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始建于1954年的上海動物園,與1897年創辦于上海、1954年遷至北京的商務印書館,近期都發生性質趨同的熱搜事件,所以讓我把它倆聯系到一起。
上海動物園發生的是“父母喂10月齡嬰兒喝奶被趕惹爭議”。
據此前媒體報道,茅先生一家6月14日上午到達上海動物園,將近11時,孩子有明顯的饑餓表現,打算用隨身攜帶的奶瓶給孩子喂奶。由于公園唯一的母嬰室在大門外面的游客服務中心,走過去大概需要15分鐘,于是來到附近的科學教育館,打算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給孩子喂奶。沒想到,遭到工作人員驅逐,雙方發生沖突。
回家后,茅先生打電話向上海動物園投訴,要求言語不當的工作人員道歉。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需要了解情況,兩個星期之后才能給答復。
6月24日,茅先生接到上海動物園的電話,對方表示工作人員依規履職,無需道歉,還堅稱大門外有母嬰室,游客應該到母嬰室喂嬰兒。
鬧了半天,錯在游客自身?茅先生咽不下這口氣,向多家媒體反映。一時間輿情驟起,非議紛紛。
上海動物園隨即態度180度大調頭,于6月30日連夜發文,公開道歉。
一件原本簡單的事情,經過一番波折終以這種方式收場,上海動物園其實是很不值當的。
但細究起來,就會發現他在這件事情上確實錯得離譜。
《上海市母嬰設施建設和管理辦法》明確,景區、公園、園林、游樂場等旅游休閑場所等經常有母嬰逗留的公共場所,應當按照方便母嬰的原則,選擇適當的點位,設置多個獨立的母嬰室。
作為占地1100余畝、年接待游客超400萬人次的超大型景區,上海動物園僅在大門外設置一間母嬰室,顯然未能達到應有的標準。
而他竟然在驅趕10月齡嬰兒喝奶后,堅持“大門外有母嬰室,游客應該到母嬰室喂嬰兒”的論調,不惜將矛盾擴大直至公開化。
遭到輿情反噬,他這才慫了。
然而那份高冷與傲慢,在其“道歉通報”中也并未收斂。譬如對問題的認定只稱“工作人員勸阻喂奶的處理方式不當”“對茅先生的投訴處理不夠有效”等,分明折射著一副避實就虛與虛與委蛇式嘴臉。
再說商務印書館“小孩是累贅”爭議事件。
有讀者在《新華字典》中發現,有“孩子小,成了累贅”的表述,認為不該傳遞這樣的價值觀念。
據讀者介紹,“孩子小,成了累贅”這句話,出自第12版新華字典。其中,在介紹“累”讀“léi”的時候,組詞中包括“累贅”,釋義為多余的負擔,麻煩,造句“孩子小,成了累贅”“這事多累贅”。
讀者認為該表述可能會傷害小孩子的自尊心,不該傳遞這種價值觀念。
7月1日,記者就此采訪商務印書館工作人員,對方表示,這句話只是表達一個社會現象,不代表該書的觀點,也不具任何傾向性。新華字典的編修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稱,之前接到過相關反映,但是這是符合辭書收錄標準的。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在后續出版過程中,如果沒有這種社會現象了,可能會將“孩子小,成了累贅”這句話替換掉。
商務印書館方面的回應,仍給我一種相當高冷與傲慢的感覺。
眾所周知,社會在發展,文字在進步。與時俱進對新華字典進行編修或“微調”,正是相關機構存在的價值。新華字典已經出到第12版,下步和將來再出13、14乃至更多版本,當是必然之事。
關于“孩子小,成了累贅”,這句話放在人口爆發式增長、經濟發展與教育相當落后時期幾無違和,并且是許多人的口頭禪。
但是今天,人口已呈負增長,不婚不育者驟增,每個娃兒都前所未有地金貴。再將“孩子小,成了累贅”留存在字典上,顯然于情于理都極不合適。
已經沒有了“孩子小,成了累贅”這樣的社會現象,卻偏稱“符合辭書收錄標準”。難道就憑編修人員一張嘴,說啥是啥?
一個“累”字的釋義,非得讓人感到別扭,非得抱殘守缺到底不成!
誠如網友所說,如若據此換個說法,“老人年紀大了,成了累贅”。又當何解?
文字專業之事,結合民意,不是不可以商量著來。就像上海動物園本是面向市民的公共服務場所,親民些不好嗎,何必為了“10月齡嬰兒喝奶”搞出那么多“拎不清”,自己反失顏面。
“孩子小,成了累贅”,到底該不該做出調整,認真聽聽網民反饋再做決斷不是壞事。何必上來就擺出唯我獨尊自以為是的架式,失掉做學問者應有的謙謹姿態。
公園也好,書館也罷,公眾面前放下身段,與凡夫俗子平等相見,不僅不會讓你顯得更低,
相反那才是真正的高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