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ATLAS直徑達11.2千米。
研究人員在薇拉?魯賓天文臺早期數據集中提取到的3I/ATLAS影像。
薇拉?魯賓天文臺拍攝的照片顯示,闖入太陽系的星際彗星3I/ATLAS直徑達到了11.2千米,超越了它的兩位前輩。這些照片是薇拉?魯賓天文臺在人們正式確認這是一顆星際彗星之前拍攝的。
3I/ATLAS最早是在7月1日被發現的,當時它正以每小時21萬千米以上的速度向著太陽方向飛奔。不到24小時后,NASA確認它是人類發現的第三個星際天體(ISO)。它是被另一個太陽系甩出來的物質碎片,并將“射穿”我們的太陽系,然后揚長而去。
很快天文學家便識別出了3I/ATLAS的彗星特征,并通過計算機模擬追溯其飛行軌跡得知了它可能來自的方位,推測其年齡可能比地球大30億歲。這意味著它可能是已知最古老的彗星。?
然而關于這顆星際彗星的大小,研究人員只知道它的彗發直徑大約是24千米,其彗核究竟有多大一度是個謎。
7月17日,一個由200多位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薇拉?魯賓天文臺的早期數據集中,提取了該彗星的照片,并據此測算出了彗核的大小。
根據這些最早拍攝于6月21日的早期照片,研究人員估算出3I/ATLAS的彗核直徑大約為11.2千米(誤差不超過0.7千米)。
迄今為止人類只發現過三例星際天體。前兩例之一,2017年發現的1I/'Oumuamua(奧陌陌)形態不明,可能奇特如雪茄,但長度實際上只有大約0.4千米;第二例2019年的彗星2I/Borisov,彗核直徑大約為1千米。
與它們相比,3I/ATLAS可謂龐然大物。
研究人員還通過照片識別出了包裹著彗核的大量塵埃和水冰,這也表明3I/ATLAS是一顆自然形成的彗星,而非偽裝成彗星的外星探測器。
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阿維?洛布(Avi Loeb)一直以來都以將地外物體與外星文明聯系在一起而聞名。這位“伽利略計劃”(Galileo Project)的負責人致力于在太空中探測“技術特征”和不明飛行物(UFO)的證據。他認為“奧陌陌”擁有的異常形態和非引力加速度表明它是一枚外星探測器,還聲稱在太平洋中收集到了帶有外星技術特征的物體碎片。
這次阿維?洛布再次認為,3I/ATLAS的異常軌跡,遠超“奧陌陌”和2I/Borisov的飛行速度,以及進入太陽系的獨特角度,能夠為外星文明對太陽系進行探測提供便利。3I/ATLAS的飛行軌跡能夠使其近距離掠過木星、火星和金星,這樣它便能在這些行星上秘密部署某種裝置;而當其今年10月下旬抵達近日點時,恰好位于太陽的另一側,可能是為了便于隱藏,避免被地球上的望遠鏡觀測到,或有利于其從隱蔽的位置對地球進行探測。此外3I/ATLAS極高的飛行速度使得人類航天器很難在它離開太陽系前升空攔截,也可能是它來自外星文明世界的潛在跡象。而未在彗發中識別出彗星特有物質,曾是其認為3I/ATLAS并非自然物的“證據”之一。
參考 NSF-DOE Vera C. Rubin Observatory Observations of Interstellar Comet 3I/ATLAS (C/2025 N1) https://arxiv.org/abs/2507.134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