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輿論被一則消息攪得沸沸揚揚:日本共同社援引“知情人士”稱,中方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9月3日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式,同時美國也提議中方領導人9月赴美出席聯合國大會。一時間,“特朗普訪華將為中美關系開創新局面”的論調甚囂塵上。但歷史的血痕早已敲響警鐘,對這種觀點抱有期待,實在太過天真!
從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特朗普9月訪華的可能性正不斷攀升。特朗普重返白宮后,多次公開表達訪華意愿,甚至曾立下百天內訪華的目標。美國政府內部也動作頻頻,有消息稱官員們正緊鑼密鼓籌備訪華行程,規模或堪比特朗普此前訪問中東,還計劃攜數十名美企CEO來華,直奔經貿合作主題。
表面上看,美國如今深陷經濟困境,37萬億國債高懸,通脹危機難解,特斯拉等車企因中國稀土斷供焦頭爛額。特朗普若能帶美企巨頭訪華達成合作,既能緩解美國經濟壓力,又能向選民展示自己“搞定中國”的能力,為政治生涯加碼。在政治層面,國際局勢波譎云詭,無論是俄烏沖突、中東亂局,還是其他地緣政治問題,中美作為世界大國,雙方態度對局勢走向影響深遠。
然而,這些表象背后,實則是美國政客一貫的利益算計。特朗普政府向來將自身利益凌駕于一切之上,所謂的合作意愿,不過是為滿足其國內政治需求和經濟利益的權宜之計。中美關系的復雜性,絕非一場帶著功利目的的訪問就能輕易改寫。
回顧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當時場面熱烈非凡。中美在經貿、人文等領域達成一系列共識,能源、農業、科技、金融等多領域合作協議紛紛簽署,總金額高達數千億美元。各界對中美關系滿懷期待,以為一個全新的合作時代即將拉開帷幕。但誰能料到,訪華結束后不久,美國便單方面挑起貿易戰。2018年3月,特朗普一紙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還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此后,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雙方多次加征關稅,涉及商品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大。這場貿易戰給中美經濟都帶來巨大沖擊,全球經濟秩序也遭到嚴重破壞。這足以證明,美國毫無契約精神,其對華態度說變就變。
所以,即便特朗普真的在9月訪華,我們也絕不能對中美關系改善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當前國際形勢雖與8年前有所不同,但美國對華遏制的戰略本質從未改變。從科技封鎖到地緣博弈,美國始終將中國視為頭號對手:聯合盟友實施芯片禁運,妄圖掐斷中國半導體產業命脈;在5G領域煽動“安全威脅論”,強行將華為等中企排擠出全球市場。這種全方位的遏制,哪有一絲尋求合作、開創新局的誠意?
就算特朗普訪華期間達成一些協議,也難保不會重蹈8年前的覆轍,轉頭就撕毀承諾。畢竟美國國內政治斗爭激烈,黨派利益紛爭不斷,任何對華政策都可能成為政治博弈的工具。所以,期待一次訪問就能為中美關系開創新局面,無疑是與虎謀皮。8年前的血痕時刻提醒著我們,唯有堅定立場、保持清醒,才能在復雜多變的中美關系中掌握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