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驕陽炙烤著陽曲縣西凌井鄉,蟬在濃密的樹蔭里扯著嗓子鳴叫,然而,鄉里的一間活動室卻隔絕了戶外的熱浪,只余下此起彼伏的清脆叮當聲。十幾位鄉村婦女圍坐桌旁,手持刻刀和木錘,在素白的瓷盤上小心敲擊,國家級非遺晉派刻瓷代表性傳承人李琳穿梭其間,輕聲指點著握錘的角度、運力的巧勁,不一會兒,一朵朵線條流暢的花卉便在盤底悄然綻放。“真沒想到,咱這平日里握鋤頭的手,也能刻出這么精細的花樣!”村民王大姐托起自己完成的第一件刻瓷作品,指尖摩挲著凹凸的紋路,臉上滿是驚喜與自豪。
這是太原市婦聯聯合陽曲縣婦聯開展的“婦樂坊”婦女素質提升培訓活動的一個生動剪影。連日來,這股賦能鄉村女性的活力清泉,正流淌在陽曲縣多個村社。
■ 美麗課堂進家門 裝點生活更舒心
6月19日,陽曲縣錦繡家園共建聯建區域婦聯和城南街社區的兩間活動室里,氣氛熱烈。
一邊,護膚導師米艷秋的“煥新顏·解密皮膚密碼”課讓愛美的姐妹們聽得入神。從認識自己的膚質到破解常見的護膚誤區,再到現場演示面部清潔和穴位按摩的手法,干貨滿滿。“老師,我這個年紀該選啥樣的精華?”“這個按摩手法回去就試試!”互動環節,大家爭相提問互動。
另一邊,收納師孫秀枝的“慧理家·收納智慧賦能”課同樣人氣爆棚。一件件衣物在孫老師手中魔術般被疊成整齊的“小方塊”,空間利用的妙招引得學員們紛紛拍照記錄。“家里收拾利索了,看著就舒坦,吵架都少了!”課后,學員們拎著筆記,帶著新學的“秘籍”,笑語盈盈地走出教室,生活品質提升的喜悅掛在臉上。
■ 手機變身新農具 姐妹共拓“云”銷路
面對數字經濟浪潮,鄉村女性也不甘落后。
6月20日,在陽曲縣東黃水鎮河上咀村,一場聚焦新媒體技能的培訓吸引了眾多渴望“觸網”的婦女。短視頻領域講師馬愛英帶來的“零基礎入門”課,從最基礎的手機拍攝構圖教起,一步步深入到視頻剪輯技巧、賬號運營門道,甚至如何將流量轉化為實在的收入。課堂采取“理論+實操”模式,老師手把手教,學員現學現拍。
“以前總覺得拍視頻、搞直播是城里年輕人的時髦事,離咱遠著呢。”一位性格爽朗的大姐邊操作手機剪輯軟件邊感慨,“現在我可明白了!回去我就拍咱村里祖傳手藝做的豆腐干,香著呢!讓外面人都知道,也給家里添點進項!”她的話瞬間點燃了現場姐妹們的熱情。小小的手機屏幕,正成為她們連接外界、推介鄉土特產、發展“線上經濟”的新窗口,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數字動能。
■ 非遺技藝薪火傳 巧手刻出增收路
傳承千年的非遺技藝,也為鄉村女性打開了一扇增收與提升的新大門。
6月23日,西凌井鄉的刻瓷培訓是一場文化與技能的“雙向奔赴”。李琳不僅將刻瓷的歷史淵源、刀法釉色技巧娓娓道來,更將這門“刀尖上的舞蹈”的藝術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實操環節,從未接觸過刻刀的學員們屏息凝神,在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從生疏地握錘、小心翼翼地勾勒線條,到逐漸掌握施力技巧,最終完成從圖案設計到成品呈現的全流程體驗。當一件件融合了鄉土審美、帶著掌心溫度的刻瓷作品在課桌上集體亮相時,那份成就感溢于言表。這些作品不僅見證了非遺在鄉村的鮮活傳承,更為姐妹們探索居家靈活就業、拓寬增收渠道提供了充滿文化底蘊的新思路。
從改善居家環境的生活美學,到擁抱數字經濟的電商技能,再到傳承創新的非遺工藝,“婦樂坊”如同一座座開在田間地頭的“加油站”,精準滴灌著鄉村女性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自身價值的追求。市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依托“婦樂坊”平臺,聚焦婦女群眾“急難愁盼”,推出電商運營、手工編織等更多接地氣、實用性強的課程,讓更多鄉村女性在家門口就能“充電”提升,凝聚起磅礴的巾幗力量,共同繪就產業興、人才旺、文化濃的鄉村振興美麗新畫卷。
來源:太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