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的鐘聲敲響,當你手握簡歷站在職業選擇的十字路口,是不是也被一連串問題困住:該沖進熱門行業還是堅守核心崗位?大公司的普通崗和小公司的“香餑餑” 崗該怎么選?不符合招聘要求的崗位,還要不要投出簡歷?
從校園到職場,選擇的維度突然從成績單上的分數,變成了行業、崗位、公司、職級、城市交織的復雜坐標。不少人總想著 “選對行業就萬事大吉”,卻忽略了崗位適配度的重要性;也有人因 “硬性條件不達標” 就望而卻步,錯失本可以爭取的機會。
其實,擇業從來不是單選項的博弈,投簡歷也并非 “達標即通過” 的機械篩選。這篇文章就帶你拆解職場選擇的底層邏輯,告訴你如何在紛繁的選項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坐標,以及如何在 “不完美” 中抓住屬于自己的機會 —— 畢竟,好的職業起點,既需要清醒的選擇,更需要勇敢的邁出。
今天為大家分享阿寶姐著作《職場破局》的部分精選內容,旨在為求職過程提供實用參考。
發展前景好的行業有哪些
行業重要還是崗位重要?
“我之前在房地產建筑行業工作,想換個前景好的行業,您覺得醫療器械行業怎么樣?”
“我之前在學校工作,想換個行業,您覺得互聯網行業前景依舊好嗎?”
想要找工作、換工作的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問題?
有一半以上找我做職業規劃的來訪者,他們的開場白都是這些。面對他們的提問,我一般會向他們提出以下三個問題。
轉行去前景好的行業,你能做什么崗位呢?
面對這些來訪者,這是我拋回去的第一個問題,而一半以上的人都回答不出來。
比如,醫療器械行業前景不錯,你準備去做研發技術崗嗎?可你未必能做。去做市場營銷崗嗎?但在醫療器械這類To B(主要面向企業端客戶)行業,做市場營銷未必是好的選擇。去做銷售支持崗嗎?可能這個崗位的發展空間未必有你之前行業的好。
所以,行業的前景要結合崗位一起來評估,甚至還要結合公司、職級、所在城市綜合來看。因為以下這五個因素,一起構成了職場坐標體系,決定了你薪資的基本范圍。
五個因素中,哪個因素最重要?
你發現一半以上的人都會回答:行業。這又是一個錯誤答案。
假設你拿到以下兩個坐標的Offer,你會如何選擇?
坐標1:生物技術行業—IT產品崗—普通小公司—專員級別
坐標2:傳統化工行業—人力資源崗—頭部公司—專員級別
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坐標1,因為“生物技術”這個行業似乎更熱門,看起來IT產品崗好像也比人力資源崗更好一些。但實際上,對大多數人來說,選擇坐標2發展前景更好。
崗位是決定職業發展的最小顆粒度。很多人會覺得IT產品崗很熱門,有機會拿高薪,反觀人力資源崗,工作內容好像和行政崗差不多,薪資也不高。但在專員級別,這兩個崗位的薪資都不高,一般在千元水平。如果想薪資更高,需要做到更高的職級,同時對企業規模也有一定要求。
如果把IT產品崗和人力資源崗放在中等規模以上的企業中去比較,同樣做到高級經理級別,那么它們的薪酬就是可以橫向對比的,人力資源崗的年薪也有機會達到50萬元以上,甚至過百萬也有可能。
所以,只要是職場大環境中相對核心的崗位,其發展前景的好壞,都取決于能不能晉升到更高的職位級別、能不能跳槽到更高級別的公司。
而通過跳槽實現公司級別的提升,難度是相對更高的。所以從專員級別起步,面對IT產品崗和人力資源崗,哪個Offer對應的公司級別更高,就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了,這能讓我們在未來的發展路上少走彎路。
因為一旦選擇了坐標2,哪怕之后不跳槽,只要實現晉升,就能取得不錯的發展。而一旦選擇了坐標1,去了普通小公司,無論哪個崗位,日后都將面臨跳槽和晉升的雙重挑戰。
是否要選擇熱門行業?
大部分人都會毫不猶豫選擇:是!
