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又掀起一陣波瀾。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傳出要訪華的消息,話音還沒落,美國政府就對中國來了兩記狠招。這事兒讓很多人有點懵:一邊是訪華傳聞透著點緩和的味道,一邊又是實打實的強硬動作,到底咋回事?
先說這個特朗普訪華的傳聞。最近有消息說,2025年是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特朗普可能會來中國參加紀念活動。
可這消息還沒捂熱乎,美國政府就出手了,兩大動作直接把這事兒推向另一個方向。有人猜,美國這是故意在特朗普訪華前給中國施壓,想多攥點籌碼;也有人說,這壓根就是美國內部對華政策沒擰成一股繩,特朗普想干啥跟現政府不搭調。不管咋說,這事兒還沒落地,就已經被后頭的動作搶了風頭。
美國這次對中國下手,一個是軍事上的,一個是法律上的,招招都挺狠,咱們挨個兒看。
第一個動作是軍事方面的。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查爾斯·弗林將軍最近宣布,要在太平洋地區建兩個“多領域司令部”。這名字聽起來挺高大上,干的活兒也不簡單。說是為了協調多領域特遣隊(MDTF),專門盯著臺海和中國南海的動靜。這些特遣隊可不是鬧著玩的,裝備了高超音速導彈、電子戰設備啥的,目標直指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
啥叫A2/AD?簡單說,就是中國在自己家門口布防,不讓外人隨便進來搗亂。美國覺得這威脅到他們在亞太的霸主地位,所以搞這些司令部,擺明了是要加強軍事存在,盯著中國的一舉一動。弗林還說了,這叫“必要準備”,意思是他們得隨時做好應對的架勢。這兩個司令部的指揮權限還不低,直接跟印太司令部掛鉤,由少將級別的人帶隊,效率拉滿。
這動作對中國意味著啥?臺海和南海本來就敏感,美國再這么一插手,局勢肯定更緊張。軍事部署加碼,等于在咱們家門口擺了更多棋子,想不硬碰硬都不行。
第二個動作是法律上的。美國司法部前兩天宣布,抓了六個中國公民,理由是他們涉嫌幫朝鮮搞武器項目。具體罪名包括電信欺詐、洗錢、違反制裁啥的,說這些人通過網絡攻擊和加密貨幣交易給朝鮮籌錢,支持他們的核武器和導彈計劃。這事兒聽著挺嚴重,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還開了發布會,說這些行為“威脅全球安全”,得狠狠治。
逮捕行動是在美國好幾個城市一塊兒搞的,動靜不小。表面上看,這是沖著朝鮮去的,但抓的是中國公民,擺明了也在敲打中國。美國一直覺得中國跟朝鮮關系近,這回抓人,估計是想借機給中國扣個帽子,順便在國際上造點輿論。
這兩招,一個軍事一個法律,時間點還這么巧,很難不讓人覺得是沖著中國來的。美國這邊剛放出特朗普訪華的風聲,轉頭就下狠手,操作有點讓人摸不透。
面對美國這倆動作,中國沒坐著干瞪眼,回應得挺快,也挺硬氣。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記者會上直接開炮,說美國這套“缺乏國際法依據”,沒經過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就是“非法的單邊制裁”。這話說得明白,美國你這么搞不合法,咱們不認。她還放了狠話,說中國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自己公民的合法權益。這意思很清楚:你們抓人也好,軍事部署也罷,中國不怕,有招接著。
毛寧這話不光是對外喊,也是給國內聽的。既點明了美國的動作不占理,也亮出了中國的底線——主權和人民利益不能碰。外界猜,中國接下來可能會在經濟或者外交上反制,比如針對美國在華企業動手,或者對一些支持臺島的美國人搞點措施。這些年,中國在類似問題上的態度一直挺硬,這次估計也不會軟。
美國這兩下子一出,中美關系肯定好不了。軍事上,太平洋的部署讓臺海和南海更像個火藥桶。美國軍艦隔三差五在那兒晃,中國這邊也不示弱,解放軍在東海、南海搞大演習,兩邊針鋒相對,誰也不讓誰。外交上,抓人這事兒讓氣氛更僵,中國外交部幾次找美國大使抗議,還警告要對等回擊。
經濟上,中國也沒閑著。面對外部壓力,政府加速推科技自立,半導體、AI、量子計算這些領域投資猛加碼,想少靠西方的東西。這路子是對的,但也得承認,全球供應鏈這塊兒的分裂是跑不掉的,大家都得跟著受點影響。
這事兒背后,其實是大國間的權力較量。美國想保住老大地位,中國得捍衛自己發展的權利,誰都不想輸。這段歷史肯定會載入史冊,至于結果咋樣,還得看以后咋演。
美國這兩招挺狠,中國回得也不含糊。你覺得中國接下來該咋辦?是繼續硬剛,還是找機會談談?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