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月25日,海牙。北約峰會散場,一份400字的公報讓全世界都懵了。
去年華盛頓峰會點名中國15次,今年啥也沒提。這事兒背后,特朗普直接下了死命令。
北約咋突然啞巴了?這里面藏著什么貓膩?
美歐集體"慫了"
特朗普一發話,32國秒慫。誰都沒想到,去年還在華盛頓峰會上叫囂15次中國威脅。今年愣是一個字都不敢提,全靠特朗普在后面摁著腦袋。德國《明鏡周刊》都傻眼了,直接用"史無前例的靜默"來形容這次峰會。
你說這幫人也是夠可憐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歐洲現在是真的顧不上東邊了。
俄烏戰爭打到第四個年頭,歐洲天然氣價格還在天上飄著,300歐元一兆瓦時的數字把整個歐洲制造業打得滿地找牙。德國工業產出直接下滑2.1%,法國意大利也跟著遭殃。這事兒真夠嗆,自己家門口都快著火了,哪還有心思管南海那點事兒。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這家伙回來就開始討債。軍費提到GDP的5%,德國一年得多掏760億歐元,西班牙更慘,800億歐元的額外支出差不多能把30所小學改成彈藥庫。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算了筆賬,直接崩潰:"這跟福利國家理念根本沖突啊!"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干脆挑明了:"我們要風險管控,不是意識形態對抗。"翻譯成人話就是:北極熊和白頭鷹一前一后把歐洲夾住了,你還在一邊翻白眼一邊喊中國威脅?那你是真的想不開。
現實就是,俄羅斯坦克真能開到基輔,但北約自己都承認"我們不可能進入中國南海"。這下明白了吧?
中國這招"卡脖子"真狠
現實就是,中國手里那張牌太硬了,稀土這玩意兒,全世界90%都在咱手里。F-35戰斗機那發動機,愛國者導彈的核心部件,沒了中國稀土58天就得停工。誰受得了這個?特朗普心里門兒清,這要是真掐起來,美國軍工復合體得哭死。
你看啊,6月24日中美剛簽了稀土協議,表面上看是貿易突破,實際上暴露的是美國的軟肋。美國前副國務卿坎貝爾早就坦承過:美國擺脫對中國稀土依賴需要一代人時間。一代人啊!
說實話,中國這套組合拳打得美國人找不著北。你加關稅我也加關稅,你制裁我也制裁。特朗普在中國的產業都被制裁了一個遍,更別提中國還有"差異化供應"這招。
對歐盟開放部分稀土出口,但明令禁止軍用。這種既緩解歐洲壓力又卡住美國脖子的做法,夠狠吧?讓北約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德國《商報》援引企業高管的話說得很直接:"如果失去中國市場,德國汽車產業將崩潰。"
哎呀,這下好了。中國商務部要求稀土企業提交核心技術員工名單,部分專家甚至被收走護照。這種釜底抽薪的舉措,直接癱瘓了美歐重建稀土產業鏈的計劃。即便美國開采出稀土礦,也得運到中國提純。
經濟上掐得死死的,軍事上更是不給面子。
6比0打臉,西方軍工神話碎了
說到不給面子,上個月那場印巴空戰夠刺激,巴基斯坦用咱的殲-10C,把印度的法國陣風戰機打了個6比0,連渣都不剩。直接打懵了。法國人吹了幾十年的軍工驕傲,瞬間成了國際笑話。
你想想,陣風戰機可是歐洲的門面啊,結果被中國的出口型裝備打得滿地找牙。美國的F-16跟陣風差不多一個水平,這時候再炒作"中國軍事挑戰"?等于主動給中國戰機打廣告。
更搞笑的是,北約這次還想拉日韓澳搞"全球北約",結果這三位配合得相當敷衍。日本首相石破茂、韓國總統李在明直接集體缺席峰會,只派了幾個技術代表線上連線,一副"我人來了,但我心沒到"的架勢。
外界看得一清二楚:這不是缺席,這是"劃水"。日本最近好不容易和中國關系有點修復苗頭,哪敢再惹事?韓國擔心繼續軍事結盟會搞得半島局勢更緊張。澳大利亞倒是來得挺積極,但行動上也很克制。
北約想搞的這場"東擴秀",唱的是獨角戲,沒人給他鼓掌。僅有美英法具備遠程投送作戰能力,歐洲整體軍事實力根本支撐不了亞太戰略。中日韓等亞太國家在軍事現代化建設上已經形成"區域自足",北約想遠程干預?想得美。
打又打不過,罵又不敢罵,只能裝瞎。
裝瞎是策略,但這招能用多久
特朗普這個裝瞎,還挺有講究,畢竟現實擺在那。9月3日中國閱兵,普京確定要來,特朗普估計也得掂量掂量要不要露個面。臺海、南海那些事兒,誰都知道遲早要攤牌。
我覺得吧,特朗普面臨的壓力不小。國內通脹高企,軍工生產受制于中國稀土,大選臨近需要經濟政績。與其繼續對華強硬搞得兩敗俱傷,不如暫緩沖突換取實際利益。
咋說呢,這家伙表面退讓,實際上給美國軍工復合體拉來大單。強推5%軍費標準后,歐洲各國被迫采購更多美制武器。洛克希德·馬丁股價在峰會期間上漲7%,雷神公司拿下波蘭百億導彈訂單。
但話說回來,北約的沉默根本不是和解信號,而是戰術性裝死。表面上不點中國名,實際上加緊通過"軍演代號、裝備標準、情報共享"這些非文本手段搞實質圍堵。
更深遠的影響在經貿領域。沙特對華原油貿易46%用人民幣結算,巴西阿根廷簽訂本幣貿易協議,東盟拒絕選邊站。在美國大談"民主供應鏈"時,發展中國家在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選擇。
說不準,全球權力格局的根本變革正在加速。曾幾何時,北約還能在5000字聲明里對中國指手畫腳;如今縮水到400字還不敢點名,背后是實力對比的客觀變化,反正,美國的"美國優先"加速了這一歷史進程。
結語
說實話,北約這次集體裝啞巴,表面上看是外交策略,實際上就是被現實教做人了。
你想啊,以前都是西方指著別人說三道四,現在輪到自己閉嘴了。這事兒挺有意思的,硬實力和軟制裁碰到一起,傳統那套地緣政治的玩法確實不太管用了。
面對這種變化,你覺得中國是繼續低調發展,還是該更主動地參與國際事務?
信息來源: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