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講八卦。
看得多了,經歷得多了,趕碳號不得不承認,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就像在當初一不小心買點比特幣或者特斯拉、英偉達,遠比現在每天看盤、天天做交易要來得輕松吧。
很多時候,機會是等出來的,不是干出來的。就像現在,誰能想到光伏行業遇到的問題全面提及升格,成為整治“內卷式”競爭的代表性行業?誰又能想到,工信部會因為光伏內卷開一次專題會呢?這都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光伏企業都不輕松,都在努力求生。但是,如果方向選錯了,越努力可能死得越快。有時,慢即是快,少即是多。知止,自律,真的很重要。
01誰才是硅料的幸運兒
硅料,當然是解決光伏產能問題的牛鼻子。
擁硅為王時代,老牌硅料企業都賺到了大錢,新入行的像麗豪等,動作快的也能趕上一點紅利的尾巴。但是,絕大多數企業都是把賺到的錢用來擴產了,賺得越多,擴產越大。現在看,硅料生產得越多,賣得越多,虧得就越多。靠運氣賺的錢,現在正在靠能力一點點還回去,這事一點不假。
頭部硅料企業中,大全能源是一個例外。這家企業穩如老狗,不慌不忙地把賺到的錢存了銀行。從財務報表看,低調的大全能源絕對是一家風險厭惡型的企業,估計就連保本型的理財產品都認為是有風險的,只有存款才最安全。現在,老實人終于得到了回報。雖然一樣血虧,扣非凈利潤率甚至高達-62.79%,但虧損額相對于其產能來說,卻在可控范圍內。負債低,在手現金多,產能相對小,開工率相對低,支撐的時間自然就會長一些。這一身過冬棉襖,穿得太厚了,雖然笨重了些,但不得不服。
負債,說白了就是杠桿。杠桿的原理和作用大家都懂。趕碳號想起一個房地產行業的段子。截至2024年底,恒大總負債2.4萬億。所以人們講,許家印每天睡醒一睜眼,需要支付的利息就有3個億。
當然,大全仍然算不上硅料圈最幸福的。硅料圈最牛的人當屬施博士了,2023年成功逃頂,向紅獅水泥成功兜售亞洲硅業,分兩把共套現81.22億。
這些錢只是我們看到的一部分。在這輪周期里,硅料的肉,施博士也一口也沒落下。趕碳號幫他算了一筆賬,2022年亞洲硅業全年產量約5萬噸,營收上百億,凈利潤就有七八十億。施正榮持股78.58%,理論上2022年的分紅就有60個億。
作為中國光伏行業的開創者,施博士眼光獨具是一方面原因,另外也有運氣的成分。早在2020年,亞洲硅業就在沖刺科創板了,但過程中多次被問詢施正榮及亞洲硅業歷史問題,兩度因財務資料過期中止審核,最終止步于2022年4月。
所以,亞硅上市失敗,股民們少了一個被套牢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施正榮博士自己也因禍得福。即使亞洲硅業成功上市,現在應該也還沒有滿三年,大股東也無法解禁。即使解禁,以現在硅料的市場行情,能套現那么多嗎?這個案例,施博士一戰封神,甚至比他當年登頂中國首富更具傳奇色彩。
現在回想,誰最希望亞洲硅業當年闖關成功呢?當然是紅獅控股的章小華了。亞硅真要成功IPO了,他就沒有機會在后來花80多個億來買亞硅這顆大雷了。
02硅片,種豆得瓜
趕碳號以前也寫過這樣一個案例。
某頭部一體化企業的經理人當時力排眾議,最初并沒有采購晶盛機電的單晶爐,而是用的奧特維的,估計便宜。可能是爐子的問題,也可能是技術的原因,總之就是遲遲不能拉出合格的硅棒。這直接導致這家企業的一體化程度落后于其他友商,比如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晶澳。據說,這位經理人后來甚至因此而下課。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正是由于頭部硅片企業主動降價洗市場,直接導了硅片價格的雪崩,硅片環節人人血虧。如此,這家一體化企業的硅片產能不能跟上節奏,反而成了一大優勢。這家企業的光伏大佬在中期投資者交流中就表示,公司不怎么用自產硅片,因為從外部采購,遠比自己拉棒切片要便宜得多。這,簡直就是種豆得瓜、塞翁失馬了。
同樣,硅片產能相對大的企業,無論是專業硅片企業還是一體化企業,無論是2024年年報,還是今年的一季報,他們的業績大家已經看到了,可以說是一塌糊涂。硅片,在其中發揮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當然,看上去完全同質化的硅片,生意也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
這兩天趕碳號采訪高景太陽能的徐志群。他介紹,高景太陽能的資產負債率在50%以下,銀行貸款(有息負債)在3個億以下,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始終為正,公司的硅片庫存從來就沒有超過5天……
高景并非上市公司,但趕碳號絲豪不擔心上述數據有水分。因為這些都會在未來得到驗證——高景太陽能今后無論是上市,還是發行債券,都要披露三年一期財務報表的。
高景的產能是90GW,2024年的折舊費用是8個億,頭部企業的產能是高景的一倍左右,去年的固定資產折舊、油氣資產折耗、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高達70個億。
