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夏天,中央在江西廬山開會,本來是想總結一下大躍進的得失。彭德懷呢,當時是國防部長,軍功赫赫,脾氣也硬。他看到大躍進搞得全國亂七八糟,浮夸風吹得天花亂墜,老百姓日子卻苦不堪言,心里憋不住,就寫了個“意見書”。
這封信沒什么花里胡哨的,就是實打實地說了問題,比如糧食產量吹牛、生產瞎指揮啥的。他想著是為國為民,誰知道這下可惹了禍。
會上,有人覺得彭德懷這是“唱反調”,矛頭直指他。沒多久,會議就變了味,從討論經濟變成了批彭德懷。結果,他被貼上“右傾機會主義”的標簽,國防部長也干不下了,直接被擼了。后來,他被發配到北京郊外一處小院,日子過得清苦不說,還得天天挨批。這就是彭德懷落難的起點。
可就在這人人自危的時候,有九位將軍沒退縮,用自己的方式給彭德懷撐了腰。
先說黃克誠,這位可是彭德懷的老戰友。倆人早年在紅軍時期就一起干革命,紅三軍團那會兒,黃克誠是政治部主任,彭德懷是軍團長,配合得那叫一個默契。到了廬山會議,黃克誠是總參謀長,地位不低。
可當彭德懷挨批的時候,有人找他“勸降”,讓他揭發彭德懷,劃清界限。黃克誠一聽就火了,說:“彭德懷是啥人我還不清楚?他是真為國家著想!”這話一出,等于直接站隊。他不光沒落井下石,還在會上替彭德懷說話,說“意見書”里講的都是實情。
結果呢,黃克誠也跟著倒了霉,被免了總參謀長的職,下放地方。可他從沒后悔過。后來有人問他為啥這么硬氣,他說:“我跟彭德懷共事那么多年,他啥為人我心里有數,我不能昧著良心說話。”這老哥們,真是夠義氣。
鄧華跟彭德懷的交情,那是從抗美援朝打出來的。他當時是志愿軍第一副司令員,彭德懷是司令員,倆人一塊兒指揮了五次戰役,把美國佬打得暈頭轉向。1959年廬山會議,鄧華也在場。
會上要他發言,他就實話實說:“彭總的‘意見書’沒啥大毛病,就是反映了實際情況,可能脾氣急了點。”這話聽著簡單,可那時候誰敢說啊?結果,有人給他扣了個“彭的人”的帽子,他也被整下去了,從軍隊調到地方。
鄧華這人,平時話不多,但關鍵時候從不含糊。他跟彭德懷的感情,是戰場上用命換來的,哪能因為幾句批判就翻臉?他后來被調到四川當副省長,日子不好過,可他從沒抱怨過,說:“我問心無愧。”
洪學智也是抗美援朝的老熟人,他管后勤,彭德懷管前線,倆人配合得天衣無縫。1959年,他從西藏趕到廬山開會,聽說彭德懷挨批,他坐不住了。聽完彭德懷的發言錄音,他拍著桌子說:“彭總說的沒錯,就是實話!”后來大會上,他又站出來講:“彭德懷是為國為民著想,出發點沒問題。”這話一出,等于把自己也搭進去了。
果不其然,洪學智也被牽連,調離了軍隊,下放地方。可他從沒覺得自己做錯了啥。后來回憶起來,他說:“那時候不說實話,我晚上都睡不著。”
萬毅這人,經歷挺傳奇。早年在東北軍干過,后來加入志愿軍,抗美援朝時管炮兵。1959年,他本來是去廬山向彭德懷匯報工作的,沒想到趕上了這場風波。小組會上,有人讓他批判彭德懷,他不干,說:“‘意見書’講的都是實事兒,咋就不能好好討論,非要批?”這話一出,他也被扣了個“俱樂部成員”的帽子,軍隊干不下去了。
萬毅這人,技術出身,腦子清楚得很。他覺得彭德懷說的沒毛病,非要整他就是不講理。后來他被調到陜西,日子過得艱難,可他從沒低過頭。
鐘偉沒參加廬山會議,但后來的軍委擴大會議上,他可沒閑著。有人拿紅軍時期的事污蔑彭德懷和黃克誠,說他們槍斃干部,鐘偉一聽就炸了。他站起來就開懟:“瞎說啥呢?有證據嗎?”他還當場點名羅瑞卿,讓他作證。這氣勢,把會場都震住了。
鐘偉這人,脾氣火爆,講義氣。因為這事兒,他也被整了,丟了職務。可他從沒怕過,說:“我就是看不慣冤枉好人。”
羅舜初當時是海軍副司令員,沒去廬山,但北京的黨委全會上,他也為彭德懷說話。他說:“對彭德懷的評價得公平,不能過分。”這話聽著溫和,可那時候誰敢講?他這一說,直接被免了職,還被送去政治學院“學習”兩年。
羅舜初這人,平時低調,但骨子里有股正氣。他跟彭德懷沒啥私交,可就是看不慣不公平的事。
趙爾陸在廬山會議的小組會上,話不多,但句句有分量。他說:“彭德懷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國直言。”他跟彭德懷沒啥深交,可就是憑良心說話。結果,他也被整了,職務沒了,還得天天寫檢查。
張愛萍跟彭德懷的交情也不淺。廬山會議后,他堅持跟彭德懷一塊兒坐飛機回北京,等于公開站隊。后來1973年,彭德懷病重住院,張愛萍不顧風險想去看他,雖然沒見成,可他在醫院門口喊的那幾嗓子,傳遍了軍界。
李聚奎跟彭德懷是老鄉加戰友。彭德懷住院時,他也在301醫院,天天在走廊晃悠,就想見老彭一面。后來好不容易見著了,彭德懷卻擺手讓他走,怕連累他。李聚奎沒說啥,可心里那份情,誰都看得出來。
彭德懷落難后,日子不好過。1965年,他被派到四川搞三線建設,還是干得認認真真。1974年,他病逝,享年76歲。1978年,中央給他平了反,說他是“偉大的革命家”。
這九位將軍呢,也因為支持彭德懷吃了不少苦。黃克誠下放地方,1978年復出干中央紀委書記,1986年走了。鄧華去了四川當副省長,1977年回軍隊,1980年去世。洪學智下放吉林,1988年又當上將軍,2006年走了。
萬毅調到陜西,眼睛都快瞎了,1979年平反,1987年去世。鐘偉丟了職,1984年走了。羅舜初1979年平反,1992年去世。趙爾陸1967年去世前,周恩來幫他弄了個經委副主任的位子。張愛萍后來當了國防部長,2003年走了。李聚奎1995年去世前,也恢復了名譽。
這些將軍,挨整的時候沒一個喊冤,后來平反了,也沒一個炫耀。他們用行動告訴后人,什么叫忠誠,什么叫擔當。
1959年的那場風波,把彭德懷推下了臺,可這九位將軍站了出來,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大家,真理不是靠人多就能壓下去的。黃克誠的硬氣、鄧華的仗義、洪學智的直爽、萬毅的原則、鐘偉的火爆、羅舜初的正直、趙爾陸的實在、張愛萍的情義、李聚奎的默默守候——這九個人,九種性格,卻有一個共同點:不怕事,敢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