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當地時間7月2日,美媒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蘋果公司最大的iPhone組裝商富士康,已要求數百名中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從其位于印度南部的iPhone工廠返回國內。具體原因尚且不明。
據該知情人士透露,這一行動始于約兩個月前,目前已有300多名中國大陸員工撤離,眼下留在印度的主要是來自中國臺灣的支持人員。報道稱,蘋果公司代表拒絕對此置評。富士康也未回應電子郵件置評請求。
美媒提到,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曾稱贊中國組裝工人的專業技能,并強調這是蘋果在中國設立主要生產基地的關鍵原因,而非僅僅出于成本優勢的考量。
同時,為加速擴張,富士康在印度部署了大量經驗豐富的中國工程師,這些管理人員在培訓印度富士康員工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印度四年前才開始規模化組裝iPhone,如今已占據全球產量的五分之一。此次中國員工撤離,將對蘋果在南亞的制造業拓展計劃造成沖擊。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員工的撤離將延緩印度本地員工的培訓進程和中國制造技術的轉移,可能導致生產成本的上升。此外,盡管這不會影響印度工廠的生產質量,但可能會降低裝配線效率。
該人士還透露,印度政府已獲悉富士康正在撤回中國員工,但未獲知具體原因,目前蘋果手機在印度的生產尚未受到重大影響。
當地時間2024年9月9日,美國加州,2024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舉行。iPhone 16系列亮相。 IC photo
彭博社報道稱,這一變動對蘋果而言來得不是時候。因為這家公司正準備與印度制造伙伴聯手擴大新款iPhone 17的產能,而富士康也正在印度南部新建一座iPhone工廠。
蘋果計劃到2026年底在印度生產面向美國市場的大部分iPhone,但此舉遭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多次批評。5月,特朗普再次發出威脅,要求該公司在美國境內制造iPhone,否則須繳納至少25%的關稅。
不過,美國高昂的勞動力成本,使iPhone的在美生產根本不具備可行性。摩根士丹利美國公共政策團隊5月底發布的分析結果顯示,特朗普可能擁有對外國制造的iPhone提高關稅的法律授權,但這不會改變蘋果公司的海外生產策略。
《紐約時報》早前曾報道稱,蘋果公司雖已加速在印度生產iPhone,但仍在中國組裝iPhone中大部分的復雜組件,包括屏幕和面容識別技術模塊。這些組件經過一個被稱為“預裝配”的過程后再運往印度,最終在那里組裝成一部iPhone。因此,最終產品可以聲稱是在印度組裝的,但其實大部分工作是在中國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最近,英國《金融時報》駐舊金山商業記者帕特里克·麥吉(Patrick McGee)在他的一本新書中,追溯了蘋果自90年代以來進入中國市場的歷程,做出了蘋果“被困在中國”的歪曲見解,還宣揚“沒有蘋果,中國就不會是今天的中國”的傲慢斷論。
據港媒《南華早報》3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三,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一場活動上,這種觀點遭到許多中國研究專家的反對。
“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他們(蘋果)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嗎?” 哈佛商學院教授梅格·里斯邁爾(Meg Rithmere)認為,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她接著說,“中國正在掀起一股巨大的創新與生產浪潮,錯失這一機遇,蘋果就不會成為今天的自己。”
里斯邁爾還指出,即便沒有蘋果、特斯拉等美國企業,中國企業“也可能”能夠趕上美國公司,而且如今的中美商業關系并非只有中國在獲益。
她表示,美國企業“希望留在中國市場”,不僅僅是為了營收和勞動力,“這實際上是為了學習和了解競爭對手的動向。”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