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驚鴻一瞥”到“開枝散葉”,孝感朱湖濕地火斑鳩發(fā)展成小群落
極目新聞通訊員 萬清平
6月25日,在湖北孝感朱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晨霧中,一抹酒紅如靈動的音符,掠過清風習習的菱角湖、綠草如茵的糯稻田,那是火斑鳩的身影,宛如滴入水中的胭脂,為這片濕地增添了別樣的詩意。
火斑鳩
曾經(jīng),火斑鳩在朱湖及長江中下游僅是匆匆過客。2023年4月,4只身披葡萄紅色羽衣的火斑鳩首次現(xiàn)身朱湖濕地,成為這里的新紀錄。
短短兩年,它們從“驚鴻一瞥”到“開枝散葉”,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從零星個體發(fā)展成小群落,成為濕地的“常住居民”。
火斑鳩的安居并非偶然,這背后是朱湖濕地刀刃向內的生態(tài)革命。
近年來,朱湖濕地以最嚴格+最友好的保持辦法,3247.99公頃濕地保育區(qū),626.87公頃恢復重建區(qū),733.90公頃合理利用區(qū)織牢野生動植物“保護網(wǎng)”,周邊5000公頃農田取締高殘留農藥,重建火斑鳩的食物鏈;
退田還湖,種植蘆葦、荷花等凈化水質,為鳥類提供隱蔽巢址;
志愿者與專家組建“護鳥網(wǎng)絡”,24小時監(jiān)測棲息動態(tài)。
這些努力讓朱湖濕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鳥類種類大幅增加,瀕危物種接連現(xiàn)身,一度絕跡的長江珍稀魚類鳤也重現(xiàn)府河。
火斑鳩成為孝感朱湖濕地的“常住居民”
“火斑鳩也有著自己的生存智慧。它們常與山斑鳩混群共生,借群體警戒規(guī)避天敵;繁殖時,雄鳥叼枝、雌鳥筑巢,將巢穴隱蔽于低枝。”長期跟蹤監(jiān)測該物種的朱湖濕地野生動物保護站負責人池清華繪聲繪色地說,“火斑鳩就是生態(tài)晴雨表,它們的身影,為朱湖留下了紅羽金浪交織的網(wǎng)紅生態(tài)畫卷。”
火斑鳩種群的擴張,印證了朱湖“微修復”模式的科學性。精準治理針對物種需求設計生境,社區(qū)賦能讓農民轉型生態(tài)管護員,跨域聯(lián)動共建候鳥廊道,在朱湖區(qū)域徐徐展開一幅總面積達10000多公頃的“澴川山水圖”。
火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又稱紅鳩、紅斑鳩、斑甲、紅咖追、火鴣鷦,棲息于亞洲南部熱帶區(qū),為一種小型鳩鴿,常見于平原、草地成群覓食。分布于印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緬甸、中南半島、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的自華北以南各地、西抵四川、西藏、長江以北各地等地,主要棲息于開闊田野以及村莊附近。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
該物種被列入中國國家林草局發(fā)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紅色名錄。
(通訊員供圖)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