促進法》《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從事職業中介活動、網絡招聘服務,應依法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申請行政許可。
求職者應選擇具有正規資質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或平臺,查看其是否取得合法證照,對其發布招聘崗位可通過官網官微等多種渠道查詢核實。不要輕信中介機構的口頭承諾,如遇求職詐騙或個人財物、人身安全受到侵害,請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
3.還沒入職呢就讓先交錢?
陷阱分析:用人單位或服務機構以押金、保證金、辦證費、服裝費、資料費等名目收費,之后再以各種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職者自動放棄求職或離崗,已交納的費用借故不退還求職者。
防范提醒:《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取勞動者財物。
《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接受用人單位委托招聘人員或者開展其他人力資源服務,不得采取欺詐、暴力、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不得以招聘為名牟取不正當利益。
4.“招轉培”陷阱
陷阱分析:一些中介機構未經許可從事職業中介、職業技能培訓,并以招聘為名,打著高薪崗位、名企招人的旗號,引誘求職者投遞簡歷、參加面試,之后再以“工作能力不足”“崗位有從業資格限制”等理由,誘導求職者參加入職培訓或職業技能培訓等,收取高額培訓費,培訓結束后往往難以兌現承諾,嚴重侵害求職者權益。
防范提醒:根據《就業促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從事職業中介、職業技能培訓應當取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行政許可。
求職者參加求職招聘活動要警惕中介機構以招聘為名變相招生,被坑騙培訓費。如就業權益受到侵害,請保存相關證據,及時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投訴反映。如遇求職詐騙或個人財物、人身安全受到侵害,請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
5.“招轉貸”陷阱
陷阱分析:一些不法分子依托互聯網平臺發布虛假招聘廣告并與不良網貸平臺勾結,布設“購車貸”“美容貸”等新型招聘陷阱,蒙騙畢業不久、初入職場的求職者。
防范提醒:按照《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不得以各種名目誘導、強迫個人參與貸款、入股、集資等活動。
在應聘過程中要增強防范欺詐意識不輕信高薪招聘信息,不輕易支付相關費用。對以各種理由要求租用、購買各類工作設備或交錢、貸款才能夠安排崗位的,應果斷拒絕,以免上當受騙。如就業權益受到侵害,請保存相關證據,及時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投訴反映。如遇求職詐騙或個人財物、人身安全受到侵害,請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
6.“刷單詐騙”陷阱
陷阱分析:一些詐騙分子打著高薪兼職、點擊鼠標就賺錢、刷單返現、抖音快手點贊員等幌子進行詐騙。其特點是門檻較低,號稱輕松兼職、薪酬豐厚。
防范提醒:兼職刷單是詐騙更是違法行為,畢業生不要輕信既輕松又賺錢的好差事,應了解當前崗位的市場薪資水平,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同時注意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泄露銀行卡、網銀、支付寶等密碼信息,不要隨意打開陌生網址鏈接。不要下載不明APP,不要掃描可疑二維碼或是繳納押金。
7.傳銷“拉新”陷阱
陷阱分析:傳銷組織有三大特征:入門費、拉人頭、金字塔結構的盈利模式。傳銷是指組織者或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其繳納費用或者以購買商品等方式,取得加入或發展他人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一般以親友極力推薦的途徑傳播,基本都以輕松賺大錢、無需面試直接上崗為噱頭。傳銷面試或工作地點都比較偏僻且轉換頻繁,公司業務不能清晰說明。
防范提醒:傳銷屬于違法行為,要掌握辨別傳銷的基本常識,避免誤入。求職者一旦被騙、遭受侵害,請立即報警求助。
8.盜用個人信息陷阱
陷阱分析:一些不法分子通過虛假招聘信息、虛設招聘網站等手段,誘騙求職者提供個人信息,非法牟利。
防范提醒:根據《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監測預警等機制,不得泄露、篡改、損毀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所收集的個人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防范盜取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
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不要隨意打開陌生網址鏈接,對于點擊進入鏈接后要求加QQ、微信等方式進一步“單聊”“詳談”及下載APP等高度警惕,不要輕易泄露銀行卡、網銀和支付密碼等信息,如遇求職詐騙或個人財物、人身安全受到侵害,請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
9.“貓膩”合同陷阱
陷阱分析:在合同簽訂過程中,個別用人單位為降低用人成本、規避用工責任而侵犯求職者合法權益。有的以少繳稅款為由,同時準備兩份不同薪資的“陰陽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條款”,要求幾年內不得結婚、無條件服從加班、試用期離職不結算工資等。
防范提醒:求職者一定要仔細閱讀并認真簽訂勞動合同,尤其要核實清楚涉及個人權益的重要條款,這是對自己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特別要高度警惕其中于法無據、明顯不合理的條款,防止掉入陷阱。一旦遇到糾紛應及時尋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幫助,通過正規渠道予以妥善解決。
10.“扣證件”陷阱
陷阱分析:有些用人單位或中介機構借保管或經辦社會保險、申辦工資卡等業務名義,扣押求職者身份證、畢業證、學位證等個人證件原件。此情況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可能導致您的居民身份證信息被用于實施非法活動或冒名辦理銀行賬戶等。
防范提醒: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扣留他人居民身份證,求職者不要將證件原件交付他人,如有需要,僅向有關人員出示即可。提供證件復印或者影印件時在合適位置注明用途。
11.境外高薪誘騙陷阱
陷阱分析:現在很多騙子把違法犯罪活動包裝成境外“高薪”工作,成功引誘求職者上鉤后,可能會被拐騙到境外從事電信詐騙、網絡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拒絕工作或“業績”不達標者,可能遭遇非法拘禁、虐待等人身傷害。
防范提醒:看到這種境外高薪誘惑一定要查一下經營公司是否具備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這個行業的平均薪資水平,如果高出很多就要考慮是否有陷阱。畢業生應選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正規市場中介機構,對市場中介機構應了解其經營范圍是否包含境外職業介紹服務。
網信部門提示
一、畢業生求職時,通過合法的、正當的、信譽好的信息渠道來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可以到各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公共招聘網站,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推薦認定的誠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網站求職。
二、畢業生應聘時,保護好個人信息,填寫簡歷家庭住址等部分個人信息不要過于具體,應該把重點放在工作和學習經歷上。接到招聘邀約后,盡量多和有一定社會閱歷的親朋好友溝通情況,冷靜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
三、及時上網核實相關信息,特別是要到市場監管部門的官方網站查詢該用人單位注冊或者備案情況,若查不到相關信息就說明該單位可能不存在。
四、 求職者如果落入騙局,請切記保留好相關證據,及時報警并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投訴舉報。
《請你來辟謠》欄目每期選取1個網民關注度較高的互聯網謠言,由全省網絡辟謠聯動機制成員單位提供辟謠素材,邀請相關領域權威專家,以問答、現場實驗等形式為公眾進行本領域專題、權威辟謠。
來源:吉林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編輯:王露洋
初審:張文琦
復審:佟劍博
終審:佟 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