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2日訊(記者 胡皓瓊)海洋經濟概念股大爆發。有機構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國內船海裝備、油氣海工相關產業發展已相對成熟,也存在一定需求增量空間,有望實現業績增長與政策催化雙驅動。
截至今日收盤,海工裝備、船海建造相關上市公司,如亞星錨鏈(601890.SH)、振華重工(600320.SH)、深水海納(300961.SZ)等漲停。
值得關注的是,中央財經委員會7月1日召開第六次會議,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問題。
今年3月12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深海科技”納入新質生產力培育方向,明確提出推動其與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根據《2024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占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7.8%。
相關上市公司層面,財聯社記者從中集集團(000039.SZ)處獲悉,其旗下中集來福士是中國高端海洋工程裝備領先總包建造商,也是國內唯二獲巴西國油 FPSO 總包資質的企業,中集來福士旗下“藍鯨 1 號 / 2 號” 超深水鉆井平臺最大作業水深 3658 米、鉆井深度 1.52 萬米。目前,中集來福士深海油氣裝備訂單已排產至 2027 年。
財聯社記者日前走訪中國船舶(600150.SH)旗下中船澄西時了解到,中船澄西通過此前的FPSO、半潛船和鋪纜船等船型的修理,積累了大量相關經驗,這也將為公司進一步發展深海科技相關產業提供有力支撐。未來,公司也能將在該領域的修船技術資源,嫁接至造船方面。公司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也將聚焦高端、綠色、智能、極地、深海。
此外,財聯社記者還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亞星錨鏈證券部,其證券部人士表示,至于海洋經濟,公司本身主營錨鏈、海洋石油平臺系泊鏈,今年以來一直努力拓展國內外市場,開發相關產品,做技術改造。在漂浮式風電方面,公司也有拿到國內的示范性項目。
振華重工證券部方面對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的財聯社記者表示,公司會抓緊海工市場窗口期,進一步推動相關業務。
從海工整體市場發展來看,根據克拉克森研究提供的數據,反映海工市場綜合租金水平的克拉克森海工指數(Clarksons Offshore Index)目前達到113點,處于歷史高位。
克拉克森研究公司中國區總經理、首席市場分析師幸月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生產裝置市場領域,FPSO仍將是投資重點,而用于天然氣液化的FLNG已隨著技術進步和用氣需求增長成為投資亮點。中國市場方面,近年來,中國船廠持續鞏固在海工市場的優勢地位。克拉克森研究海工數據統計,2024年初以來中國船廠共接到各類海工裝置訂單168個,總金額近23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二。尤其在高端海工制造領域,中國船廠參與度得到進一步提升。中國船廠同期接獲8艘FPSO和FLNG訂單,總金額達158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的8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