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公安部公布了一批“賣慘”擺拍違法典型案例,其中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成為虛假營銷和“賣慘式”擺拍的“重災區”?!巴赓u騎手帶著患兒送外賣”等劇本演繹行為頻頻沖上熱搜,對網絡環境和社會氛圍造成惡劣影響。
整治虛假擺拍,刻不容緩。虛假擺拍不僅有違誠信原則,擾亂網絡秩序,更涉嫌違法。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虛假擺拍至少涉及三重法律責任:
其一,若內容涉及商品推廣或商業合作,可能違反廣告法關于“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內容”的規定,構成虛假廣告罪。
其二,若以虛構內容非法牟利,數額較大或情節惡劣的,或涉嫌詐騙罪。
其三,虛構情節若損害特定主體名譽或隱私,涉嫌侵權。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網信辦《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中,要求“自媒體”發布含有虛構情節、劇情演繹的內容,網站平臺應當要求其以顯著方式標記虛構或演繹標簽。但標識僅解決“真偽認知”問題,“內容的合法性”仍需回歸法律認定。當前,部分涉及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的擺拍視頻通過定制化的虛構情節對特定企業、團體進行污名化攻擊,即便加了“虛構”標簽,仍超出合理創作邊界,容易引發社會輿論對于某些群體的誤讀,也是應該整治的。
目前,虛假擺拍整治存在一些難點。一方面,我國現行法律對虛假擺拍的定性仍存在模糊地帶。在一些案件中,不法分子制作的視頻雖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但因為未直接詐騙錢財,最終僅被行政處罰。一些針對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的擺拍視頻雖然給相關企業造成損失,但如何量化“社會危害性”成為監管部門和司法機關辦案的難點。
另一個難點是平臺責任劃分?;ヂ摼W平臺常援引“避風港原則”來規避自身責任。該規則下,平臺在接到權利人關于侵權的通知后,若能及時采取刪除、屏蔽或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即可免除侵權責任。但虛假擺拍等意識形態類“產品”,往往并非基于用戶主動選擇和搜索,而是依靠平臺算法機制的推送?;诖?平臺應該盡到審核義務,保證推送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推送虛假信息給用戶,就不應該再適用“避風港原則”。
當下急需從技術和監管角度實現對虛假視頻的常態化治理。比如,平臺可以通過AI深度合成檢測技術識別異常畫面特征,利用區塊鏈技術固定虛假內容證據鏈,同時在算法推薦模型中嵌入倫理權重參數,對未標注“虛構”的擺拍內容實施限流降權。監管部門可以探索建立“算法倫理動態評估”機制,矯正當前內容平臺的流量分發邏輯。
長遠來看,治理網絡不良信息需跟上社會發展和技術迭代的腳步,才能讓勞動者的尊嚴回歸真實,讓網絡空間重獲清朗。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網絡法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者:李懷勝
審核:尚曉宇 李國民 侯文昌
[責任編輯:謝思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