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至30日,2025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第七屆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國際會議(NENS2025),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大會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主辦,聚焦“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前沿與應用”這一主題,吸引了來自納米能源和壓電半導體研究領域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位專家學者和產業界人士現場參會,共同探討這一蓬勃發展的新領域的最新成果、發展前沿和產業應用新路徑。
發布會現場
大會期間,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王中林院士與世界范圍內一線科學家聯合撰寫的本領域的8本專著集中發布,分別是《摩擦納米發電機理論與技術(1-4卷)》、《麥克斯韋方程新拓展和應用》、《基于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智能纖維與紡織》、《摩擦納米發電機在工程技術中的應用》、《壓電電子學與壓電光電子學(第2版)》。
本號 接下來 將陸續介紹這些著作。今天首先為您重點介紹 《摩擦納米發電機理論與技術》。
摩擦納米發電機由王中林小組于2012 年在國際上首先發明,目的是利用摩擦起電效應和靜電感應效應的耦合把微小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這是一項顛覆性的技術并具有史無前例的輸出性能和優點,近些年來,其理論體系和應用技術都發展迅速。新書的出版勢在必行。
歷經兩年的努力,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楊亞、翟俊宜、王杰等與該領域國際上最活躍的研究人員聯合撰寫的全新系列《摩擦納米發電機理論與技術(1-4卷)》全卷本正式出版!
從最初的創新破繭到展域拓進,再到如今的廣用成蔭,《摩擦納米發電機理論與技術》系列全面涵蓋了摩擦納米發電機的系統理論及其帶來的快速發展的各個領域的技術應用總結。全書共4 卷、53 章。每卷側重于特定的主題或領域,涵蓋的內容有基礎科學、技術應用、材料研究和潛在的商業機會。
第1卷?理論與技術基礎:包含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基本原理,并介紹固-固接觸起電的原理、液-固接觸起電、位移電流理論、定量計算和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基本特性等。
第2卷?微納能源:介紹摩擦納米發電機作為微納能源的應用,包括在醫療、可穿戴電子產品和物聯網等重要領域的應用。
第3卷?藍色能源與環境:介紹摩擦納米發電機在收集藍色能源和環境能源的應用,包括水滴能、風能、聲能,這一卷也包括有關“藍色能源”的想法和概念以及應用。
第4卷?傳感與高壓電源:介紹摩擦納米發電機作為傳感器和高壓電源的具體應用,如觸覺傳感、人工智能、智能家居傳感、交互神經和電子皮膚,重點介紹先進智能的最新發展。
本系列書為應用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以及材料科學家和工程師提供了豐富的科研信息。在能源回收、電源和傳感器相關應用及開發領域工作的機械和電子工程師也將從這項開創性工作提供的技術信息中受益匪淺。
(本文編輯:劉四旦)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位
一起閱讀科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