所以,如果說施博士是硅料圈最幸福的人,那么硅片圈最幸福的人,哈哈,趕碳號要說的可不是徐志群——畢竟徐志群和所有光伏人一樣,也在這一輪周期里煎熬著。近期趕碳號會推出對徐志群的這篇專訪。
硅片圈最幸福的人,莫過于浩平總了。正是他發動了這場硅片環節的價格戰,最終雖然功未成,但是身可退。行業一地雞毛,他卻能悠閑地釣釣魚、搞搞投資了。
也真是幸虧浩平總離開了,繼任者才能亡羊補牢,積極自救,并迅速聯合隆基、高景、雙良、美科等幾家硅片企業,成立硅片OPEC,在光伏制造四大環節中率先發起行業自律。
硅片的這場自律行動,在時間上甚至要早于2024年10月光伏行業協會在上海開的那場限產限價閉門會。趕碳號在此真要替行業感謝浩平總,這位中國硅片行業曾經的功臣。
03中來、一道、潤陽的殊途同歸
在光伏圈,經理人和老板鬧毛了、最終不歡而散的比比皆是,但是能像林建偉、劉勇這樣因為經濟糾紛對薄公堂打官司的不多。還有一個也就是合盛硅業與方紅承了。
一位中來前員工和趕碳號講,兩個人加起來有100多歲了,居然像小孩子一樣置氣。趕碳號無意評判這段舊日是非,只是感慨于他們的命運竟然神似——最終都被浙江的國資接盤。當然,中來股份委身于浙能,是主動,一道新能委身于衢州國資,是被動。不管主動還是被動,他們都是幸運兒。
正因如此,趕碳號才有點佩服林建偉。如果說施博士、浩平總都是功成身退的標桿人物,那么林建偉夫婦在退出江湖這件事上則是最積極、而且一部分修成正果的。為什么說是一部分,主要是張育政套現,林建偉仍持有中來股份1.78億股,并且仍出任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中來股份在2020年第一次賣殼時,這一輪光伏周期甚至都還沒有開始。僅在2020年,就經歷了烏江能源、杭州鍋爐、泰州姜堰道得新材料三次賣殼失敗。直到2022年11月,林建偉、張育政夫婦終于與浙能電力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表決權委托協議》,向浙能電力轉讓股份,交易對價為18.17億元。當然,在成功奔赴浙能電力之前,林建偉夫婦通過減持轉讓等,已累計套現15.37億元。
林建偉與劉勇,如果早知道結局都是被國資接盤,而且都是浙江的國資,何必鬧那一場紛爭呢?也許,兩人的過節現在仍未消弭,不過,他們企業所屬的浙江能源系統,現在正掀起一場反貪風暴。
趕碳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被國資接盤的,還有趕碳號最近報道過的潤陽股份。
寧德時代的曾毓群信奉的名言叫賭性堅強。但賭性堅強如曾先生,卻以鏈主企業之地位與影響,拒絕在鋰電領域發起價格戰。道理其實很簡單,行業生態與自然生態一樣,叢里的兔子既不能泛濫成災,也不能趕盡殺絕,否則老虎自己也會餓死。保持適度競爭,自身也會更健康。
光伏圈沒人說自己信奉賭性堅強,但實際上賭性極重,潤陽就是一個典型。
現在回想,陶龍忠期望融資額過高,可能是潤陽上市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潤陽股份IPO原計劃募資40億元,按發行不超過4001萬股計算,每股定價高達100 元,總估值達到400億元。
一位潤陽前高管曾向趕碳號透露,關于公司估值與融資額,監管層曾提出質疑和挑戰,但陶博本人非常堅持。從某種角度上,正是在這樣的堅持中,光伏市場環境急轉直下,潤陽股份過高的融資期望超出了市場的承受能力,加上IPO收緊,導致其在規定的1年有效期內未能完成融資,最終IPO批文失效。
后來成功上市的首航新能募資4個多億,海博思創募資7個多億。如果潤陽當初降低融資期望,或許就沒有后來被悅達國資接盤,雙方也不會像現在在公司的控制權、管理權上反復博弈、拉鋸了。對于市場,自律,知止,敬畏,真的很重要。
后 記
潮起潮落,浪奔浪涌,商業世界就是這樣精彩紛呈。
最近幾年,趕碳號認識的一些人紛紛退賽,有的潤了。這當然是一種選擇的權利。趕碳號認為,判斷一位企業家的成功,個人賺到多少錢,恐怕并不是唯一的標準。最近幾天,巴菲特又捐了60億美元,他先后已捐了600多億。富豪榜上的排名是下降了,但巴老在我們心中的地位恐怕無人能夠取代。
躬身入局,其實也是一種選擇,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與宿命。
趕碳號看過一本書,叫《清教徒的禮物》。書里說,清教徒帶給美國四大精神禮物,分別是理想主義的使命感、親歷親為的工匠精神、集體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觀,以及互補與共治的組織能力。
清教徒認為,人生的目標是建造人間天國,勞動是天職,應自省、自律、自制。這些,才是美國文化與價值觀的根基。洛克菲勒、巴老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們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在為上帝保管財富而已。
最近,光伏似乎又有些機會了。趕碳號不知道,那些精準逃頂的人,還會再回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