事實上,未必。
首先還是要結合崗位、公司、職級這些因素綜合判斷。行業紅利期,確實可以加快職業發展的進程。早期進入房地產行業做銷售的人和后期進入的人,面對的市場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但具體來說,依舊要綜合幾個因素共同來判斷。
此外,同崗位轉行比轉崗相對容易些。更換崗位,意味著在此前崗位上積累的大部分經驗都要推翻重來。雖然求職時企業通常也會要求有行業經驗,但如果崗位不變,只轉行,這意味著你崗位經驗更豐富。所以如果跨度不是很大,相較而言,轉行難度比轉崗低。
在職業生涯發展到能做管理層后,很多人會迎來一波新的轉行機會,如果你遇到過來自其他行業空降的領導,對此應該深有體會。我的學員中,有從輪胎行業做到IT總監一職,在超過40歲的年紀,切換到醫藥行業繼續做IT總監的;也有從巧克力這種大快消行業做品牌管理,切換到互聯網行業繼續做品牌管理的……這種情況很多見。行業的紅利期是比較短暫的,我們無法保證在求職當下就正好能碰上,更不能保證碰上后這個行業可以一路長虹。應該說,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可以一路長虹。因此,從入職到退休這段很長的時間跨度里,學會在過程中敏感識別行業變化,隨著行業變化迭代技能,及時調整求職策略,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哪些行業可以作為選擇?
整體邏輯還是前面講到過的,先選范圍,再做優先排序。可以有側重,但不要自己單方面做決定,建議多選幾個行業同時投遞簡歷,最后拿到Offer再綜合決定。
一般來說,選擇行業范圍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1)有之前做過的行業作為保底。比如,之前你一直從事教培行業,哪怕你再不喜愛,也建議先將此作為保底選擇。哪怕你所從事的是不夠熱門的行業,也有發展機會。
2)拓展至相關行業。比如,從零售行業拓展至電商行業。
3)補充社會的熱門選項。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療、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行業,以及養老、心理等剛需性行業(媒體、娛樂、游戲等,雖然受政策影響有波動,但從長期看也是剛需性行業)。
4)按照需求,補充適合自己的選項。
不符合招聘要求,還要投簡歷嗎?
越不符合,越要投。這絕不是意氣用事。
我的一個學員大銘,想應聘外企的銷售總監職位,可惜他英文水平非常一般,不符合外企對銷售總監“英文流利”的要求,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最后拿到了某頭部外企的SaaS軟件銷售總監的Offer,為什么?
因為公司總經理認為,既有的團隊架構里已經有一位英文很好的銷售總監,而大銘的優勢是,他加入后可以招攬更多本土客戶。錄用的人英文和各項能力俱佳當然最好,但基于眼下所有候選人的情況,從英文、經驗、資源等多個維度權衡后,總經理還是決定錄用大銘。同時,總經理為大銘在團隊配置了英文不錯的同事,可以輔助大銘對總部進行更好的交流匯報。
很多年前,我做獵頭的時候,有一次,我們需要從三個進入終選的候選人中選擇一位。A的管理年限和過往經驗非常貼合招聘要求,但我們最終選擇了B。為什么?B雖然在管理年限和經驗這兩方面與我們的預期相比稍顯不足,但他在其他方面能力非常突出亮眼,且整個人表達時邏輯清晰,有擔當意識……我們覺得他潛力更大,用人部門的負責人也更傾向于選擇他,所有人討論后決定錄用B。
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之前應聘頭部管理咨詢公司的戰略崗位,他們對學歷的要求很苛刻,而我的學歷背景是遠達不到對方要求的,但我最后淘汰了其他清北復交(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合稱)名校畢業的候選人成功拿下Offer。面試官明確告訴我,“在一些硬件條件上,你確有不足,甚至你還是轉行過來的,但你在做案例面試(Case,咨詢公司的一種特定面試形式)時,與面試官的互動,展示出了清晰的邏輯力和超眾的表達能力,非常適合做顧問,所以我們破格錄取你”。
從這三個故事里,你看出了什么玄機?學歷要求、經驗要求、語言要求……這些看似硬性的要求都是可以突破的。實際招聘時,用人單位并不會死板地將它們奉為圭臬。候選人的能力是由多個維度組成的,招聘方需要看綜合評分,每個人的評分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招聘方在放出來崗位后,也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招聘任務。所以在復雜的篩選過程中,即使你有些硬性指標不滿足要求,依舊有機會勝出。
不符合招聘要求,還要投簡歷嗎?
會問出這個問題,揭示了我們的思維慣性。回答“不投”的朋友,沒有錯,只是思維慣性里“服從規則”的傾向性更強;回答“投”的朋友,說明“突破規則”的意識更強。當然,這背后還有更多復雜因素影響了我們的答案,但不妨我們將這個問題作為了解自我的一個思
考點。
剛畢業的時候,因為學歷背景不好,我的很多同學都主動降低目標,不給頭部公司投簡歷;也有一些同學試著投簡歷給大公司,可一旦遭遇失敗或者沒有反饋,他們就馬上給自己定性:不再考慮大公司了。我當時反其道而行,默默記下那些招聘門檻高于我水平的公司,作為我努力的方向,因為我知道,它們正是我未來要追趕的目標。
沒有絕對不變的標桿,從校園到職場,評分體系變復雜了。硬性要求達不到的,不代表出局。從能改變的方面切入,提高可能性,只要評價體系的總分更高,就有機會突圍。
文章摘自《職場破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