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低空經濟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賽道”,當“空中疆域”成為新質生產力的“試驗場”,廣州正以先發姿態加速領跑。這座擁有4000余家低空經濟上下游企業、構建起全產業鏈生態的城市,正書寫著從“地面奔跑”到“低空翱翔”的產業躍遷故事。
載重5公斤,可在雨、雪中配送醫療物資的無人機在廣州實現首航。氫動力無人機完成了即將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保供電線路巡檢任務。廣州低空經濟正在“飛入”千行百業。
在飛行汽車測試基地,一款無人駕駛飛行汽車正在進行飛行測試。它不僅像普通汽車一樣可以在地面上行駛,還可以垂直起降飛行,而且全程都是無人駕駛。
別看這款飛行汽車個子不大,它在空中的最高時速為120公里,不到20分鐘就能從廣州的市中心到達高鐵站、機場等。它采用了飛行器與“共享底盤”相結合的創新設計,底盤不僅可以作為飛行器的移動起降平臺,還是它的“補能艙”,為未來“地面+空中”的立體智慧出行提供了可能。
據廣汽高域創始人蘇慶鵬介紹,這款飛行汽車整機采用了碳纖維復合材料,機體重量只有95公斤。它可以垂直起降,底盤可以回到自己的充電站,上面的飛行器采用了6軸12槳的分布式的動力設計,即使有一到兩個動力單元失效,它還是能夠平穩地飛行。
2024年“科學家故事會”現場,廣汽集團蘇慶鵬帶領團隊分享了“構建立體生態,賦能低空經濟”的夢想,立志為新質生產力貢獻廣汽力量!
從初代原型機到即將量產的第三代產品,背后是廣州積淀數十年的汽車產業根基——成熟的供應鏈體系、精密的制造工藝、智能網聯技術儲備,為低空裝備研發提供了“現成的技術貨架”。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處處長易佳表示:“廣州是個汽車產業的大市,我們也正在考慮借助新能源汽車強大的產業生產能力,讓新能源汽車企業在低空經濟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推動汽車產業和低空經濟融合也是我們需要重點探索的新興領域。”
低空經濟:
產業集聚與創新發展齊頭并進
廣州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是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在廣州,不僅傳統企業在加速布局低空經濟,借助成熟的制造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許多低空經濟的創新企業也選擇落戶這里。
從應用場景的多元探索到基礎設施的密集落子,廣州正以全鏈條發力的態勢,打造低空經濟發展的試驗田與集聚區。
由億航智能自主研發的電動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是全球首個獲得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和適航證的三證航空器。它采用垂直起降的方式,面向城市內低空中短途空中交通的應用需求,可以廣泛應用于載人交通、旅游觀光、醫療急救等場景。
智慧交通,低空領航!2025年“科學家故事會”上,億航智能首席運營官王釗和我們一同暢想未來豐富多彩的的低空生態場景。
依托千萬級人口規模與活躍的經濟基礎,廣州已在城市治理、空中交通、應急救援、低空文旅等多個應用場景形成百舸爭流的格局。
在廣天院自主研制的風洞試驗平臺內,通過風洞實驗,科研人員可以深入研究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特性,優化控制性能,是飛行器上天前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這個大灣區首個4.5米量級風洞不僅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生產型風洞,更填補了區域低空飛行器氣動性能驗證的能力空白。
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低空飛行器風洞試驗平臺負責人尚祖銘指出,這個風洞就是針對民企,說白了就是讓它能吹得起風,形成一個大灣區特色服務。
從技術研發到測試驗證再到落地運營,廣州正以基礎設施建設筑牢低空經濟發展的骨架。作為全國首個發布市級低空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的城市,目前廣州已備案通用機場10個、可即時使用的起降設施38個,全市低空飛行服務平臺核心功能建成,55個5G-A通感一體基站試點投用,形成空天地一體的支撐網絡。
數據顯示,2024年廣州新登記經營主體60.3萬戶,同比增長11.6%,增量與增速均居全國大城市首位。新增就業34.33萬人中,低空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增長尤為顯著。
人才匯聚:
為低空經濟打造智力“引擎”
隨著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廣州通過政策引才、場景育才、產業聚才的多維發力,既廣納海內外高端人才,又深耕本土人才培育,正構建起多層次、專業化的人才梯隊,為低空經濟的長遠發展筑牢智力根基。
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的黃埔飛校,學員們正在教練的指導下進行無人機實操訓練。這批學員來自全國各地,除廣東省內學員外,還有不少人從吉林、福建、新疆等地專程趕來。他們共同看好的正是低空經濟領域廣闊的發展前景。
得益于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和就業市場的旺盛需求,越來越多的人慕名前來學習。黃埔飛校成立初期,一個月僅能招收3名學員,如今每月招生量已增至五六十名。
黃埔飛校校長溫超祥表示,黃埔區作為低空經濟示范區走在全國前列,有很強的無人機相關產業鏈。來廣州考無人機執照,可能在考證時或者考證以后很快找到相關的工作,廣州的就業市場、就業前景也是外地學員過來考證的考量因素。
為保障人才供給,廣州正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培育體系:
一方面鼓勵民辦機構開展無人機駕駛員、無人機裝調檢修工等工種培訓,支持企業、院校及社會機構參與低空飛行行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打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另一方面通過政策杠桿精準引才,對低空領域“高精尖缺”人才給予支持,推動人才政策與產業需求深度銜接。
加快打造空天科技高地
構建行業標準規范
從產業集聚到技術創新,從政策支持到人才培養,廣州不僅有獲得了全球首張低空無人駕駛載人證的載人無人機,還涌現出一批像飛行救護車、飛行背包這樣的創新產品。廣州正以科技為先導,全力打造空天科技高地,同時推進行業標準體系構建,為全國低空經濟發展提供示范。
走進位于廣州市南沙區的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一款以矢量渦噴發動機陣列為動力的單人飛行載具正在進行調試。這款載具已經實現了載人8分鐘的自由飛行,其靈活的起降性能為應急救援、特勤作業等場景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另一邊,一款無人機救援艙能在50公里范圍內快速響應緊急救援需求,為生命搶救爭取黃金時間。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黎作武介紹道,這個生命保障艙里可以同時容納兩個人,在救援過程中會配合監控,把所有信息傳到地面。
技術創新的突飛猛進,對空域管理、基礎設施等配套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廣州低空經濟在快速發展中逐漸顯現出政策制度銜接不足、機制體制協同不夠、標準規范尚未健全等共性問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廣東于去年年底率先組建全國首個省級低空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針對性出臺《低空經濟 基礎術語》《低空智聯網導航定位系統通用要求》等多項關鍵標準,從基礎定義到技術規范,為產業發展筑牢標準化根基。
從技術研發的“單點突破”到標準體系的“系統構建”,廣州正以全鏈條思維推動低空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跨越,為我國低空經濟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貢獻“廣州方案”。
參考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活力中國調研行丨“空中疆域”百舸爭流 這是低空經濟新賽道的“廣州方案”》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7208097531099792138&t=1751412987620&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track_id=e5e5ec03-bf98-47a7-b60d-27b7f3e834e1
圖片來源同上,非商業用途,若構成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