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東營發生的一起環保志愿者被拘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志愿者霍江坡因拍攝新發藥業廠區內“疑似滲坑排污水”畫面并發布,最終以“虛構事實擾亂秩序”之名被行拘9天,這一事件背后所反映出的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事情起源于今年5月,霍江坡接到群眾線索,反映新發藥業有限公司疑似存在污染環境問題。出于對環保事業的熱忱和公民的責任感,他運用無人機拍攝到廠區內疑似滲坑排放污水的視頻,并將其發布在多個社交平臺,希望引起有關部門重視,讓污染問題得到解決。然而,當地環保局調查后卻稱“企業無污染行為”,并下架了相關視頻。面對這樣的調查結果,霍江坡難以信服,他堅持質疑,認為自己所拍攝的視頻內容真實反映了問題,于是在6月29日清晨,帶著兩名同伴再次前往藥廠附近取證,沒想到被員工發現后報警,三人被警方帶走,最終他被執行行政拘留。
這一事件引發諸多質疑,最大的爭議點在于:為何要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即便志愿者拍攝的視頻與事實存在出入,直接拘留的處罰是否恰當?從法律角度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相應拘留或罰款 。但在這起事件中,志愿者的行為是基于群眾線索和自身觀察,旨在曝光可能存在的污染問題,是公民行使環保監督權利的體現,是否構成“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存疑。
環保志愿者的監督行為,本質上是為了維護公共環境利益,是公民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的表現。當志愿者發現疑似污染問題并通過社交媒體曝光時,這是一種合理的監督手段。而當地相關部門在處理此事時,本應更加審慎。一方面,對于企業污染問題的調查,應確保程序透明、科學嚴謹,讓調查結果經得起公眾檢驗;另一方面,對待公民的監督行為,即便認為存在不實之處,也應以溝通、解釋、引導為主,而非簡單粗暴地采取拘留措施。
此次事件也讓公眾對當地環保調查程序和結果的公信力產生懷疑。若官方調查結論與民眾觀察嚴重不符,且又以強硬手段對待質疑者,只會讓政府部門與民眾之間產生隔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長此以往,會讓更多關心環保問題的人選擇沉默,真正的環境污染問題可能因此被掩蓋。
山東東營這起環保志愿者被拘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在環保工作中,需要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科學的調查機制,保障公民的環保監督權利,同時也要規范志愿者的監督行為,避免不實信息的傳播。企業應該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積極配合環保調查,而行政執法部門則要在執法過程中平衡好維護社會秩序和鼓勵公民監督的關系。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環境保護的目標,守護好我們的綠水青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