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可以以導演身份走入影像現場,有能力用鏡頭重新敘述文字的深度與自由嗎?
日前,由上海市電影局指導,《收獲》APP、上海電影發展研究院、虹口區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虹口區文旅局、上海長遠集團協辦的“青鳥”作家導演起飛計劃優選四位作家,齊聚阿那亞這個夢想試飛場,在300小時的極限時間內,與候鳥的新銳藝術家合作,完成一部電影短片從創作拍攝到宣傳放映的全流程制作。
候鳥300發起人劉暢(右)和“青鳥”作家導演起飛計劃發起人王曄共同宣布四個電影短片開機
這是候鳥300聯合“青鳥”作家導演起飛計劃首次推出“比翼雙飛計劃”,它是2025阿那亞戲劇節的一個獨特的,全新的“創作單元”。這也是青鳥作家導演起飛計劃的全新延展,實踐,也充分體現了從選拔、特訓營、產業對接,再到實操,評獎的全閉環平臺機制。在這里,有慧眼識珠的招募挖掘,有藝術家之間的激蕩碰撞,更有汗水與靈感澆灌下的光影詩篇。比翼雙飛計劃,以文字的羽翼展開想象的經緯,用影像的翎毛勾勒情感的輪廓。
《浮花》,三位中年女演員在朋友的追思夜聚首,以笑談與戲詞串起回憶,用嬉鬧告別舊人,也回望自己曾經的高光與黯淡。
當候鳥與青鳥在海邊相遇,當文學之夢插上光影之翼,這場從文學到影像的遷徙于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期間悄然開始。6月14日,作家導演韓松落的電影短片《浮花》率先正式開機。
《啞劇》主角是一位因口吃淪落街頭的小丑,他在聾啞男孩的模仿中找回被拒絕的自我,啟動與世界的無聲共鳴。
隨后三位作家導演也相繼啟動拍攝,分別是徐楚舒的電影短片《啞劇》,走走的電影短片《11.5》和吳呈杰的電影短片《該死的夜晚》。阿那亞的海灘上,是青鳥與候鳥繁忙的航空線。
近未來時代,高效能分時公寓里,一男一女,每天《11.5》小時的入住時間,永不見面。然而改變卻在這兩人之間悄然發生......何謂“及時錯過”?是作家的想象,還是一個人的兩個自我?
兩周后的6月28日,在日落余暉里,在海邊電影院成功舉辦了“比翼雙飛”電影短片放映系列活動,映前論壇“銀幕打字機——見證發生”之后,四部短片正式放映。首映之后,一邊是四位作家導演做映后交流,一邊是本屆比翼雙飛單元評委李少紅、張楊、陳妍希、陳明昊四位嘉賓評審,現場評選出“比翼雙飛榮譽”。最后走走的《11.5》和吳呈杰的《該死的夜晚》收獲榮譽。
《該死的夜晚》,一段夜色中偶然相遇的代際漫游,嬉笑怒罵與日出之前,輕輕觸碰生死的重量與告別的溫柔。
原標題:《當文學之夢插上光影之翼,候鳥300聯合“青鳥”作家導演起飛計劃》
欄目編輯:沈毓燁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孫佳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